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人力社保局 >民生信息 >人才管理
首页
“筑巢引凤”凝聚英才荟萃 “聚贤引智”打造人才强区
索引号: 002650226/2021-13929      发布机构: 区人力社保局      发布时间: 2021-02-08 14:02:51

2020年以来,莲都区人力社保局牢固树立“人才强区”战略,主动谋划人才工作新思路,积极提升人才服务水平,统筹抓好各类人才队伍建设,切实把党管人才工作落到实处,推动人才工作不断进步。

一、“质”与“量”共增递进,做好引育文章。既注重人才总量的提高,又重视人才质量的提升,进一步做好人才的凝聚荟萃,打造筑巢引凤“大花园”。一是在人才发展上,提升增量。组团企事业单位参加武汉、西安、银川、兰州等地人才招聘会、洽谈会共13次,推出岗位300余个,接受咨询1000余人次,达成意向200余人,其中经面试,引进硕士研究生14人,全年共完成引进人才(含大学生)2337人。通过职称申报评审管理平台成功评审推荐初级职称490人、中级职称288人、高级职称73人。二是在队伍培育上,提质增效。通过组织参赛评比,新建市级技能大师工作室1家,新增丽水市首席技师1人、市级技术能手2人、“绿谷工匠”5人、市138人才1人。同时结合我区专业技术人才培养需求,组织推荐申报省级专业技术人员高级研修班2个、省级现代服务业高级研修班2个,鼓励支持各行业领域高层次人才积极参与。完成双百引领计划项目4个,博士入乡镇计划项目1个,2020年新增市级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学校11所,省级自主评聘改革试点学校1所,进一步优化我区中小学校教师“区管校聘”管理改革。三是在人才交流上,循序渐进。全年2020年共办理岗位变动1014人次,其中包含事业单位机构改革人员岗位变动103人次,有效保障转隶人员平稳过渡,确保事业单位机构改革顺利进行。办理了卫生专业技术人员和其他事业人员招聘入职手续127人,人才引进入职18人,选聘事业人员入职29人,区内事业交流212人。

二、“供”与“需”同步共抓,推进市场谋划。围绕莲都区人力资源工作现状,深入企业、市场,开展系列“三服务”活动,护航企业复工复产。一是集中调研问需“探路”。年初以来,区人力社保局成立工作专班,先后深入工业园区、企业、培训机构、人力资源服务机构等开展人才培育工作调研。根据工作方案安排,主要领导和分管领导亲自带队,共走访代表企业30余家,通过发放调查表、召开座谈会、深入车间询问等形式,进一步了解莲都企业专业技术人才、技能人才现状和需求情况。二是线上线下招聘“铺路”。依托“就业在丽水”指尖招聘平台,打造“线上+线下”双擎驱动。同今日头条丽水本地版联合组织开展“2020年莲都区春季大型网络招聘会”、“单11线上求职招聘日”系列活动等线上活动,全年帮助各类人才、劳动力就业1500人以上。线下通过招考、招聘等方式全年共完成引进人才(含大学生)2337人,保障了区属企事业单位对于专业技术人才和技能人才的现实需求。三是多措并举引才“开路”。积极落实人才政策。协助区委组织部人才科技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关于加强人才队伍建设推动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九条意见》,因地制宜推出事宜莲都本地的人才发展政策。积极把柔性引才工作向乡镇、中小微企业、农业企业辐射,补齐硬性引进对于高端专业技术需求的空缺。积极主动对接兰州理工大学温州泵阀研究院,谋求与青田县共建阀门产业工程师协同创新中心,为莲都优势产业服务,提供人社智力支持。

三、“管”与“学”并行兼修,注重服务引领。始终坚持党领导人才,加强对人才的管理与服务职能,强化人才支撑,进一步做好人才保障工作。一是落实激励政策,做实人才保障“压舱石”。深入落实市区两级各类高层次人才优惠政策,开展2019年度丽水市高层次人才政府岗位津贴申报、2020年度丽水市高层次人才健康体检申报等申报工作。对近期新增对象进行人才卡证申报工作,共新申报人才卡证5人,接受高层次人才各种优惠政策申报,共申报人才公寓10人。二是创新培训方式,做强技能提升“金刚钻”。成立以工代训工作专班,按时保质完成各项工作,帮助企业渡过难关,向受疫情影响企业发放以工代训补贴2003万元,受惠企业达2900多家;积极落实“百日免费线上技能培训行动”,推出覆盖100多个职业(工种)的数字培训资源,开展线上职业技能培训,最高可享受实际培训费用95%的培训补贴;有序恢复职业技能线下培训,实现线上线下课时互通。截至目前,已开展各类补贴性技能培训4000余人,累计发放补贴304万。三是用好社会团体,充分激活人才“主动脉”。借助高级人才联合会等社会团体,一方面通过组织研修班、参加市高联的趣味运动会等方式调动人才的积极性,另一方面通过各专委会结对帮扶、课题调研等方式充分发挥人才自身的动力,梳理一批重点企业走访调研,服务企业,服务群众,全年共完成课题调研3个,帮扶、对接等活动20余次,协助企业解决因疫情影响和复工复产所面临的发展难点、堵点。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