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莲都区民政局深入贯彻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锚定全省“九大先行计划”,深化拓展“三服务”活动,以破冰启航的勇气攻坚改革难题,以便民利民的宗旨做好基层服务,以发展头雁的姿态建设数字民政,全力干出莲都民政事业发展“新精彩”。
一、全年工作总结
(一)冲云破雾,打破桎梏驶入改革“新征程”
1.加强殡葬服务管理
出台一个《实施意见》。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全域综合整治深化殡葬改革的实施意见》,并细化出台5个配套文件。完成全区墓地测绘工作。耗时27个工作日,检查村级墓地、存放室194处,跟踪骨灰去向96处300例,测量三个街道、九个乡镇230个墓地,共11.65万平方米。实施墓地价格体系。强化殡葬管理,建立以区级公墓“一墓一价”,乡村公益性墓地“一区一价”、社会资本经营墓地“最高限价”的价格体系,解决乡村公益性墓地违规高价销售问题。启动承包墓地整顿。已完成全区233个村级公益性墓地土地红线范围测量,对涉及承包经营行为的21个村级公益性墓地实行关停6个、收回村集体管理7个,委托第三方管理7个,还有1个即将收回村集体管理。
2.破解供给不足难题
重点抓好硬件建设两方面工作,做好堵疏结合文章,解决长期制约殡葬改革问题。一手抓好桑垵安置公墓的建设,以建成公园式陵园为目标,建设节地生态区,实现绿色生态园林化,建设墓穴约5700穴,其中1000个墓穴作为城区公益性墓地使用。另一手抓区级公益性生态公墓建设,总量建设6.4万余座,总投资5832万元。已于11月12日正式开工建设,预计2022年底建设并投入使用4000余座,彻底解决城区群众身后事公共服务保障问题。
(二)亮点纷呈,亮出全新基层治理“成绩单”
1.阳光票决出成效
全区208个村实现阳光票决制全覆盖。截至目前,全区共票决事项2260个,其中票决通过事项2233个,票决通过率高达98.8%,村民知晓率达98%,满意率达95%以上。顺利通过省级实验区中期评估。黄村乡于2020年10月被省民政厅确定为第三批升级社区治理和服务创新试验区,创新项目主题为《“一肩挑”背景下“村级事务阳光票决制”的深化实践》。经过一年的创建工作,黄村乡社区治理取得了一定的成效,顺利通过省民政厅开展的中期评估,各项创新举措得到了省厅基政处副处长陈健的充分肯定。完成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申报评估工作。启动关于第四批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申报工作,从14个乡镇街道申报的农村社区中筛选出符合条件5个农村社区,并于10月完成省级完成省级引领型农村社区评估。
2.婚登服务呈亮点
按照国家4A级标准对婚姻登记服务中心场地进行升级。配备集拍照功能于一体的自助服务终端机,增设独具特色的室内颁证厅、户外颁证园、婚俗文化区、幸福课堂等各项功能区域,满足群众不同需求。举办“学百年党史,承红色家风,做最美新人”等特色活动。活动特邀10对新人、10名特邀颁证师共同参与,展现了当代青年创新婚俗的方式,并在学习强国、中新网、中国发展网等十多家媒体上刊登。提供“线上+线下”婚姻家庭辅导。开展婚姻家庭辅导213件,辅导调解成功率65%,满意率100%;提供云服务,创建婚姻家庭公益服务微信群,在线引进专家解读;开设线下婚前小组辅导4场,受益 113人次。
3.社区工作有突破
提前谋划未来社区治理方案。在全省率先成立灵山社区工作委员会,将居民培训作为重要内容,开创“先培训后入住”新模式;推行“智慧平台﹢社区管家”,实现数字化应用和可视化管控。提升社区综合服务设施。重点建设5个示范社区,创设“一社一品”,硬件和软件建设同步提升。强化社工人才队伍建设。出台《莲都区乡镇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实施意见》,完成56名社工招聘、培训。
4.96345便民谱新篇
