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城街道坚持以数字化建设赋能基层治理,自主研发“党建统领·阳光智治”应用平台,以乡镇管理痛点、村社治理堵点、基层自治难点、群众需求重点为切入口,通过“线上整体智治,线下条抓块统”等举措,做好“抓人促事、以事推新”文章,以联城实践奋力探索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共富场景。
联城街道紧扣“以干识人、数说干部”方向,在“党建统领·阳光智治”应用平台中,开发“村社阳光指数”版块,结合村社年度工作任务,细化拆解出172项细化指标,梳理归集到“党建统领、绿色发展、社会平安、民生幸福”四个平台子模块,通过指标完成情况科学评估街道党工委、村社头雁、街道及村社“两委”成员干部的工作绩效。
并通过组建街道工作专班等方式,以300分为基准分进行量化考评,将月检查、季打擂、年考核的“线下”考评和实时监测、动态打分、晾晒排名的“线上”平台赋分紧密结合,切实发挥考核“指挥棒”作用,推动干部变革能力向好提升,助推基层治理效能整体跃迁。
同时,把各村社年度“阳光指数”考评作为村社党组织“三考三比”的重要内容,将考评结果同街道及村社干部报酬发放、评优评先、干部连任、经费补助、项目统筹等挂钩,使干事创业、争先进位的比学赶超氛围越发浓厚。
为推动基层治理格局和方式从“单一”管理向“多元”智理转变,绘制联城街道基层治理最大“同心圆”,应用平台推出“家庭和谐码”,设置5个维度25条细则的评价标准,通过群众自评、村社联评、综合赋分等形式,让每个家庭都有较为精准的“数据画像”,并将评价结果与公益用工、考察评价、银行授信等相挂钩。目前,“家庭和谐码”已在港口村试点,街道也与农商行签订战略合作协议,根据和谐分获取情况给予贷款利率优惠,为村民创业致富提供资金保障。
为畅通群众“建言献策”渠道,在应用平台上开设“民情通道”模块,以线上交互着力打破基层治理的物理空间阻隔。为推动“民情通道”发挥最大效用,深化“百姓事百姓议”的调解模式,由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离任村干部、乡贤会代表、现任村干部等群体的30余人组成“协治会”,及时解决群众身边急难愁盼问题。截至目前,已成功化解邻里矛盾、债权债务、房屋土地等矛盾纠纷70余件。
充分发挥“党建统领·阳光智治”应用平台的“智慧芯”作用,把复杂问题“打包回收”,把便捷操作“交付使用”,依托平台建立街道派单、村社接单、干部消单的任务闭环流转模式,推动工作开展从“碎片式”逐步向“集成化”迭代,为描绘共富版图提供了行之有效的“黄金密码”。
做强“新承接”定位。将联城在建重点项目录入数字应用平台,用“最小颗粒度”思维清单化跟踪项目推进,让联城“新城市”功能更加突出,更好扮演服务主城核心区功能疏解、人口集聚的西城角色。
做实“新服务”功能。探索“娄丰堰党群服务街区+新邻居服务党建联盟+小区”红色议事联盟机制,整合党群服务、矛盾调解、扶残助残、就业帮扶等公共服务,有效构建了富民安居的新型和谐邻里关系,促进下山转移安置居民的“市民化”。
做大“新发展”规划。街道、村社干部同心同向,聚焦土地征收、工程落地、人口集聚、产业发展等领域,全力打造农旅融合、红绿结合的生态经济,积极破冰康养、医疗等前瞻性新兴产业经济,推动投资20亿元的树兰国际医院落户联城,平稳有序推进28个土地征收项目,提升区域经济发展能级,促进共同富裕。
下一步,联城街道将把“党建统领”作为贯穿基层智治的“红线”,把“数字化改革”作为提升治理效能的“突破口”,为加快推进共同富裕示范区建设贡献更多联城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