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统计局 >统计数据 >专题调研
首页
立足优势 谋求发展 农民增收工作任重道远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0-09-09 09:14:11

  今年3月份以来,莲都区统计局根据国家统计局丽水调查队关于开展“进百村入百企访千户”活动的要求,结合莲都区开展的“归零翻篇开新局”活动主题,组织力量,历时七个月的时间,深入全区十多个乡镇街道,实地走访逾百位农户,通过座谈会、入户调查等多种形式详细了解莲都农民收入现状,对全区农民收入问题进行了认真调研分析,为全区农民实现致富增收建言献策。 

  一、莲都区农民收入基本情况 

  目前莲都区坚持围绕“三美融合、主客共享”工作主线,促进农民增收全面建设“中国莲都”为目标,坚持以“活力富民、产业富民、就业富民、项目富民、搬迁富民、结对富民”为出发点,积极帮助农民拓宽就业渠道,加快农民增收步伐。但是面对错综复杂的宏观经济环境,莲都区农民收入实现两位数增长依然成为全区经济建设的短板,城乡居民收入绝对额进一步加大,构建莲都区村美民富的“强农梦”面临严重严峻挑战。根据抽样调查显示,上半年莲都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简称农民收入)为9601元,比上年同期名义增长9.5% 

  (一)“十二五”时期莲都农民收入增幅放缓 

  “十二五”以来莲都区农民收入一直稳步提高,但受总体经济大环境的影响,农民收入增长呈现出明显放缓趋势,2015年首次出现个位数增长。作为“十三五”规划开局之年的2016年,上半年莲都农民收入9.5%的增幅远低于“十二五”13.5%的年均增幅,也略低于2015全年的9.8%,总体仍呈现回落的态势。 

   

  (二)2016上半年莲都农民收入构成结构优化 

  从农民收入四大项构成来看,莲都区经济的不断发展,各项惠农政策的不断实施、农民增收渠道的不断拓宽保证农民收入来源日益多元化,收入结构不断得到优化。随着全域旅游的兴起,农家乐综合体等遍地开花,推动农村富余劳动力向二、三产转移,莲都区上半年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占比超过五成,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 

  2 莲都区2016上半年农民收入占比情况 

   

  (三)城乡发展不平衡、教育差距明显 

  莲都丘陵山地为主的地形,使城乡之间发展差异较大,集中体现在教育资源上。农村地区普遍离市区较远,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常住人口中老人和留守儿童比例不断上升。由于年轻父母常年在外,老人们文化程度不高,对孩子的辅导、教育乏力,出现了一系列的问题,像心理发育不健全、厌学情绪导致学习成绩下降等。教育的巨大差距,使农民发展在起步方面就落后城镇居民,收入水平增长乏力。 

  二、现阶段制约莲都区农民收入增长的因素 

  受区域经济增速趋缓回稳影响,莲都区上半年影响农民收入的几项前发性重要经济指标如GDP增速、(全社会)限上零售总额增速、旅游总收入增速等都不甚理想;宏观经济的不景气及拉动力强的农业龙头企业偏少,加快农村青壮劳力外流,造成常住村民年龄结构不合理;受上年冰冻自然灾害影响,部分农产品受灾严重,进一步影响农民持续增收等问题成为现阶段制约莲都农民收入的重要因素。根据走访信息显示,主要表现为: 

  (一)农民整体素质不高,收入来源单一 

  1、常住农民文化程度不高。从走访情况看,莲都区农村特别是偏远农村多为留守儿童和老弱病残人士,总体年龄结构两极分化,因病致贫情况普遍存在。收入严重依赖微薄的新型农村合作养老金及外出子女的赡养。 

  2、信息不对称导致对市场把握不准确。多数农民尤其个体农户不了解和掌握市场行情,捕捉不到有价值的市场信息,不是研究市场后投入,而是盲目趋利的心态,不关注农产品生长周期。农户对市场的错误预期导致在种养殖情形不明朗时进行大面积投入,在收获期遇到市场供大于求,造成贱卖情况,最终导致亏损。 

  3、农民思想观念落后,缺乏主动求变精神。部分农民受农村封闭环境影响,思想保守,对农业政策缺乏关注度,守着一亩三分田依靠传统种植业维持生计,不主动寻求改变。从长远来看,这部分农民收入将长期处于低速增长。 

  (二)农业产业化经营发展不足。 

  1、部分农村缺乏主导经济产业和支柱产业,农业生产总体上还是粗放生产,且多以零散种养为主,尚未形成规模效应和集约效应;农产品加工增值水平低,竞争力较弱; 

  2、缺少龙头企业拉动,大部分企业与农户之间还没有真正形成利益共同体,还只是处于单纯的买卖关系上,结构调整也只是停留在规模扩张上,缺乏内在提高,与市场要求不适应。 

  (三)传统农业抗风险能力差,部分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困难。 

  1、充分就业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莲都区农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特别如木后村等种植产业集中、收入来源单一的农村,经历上年严寒天气,水果产业遭遇灾害,不仅充分暴露传统农业在自然灾害面前的脆弱,而且使本来就不多的农村剩余劳力面临无收入来源的窘境。 