坚持党建引领促发展。打造“党建+互联网+服务”特色党建品牌,推进党建工作与民生服务相融并济。2021年获得“浙江省先进基层党组织”、“丽水市百佳两新党组织”荣誉称号。开展“大篷车”活动进基层。组织7场党员志愿服务“大篷车”活动进基层,累计服务群众近20000人次。打通民生热线显温情。逐步形成“一条热线、十个总站、百个站点、千支队伍”的志愿服务体系,全年话务量达15万,服务满意率99.9%、办结率100%。
(三)勇立潮头,全面发挥数字民政“新动能”
1.丽水居养96345综合服务平台正式上线
为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破解养老服务发展障碍,莲都区民政局积极探索,创新服务模式,搭建丽水居养96345综合服务平台。4月28日,该平台正式上线,依托96345便民服务中心1102个加盟商,140位技术人员、6000多名志愿者,利用13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189家日间照料中心环境位置优势,通过“线上”接单、“线下”服务,成功打造“互联网+服务”的10分钟社区养老服务圈。自平台运行以来,完成1500余单为老服务,满意率达100%。
2.生态安置服务系统上线试运行
为解决乡村公益性墓地管理、骨灰跟踪管理等殡葬管理难题,莲都区民政局着手开发莲都区生态安置服务系统,并于12月初正式上线试运行。该系统实现浙里办、浙政钉功能数据同步运行,通过对殡仪馆、公墓和骨灰堂等安葬设施数据实时跟踪,对殡葬服务全流程实行闭环管理。系统包括身后事协办、骨灰安置管理等5大模块,以驾驶舱、卫星地图的形式展示火化信息及骨灰安置信息,实现实时预警。
3.“莲都区阳光票决制管理系统2.0”版完成升级
为有效解决外出村民代表无法参与村级重大事项票决的问题,推动村民代表履职规范化建设,莲都区民政局启动村级事务阳光票决系统2.0版本开发。此次升级加入了云票决模块,于12月初在黄村乡进行测试,完成测试后全面上线,真正实现了数字化赋能村民自治,拓宽村民代表会议参会渠道,解决偏远山区村民代表会议召集难的问题。
4.“96345志愿服务”小程序投入使用
为推动党员志愿服务升级,“96345志愿服务”小程序研发上线并投入使用,实现“线上活动留痕、线下教育动员”的新模式,共受理流动党员活动室借用63批次,共1646人次,通过线上认领微心愿共6099个,完成反馈共5555个。发布志愿服务“大篷车”活动7场次,发布积分兑换礼品三档次,共计12种品类。并推出“96345电子服务优惠券月月领”“爱家焕颜”清洗团购等活动,为市民提供优质便捷服务。
(四)用心用情,奋力编织民生兜底“保障网”
1.民生实事项目高效完成
高效完成适老化改造180户。按照每户6000元的改造标准,进行一户一方案精准改造,专业施工验收保障安全。提前完成康养联合体建设。分别是金苑社区养老照护中心、管家养老院,按照“有设施、有器材、有队伍、有标准、有数据”的标准进行建设并验收。圆满完成4家社会工作站建设。充分发挥社会工作站作用,形成系统性的全周期社会工作专业力量介入基层治理新模式。新增2家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实现14个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全覆盖,共同营造老年人居家养老服务的新环境。
2.“一老一小”服务彰显温暖
高质量保障孤残儿童福利。莲都区儿童福利院改造项目于12月完成全部施工图内容建设,投资900万元;实施添翼计划,全年共组织三期39人次残疾儿童到市万地儿童福利院进行康复治疗;开展关爱活动,组织“建党百年,伴我童行”、“护苗成长,情暖元宵”等多场关爱困境儿童活动;提前完成13个示范型儿童之家创建任务。高效率履行未成年人保护职责。6月开通未成年人保护热线,成立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委员会,10月组织召开区未成年人保护委员会第一次全体会体。重新配备全区乡镇(街道)儿童督导员14名、村(居)儿童主任231名,并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高标准提升老年人服务水平。完成全区公办养老机构和居家养老服务中心的公建民营;实现正规养老机构入住率全市最高,其中老竹和碧湖的居室使用率均超过75%;推进养老队伍建设,共计培训家庭照护者1498人,养老护理员186人,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从16人提升至20人。
