企业高质量发展是经济稳进提质的基础,为企业纾困解难是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的题中之义。目前,正值莲都区碧湖新城建设热潮,莲都区市场监管局立足职能,推出标准引领、质量筑基、知识产权赋能三套助企实招,精准助企纾困,赋能高质量发展,推动地方新城建设稳进提质。截至目前,已研制各类标准109项,创建标准化试点项目37项,成功入选2023年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全区有效发明专利拥有量达927件,位居全市第一;2022年每万人高价值发明专利拥有量达7.13件,同比增速高达53.05%,存量排名山区26县第二。
第一招:标准引领,抢占创新话语权
一是创新政策激活力。制定出台《莲都区人民政府关于推进品牌创建与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率先增设“浙江标准”、“标准领跑者”等奖励条款,提高国家级、省级标准化试点示范项目奖励金额,实现政策精准对接,进一步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以质量为核心要素的竞争力。
二是制标有方增输出。聚焦碧湖新城阀门产业,加强标准研制全流程服务,助力企业抢占市场制高点,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产业发展引领性作用。指导阀必威阀门、恒大电器等企业成功立项2023年浙江省首批“浙江制造”标准。累计制修订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3项、行业标准13项,发布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浙江制造”标准15项,推动21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
三是试点引路创样板。围绕共同富裕、基层治理、区域协调等领域,促进新城标准化创新发展,莲都成功入选2023年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基于碧湖新城扎实的农业基础,助力丽水山耕梦工场、百兴菇业、鱼跃酿造等企业高质量打造“标准化+”三产融合标准化试点项目。
第二招:质量筑基,打造产业强支撑
一是产业发展有设计。加强与国家、省、市质量与标准化“十四五”规划相衔接,编制发布《莲都区质量发展与标准化“十四五”规划》。紧密斜街莲都区特色产业,制定发布《莲都区阀门产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推动政策引领“大质量”发展。主动对接“N+X”数字化改造项目,将标准化和现场管理工作纳入方案,研制发布《生产现场管理规范》团体标准。
二是转型升级有路径。聚焦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破解碧湖阀门企业送检远、成本高等难题,成功引进全市首家阀门检测机构,加强适应产业创新发展需要的高能级质检平台建设。创新质量技术服务模式,大力推动“质量管家”入企帮扶,聘请专家团队为企业“把脉问诊”,累计服务80余次,解决质量问题30余项,为企业节省各类费用40余万元。
三是争先创优有梯队。以质量奖创奖工作为载体,构建以行业骨干企业、专精特新企业等优势主体为核心的质量奖培育梯队,梯度培育市政府质量奖重点种子企业5家,已成功争创1家;精心组织4届区政府质量奖评选工作,累计评选9家区政府质量奖获奖企业,引导企业牢固树立质量品牌意识,构筑质量发展新优势。
第三招:知识产权赋能,激活发展新动能
一是以保护“小切口”推动品牌建设“大场景”。围绕“丽水山耕”区域公用品牌建设,强化部门协同,联合公安、法院、检察院成功办理1起“丽水山耕”注册商标侵权案,推动落实惩罚性赔偿制度,加强权利人权益保障,帮助绿洁食品有限公司挽回损失300余万元。年度受理知识产权纠纷案件55件,投诉办结率为100%,举报办结件办结率96.77%。
二是以先进指标引领产业迭代升级。出台《莲都区加快推进科技创新引领跨越式高质量发展的实施意见》,首次明确知识产权系列奖励补贴。推动专利开放许可试点,落地实施21件专利许可,持续推动莲都区阀门产业专利导航项目建设。2022年全区PCT国际专利申请量、每百户企业注册商标拥有量情况连续排名全市前列。
三是以质押融资释放科创金融活水。建立与金融机构沟通交流机制,全面摸排潜在质押对象,发挥银企保企对接桥梁作用,盘活企业无形资产。累计走访企业180次,协助51家企业153件专利通过知识产权质押融资7.3791亿元,进一步激励企业增加研发投入、推动技术进步,实现“知产”向“资产”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