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基本情况
2021年度共受理消费咨询投诉举报共6505件,同比下降6.47%。投诉2616件,举报2474件,咨询1415件,涉及争议金额共计371.52万元,挽回消费者损失金额191.13万元。
二、投诉情况
(一)投诉类别分析
根据投诉类别分析(图1所示),在所有投诉问题中,食品类390件,居第一,占比14.9%;服饰类313件,居第二,占比11.96%;家居类289件,居第三,占比11.04%;餐饮住宿类240件,居第四,占比9.17%;网络销售类191件,居第五,占比7.3%;家用电器类151件,居第六,占比5.77%;通讯产品类85件,居第七,占比3.24%;儿童用品类79件,居第八,占比3.19%;化妆品类72件,居第九,占比2.75%。相比2020年,以上九类投诉呈较大增长(图2所示)。
(二)投诉反映内容
1、食品类:标注价格与实际收费不一致;存在过期、变质食品;添加剂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标签瑕疵;食物中有异物等。
2、服饰类:服装掉色、缩水;鞋子脱胶、断底等问题。
3、家居类:质量、合同纠纷和售后服务问题,家居定制装修类消费纠纷较多,越来越多消费者喜欢全屋定制家具,但是由于该行业参差不齐,很多消费者在交付定金,或者定制组装之后对材料做工不满意,实物与图纸和合同之间存在较大差异,安装师傅技术差异,导致消费者多次向商家反映未能得到处理。
4、餐饮住宿类:就餐时菜品中吃出虫子、头发丝等异物,吃坏肚子要求赔偿等。因疫情影响部分外地消费者未按约定时间出游,预定的民宿宾馆无法全额退费的纠纷。
5、网络销售类:网上销售、预售的产品存在质量问题,如柜子开裂、三无产品、尺寸有误、未收到货等。
6、家电类:因家电产品更新快,维修时无法提供相应配件;购买的型号与实际安装的型号不一致;大型超市或专卖店购买的价格比普通店购买的价格贵要求退差价;购买后短时间内出现故障;定金交付后商家一直不送货后无法联系等。
7、通讯产品类:手机售后维修不到位,而商家认为是消费者人为造成;新手机购买后不久出现故障;新机购买时已被激活导致保修期变短等。
8、儿童用品类:标签不规范,二维码扫不出来消费者认为非正规渠道要求退货。
9、化妆品类:使用之后出现过敏等现象,无中文标签等。
二、举报情况
(一)举报性质分析
根据举报性质分析(图3所示),在所有举报中,涉嫌广告违法问题1248件,位列第一,占比50.44%;涉嫌食品安全违法行为387件,位列第二,占比15.64%;涉嫌其他市场监管领域违法行为271件,占比第三,占比10.95%;涉嫌产品质量违法行为172件,位居第四,占比6.95%;涉嫌侵害消费者权益161件,位列第五,占比6.5%;涉嫌商标违法行为90件,位居第六,占比3.63%;涉嫌药品违法行为24件,位居第七,占比0.97%。
(二)举报反映问题
1、广告方面:主要为虚假宣传、夸大宣传、功效宣传和极限用语宣传等。
2、食品安全方面:主要为过期食品、食品标签不规范、非法添加食品添加剂、超范围经营等。
3、其他市场监管领域方面:主要为无照经营、疫情防控等。
4、产品质量方面:主要为产品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或者以不合格产品冒充合格产品;销售失效、变质的产品,伪造产品产地、伪造或者冒用他人的厂名、厂址的,伪造或者冒用认识标志等质量标志;违反产品标识规定等。
5、侵害消费者权益方面:主要为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或者接受服务时权益受到损害,如游泳馆内滑到、游乐场内摔伤等。
6、商标侵权方面:主要为假冒伪劣商品,注册商标被侵权使用等。
7、药品方面:主要反映拼多多商家在网店销售药品,无药品经营许可证等。
三、消费提示
1、购买普通商品(含食品)时,消费者购买商品时,请选择正规厂家生产的产品,仔细查看生产厂家(厂名、厂址)、生产日期、标签信息包装是否完好等。理性消费,切莫冲动消费,购买商品之前可以事先咨询店家是否为七天无理由退换货承诺单位。
2、购装修类产品时,应充分了解、对比商品属性、类别,选取品牌产品、信誉度较好的商家进行购买,切勿一时冲动缴纳定金,缴纳定金前应签署正规合同以维护切实利益。
3、就餐住宿时,可参考“莲都市场监管”中餐饮红榜单位,选择一些卫生情况较好的餐饮店进行就餐;就餐时如发现菜品有问题可及时向经营主反映。预订民宿宾馆时事先可详细咨询如疫情原因是否可退款,并选取大型正规平台进行预订。
4.购买电子类产品时,选择正规、有资质的商家购买产品确保售后有保障。购买手机前核对手机是否被激活,如已被激活可拒绝购买。手机维修好需仔细查看并经双方确认无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