3.社会救助工作精准发力
低保工作不断规范。人均低保金为658.66元每人,与去年同期相比增幅达到17%;全年累计救助低保对象11.08万人次,累计发放保障金7289万元;全年共计走访低保低边对象300余户,及时掌握低保家庭的实际困难和变化情况。社会救助不断完善。出台《莲都区民政局关于进一步健全社会救助对象动态管理工作机制的通知》;开展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工作,取消不符合低保条件的对象共80户118人,新增低保对象157户200人,备案村干部直属亲属享受低保信息65条。其他救助工作不断提升。全年共办理临时救助836户1513人,救助金额407.63万元,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达到36.3%;全区累计救助特困供养对象5939人次,累计发放特困供养资金764.12万元。
二、2022年工作打算
2022年,我局将认真贯彻落实省委、市委、区委各项决策部署。紧紧围绕区第十五次党代会要求,坚持以高质量发展建设共同富裕示范区为总牵引,以争先创优为目标,加强队伍建设,补齐工作短板,创新工作机制,推进莲都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关键聚焦在社会救助、养老服务领域努力打造一批标杆性指标;在儿童福利、社会事务、社会救助领域要打造一批辨识度平台;在惠民殡葬领域努力打造一批感知度实事;在婚姻登记、慈善、数字化改革领域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在社会治理领域打造一批普遍性经验。以实际行动回答好省厅提出的“民政工作实现什么样的高质量发展”“如何实现高质量发展”这两个问题。
(一)细化措施,建设一支实干型队伍
按照区委要求,要把握规律、洞察趋势,要提高求是之能,要掌握干事之道,要把民政队伍建成一支忠诚事业、担当作为、团结奋斗型干部队伍。一是明确目标,增强干部的工作自觉性。全局将根据区里穿透式考核到每个人的要求,重新制订考核办法。各科室将每个同志的具体工作进行细化落实,2月15日前汇总上报的局办公室。先明确具体的工作职责,到时也按工作职责根据区里要求进行系数匹配,为全年考核奠定基础。二是党建引领,增强干部政治敏锐度。坚定理想信念,坚持政治信仰,鼓励干部学习深造,深化理论学习和业务学习,每个人对自己分管或从事的工作都要心中有数,要全面深入学习区里今年出台系列改革文件,以全面提升自身综合素质。支持干部结合自身工作实际,坚持为民、爱民,落实共富政策,努力提升业务工作能力。三是唯实唯先,切实改变工作作风。紧密围绕省、市、区决策部署,补足短板,转劣势为优势,适应新发展理念,将数字化改革融入到各项工作中去。创新提升民政各项救助能力,兜住兜牢民生底线。所有区里部署和局里布置的工作,一周内必须有答复,一个月内要基本成形或者有阶段性明显成效。四是实干担当,提升队伍综合实力。加强全局各科室及下属单位内外宣水平,多角度、全方位开展民政工作宣传,抓好各乡镇配备民政经办服务人员的培训工作,提升民政力量综合实力。今年要在技能比赛中早做准备,必须在民政各条线知识、技能竞赛中取得前三名的好成绩。
(二)提标提质,紧跟省市标杆性指标
一是创新提升居家养老服务水平。必须对乡镇级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和村级日间照料中心进行提级改造,借鉴外地好的做法,成立中央食堂,从助餐服务起步,一步步拓展助剪、助购、助浴等项目,有力破解山区养老难题,为省市民政系统出力。二是推进民生实事项目。新增认知障碍照护专区床位100张;新增持证养老护理员55人;建成两家智慧公办养老院;所有乡镇(街道)居家养老服务中心配备无感服务智能终端。三是加快养老设施建设。打造中心城区养老15分钟生活圈,推进碧湖新城养老基础设施建设,提升数字化改革应用水平,深化丽水居养96345系统应用,实现市民在线预约。四是提升养老队伍综合素质。强化管理人员培训考核,提升队伍服务能力;增加持证护理员数量,每万名老年人拥有持证护理员数提高到23人。五是转型升级儿童福利机构。结合省厅“对民政服务机构要推进整合使用”的要求,对接谋划儿童福利院转型升级事宜。六是实施精准救助。对低保、低边、特困及临时困难群体分层分类实施精准救助。继续加大救助力度,加快审批流程,加强审批权限下放后的业务指导培训。
(三)统筹资源,打造一批辨识度平台
一是做好“善居工程”试点项目。落实6户样板户试点改造,通过前期排摸、制定时间节点等,争取如期完成改造工作。形成一定经验,确保全区全面推开取得实效。二是完善“省大救助系统”,做好“助联体”建设。落实“系统”内的幸福清单和探访关爱,制订“助联体”工作方案,争取基本完成区级“助联体”建设工作。三是实施特殊儿童关爱行动。夯实救助保护机制,健全信息动态管理和退出机制。创建示范型儿童之家12家,其中新建6家以上,示范型儿童之家达到总数的80%以上。四筑牢未成年人保护工作。出台《莲都区未成年人救助保护工作指引》等相关制度,未成年人保护救助中心投入使用,并将中心建设成为全市一流的县区级未成年保护救助中心,为困境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教育矫治、监护指导等服务。五是培育社会组织推行政府购买服务。积极培养社会组织工作骨干,探索创新政策扶持,减税降费,推行政府购买服务。分类管理强化政策引导,双管齐下加深部门、街道(社区)共同指导帮扶。六是提升96345品牌整体形象。注重党建阵地“功能型”布局,加快推进租用市港航建设有限公司整体大楼的交接进度,打造设施完善、内容丰富的党建阵地。优化党员志愿服务“大篷车”、“微心愿”等平台的功能建设。
(四)惠民利民,打造一批感知度实事
一是深入推进项目建设解群众之忧。桑垵安置公墓全面投入使用,公园式陵园实现绿色生态园林化,解群众之难题;底金弄公益性公墓项目基本完工,解城市居民的身后事的后顾之忧;雅溪镇、碧湖镇骨灰堂项目即将开工,开创生态安葬新格局。二是推进节地生态安葬设施建设。做好桑垵安置公墓的墓具销售服务,加快乡镇级节地生态安葬点的项目建设,重点做好碧湖、雅溪两个骨灰堂前期和丽新、太平、峰源三个乡镇4个节地生态安葬点位。三是继续迭代完善安置服务系统。协同市民政局建设身后一件事联办平台,实现数据信息自动化流转。建设数字墓园管理系统,实现VR和3D方式展示公墓情况。建设公墓电子围栏标记,提高骨灰跟踪的工作效率。
(五)深化改革,打造一批标志性成果
一是数字殡葬打通最后一公里。强化村级墓地整改,通过生态安置服务管理系统加强管理。引导文明治丧,提倡村民自治,开展殡葬礼俗政策宣传,引导殡葬行业从业人员依规治丧。二是争创5A级婚姻登记机关场所。对照国家级5A登记机关场所建设标准,改造提升一、二楼服务区域及户外颁证基地,打造更加温馨便民的服务场所,积极申报婚俗改革示范点。三是推动社会工作站建设全覆盖。2022年4月完成8个新建社工站及示范点选址工作,6月完成运营及新建资金下拨,10月份完成新建社工站和示范点建设。四是组织慈善义剪强化标杆区建设。积极开展“慈善一日捐”、“爱心义剪”等活动,做好慈善项目的挖掘和梳理,引入区域外慈善力量的支持。加强“社会组织监管、慈善事业、社会工作和志愿双百计划”三个标杆区建设。五是落实婚姻登记补证力量。统筹资金,充实补领证工作专项经费。补充人员,充实补领证工作人员队伍。开展多元化宣传,提升补领证群众知晓度。
(六)创新创优,打造一批普遍性经验
一是有序推进村级事务阳光票决云票决推广工作。增加阳光票决示范点建设资金投入,完善培训方案提高干部及网格员的综合素质水平。针对十大票决事项进行甄选,对村民代表身份认证及投票合法效力进行进一步研究,在乡镇街道中选择硬件条件较好的村进行云票决示范点建设。计划7月份完成示范点建设50%任务量,10月份完成100%任务量。二是积极探索建设未来社区样板。推行未来社区“大党委制”;构建“社区—小区—楼道”纵向一体化的党建全覆盖机制;构建社区居委会、业委会、物业公司、回迁村组织“四位一体”社区治理的横向新架构。三是开展智慧社区试点运行。做好智慧社区规划建设,出台《“智慧社区--未来e家”建设试点方案》,整合资源、共享数据,提高社区统计、办事效率,畅通居民利益诉求,以社区“智治”实现“自治”。1月份调研对接需求,2月搭建模块框架;6月底前确定建设方案,12月底在岩泉街道开展智慧社区系统先行先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