  2、专业人才外流严重、传统产业后继乏力。农村经济的发展,离不开专业性的人才。在城镇化进程大背景下,农村大量青壮年劳力外流,特别是农村外出大学生学业有成之后,鲜有回乡就业者。新时代农村工作者中,年龄层次断档严重,剩余青壮劳动力也对农村一整套的劳动工序不清楚,内心对于农业生产持否定态度,宁愿在家待业也不愿接受传统产业,农业发展任重道远。 

  (四)部分农村地区交通物流网络设施欠缺 

   “要致富、先修路”,交通快捷便利与否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当地居民生活水平的高低。莲都区部分乡镇农村交通网络设施不全,一定程度制约了当地经济的发展。目下电子商务蓬勃发展,为农产品的流通提供了更好的平台,但受限于农村地区物流基础设施差、网点少,物流服务欠缺,一些季节性较强的特色农产品对物流配送的要求严苛,不能及时配送至需求人群手中,制约了农产品的流通。 

  (五)农民财产收入缺乏稳定增长点 

  1、土地流转分散,未形成规模。莲都农村多丘陵的地貌,使耕地比较分散,规模化流转困难较大,一些农业耕作条件较差的山区地块存在严重的耕地闲置现象。这些地块多分布在交通不便,缺少水源,土质差的偏远山区,即使农民愿意将土地流转出去,也没有人愿意接手经营。 

  2、农民金融理财知识不足,缺乏稳定的投资渠道。受传统观念、收入水平等因素影响,多数农民的理财意识较为淡薄,理财能力不足。在走访过程中发现农民有一定的结余收入后,往往选择储蓄或大量用于建房、博彩和民间借贷。特别是部分被征地农民,在一次性获得大额的土地补偿收入后,由于缺乏投资渠道,进行肆意挥霍。另有部分农民投资行为带有明显的投机性和盲目性,过分追求高风险高收益的投资,导致被骗现象时有发生。 

  三、促进农民增收的对策及建议 

  确保莲都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是区委区政府的主要目标。要促进农民增收必须进一步统一思想,更新观念,转变作风,采取有力措施,全面促进莲都农业和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一)大力发展经济,促进就业,保持农民工资收入稳定增长。 

  1、工资收入是农民收入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农村居民增收的关键。借助“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机,要多渠道开拓就业市场,增加就业机会,进一步加大就业扶持力度,保障充分就业。 

  2、加快小城镇建设,鼓励发展 “来料加工”、“电子商务”、“民宿经济”等新兴产业,利用 “互联网+”的新经济运行模式,壮大区域经济,加快转移农村富余劳动力,促进农村居民本地就业,同时强化职业技能培训,引导和加强农村劳动力参加就业培训,提高自身素质,保障就业能力进而促进工资收入增长。 

  (二)激发产业增收活力,发挥环境资源优势,加快养生农业发展 

  1、因地制宜鼓励和引导莲都区农民积极创业,开展农民创业的“绿灯服务”。充分发挥莲都环境优美的优势,抓住现代人更加注重健康环保等特点,调研市场紧缺农产品情况,打“有机牌”、“绿色牌”、“生态牌”等养生特色农产品,使农产品供给数量充足、品种和质量契合消费者需求,提高市场竞争力。 

  2、加快建立优势农产品产业带,发展农产品精细加工,提高农产品附加值。大力发展养生农业、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鼓励其与农民建立起合理的利益联系机制。发挥龙头企业带动效应,创新生产经营和资源利用方式,延长产业链,提升农业产业化发展水平。 

  3、建立便捷的立体交通网络,努力形成顺畅交通生活圈,解决传统农产品销路问题。加大资金投入物流建设,完善物流发展,使农业发展进入快车道。 

  (三)持续推进旅游业的大力发展,打造“农旅结合”组合升级牌 

  依托“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定不移地发展乡村休闲旅游业。加快发展特色民宿产业,推进生态旅游步伐,通过实现高铁与乡村旅游的无缝对接,使乡村旅游、休闲农业进入真正的发展快车道,保证农民投资有道,生财有道,变“农旅”结合牌为莲都区农民的“致富牌”。 

  (四)创造条件,释放农民财产收入潜力 

  1、推进有条件农村土地流转进程。对于一些较为平整、宜规模化生产的农村地区土地,采用土地股份合作社这种土地流转形式,以土地入股为主要方式,使农民参与农业收入分红和企业利润分红。建立健全土地信托服务机构及相关配套服务机制,在保护土地的基础上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 

  2、规范农村房产市场,增加农民房屋财产收益。探索建立新型农村住房流转市场,有条件进行流转、租赁、抵押,使新型农村住房成为可以保值增值的财产,为农民提供更多的财产性收入。 

  3、转变农民理财观念,拓宽农民投资渠道。加大宣传金融知识力度,树立农民通过理财增加收入的新时代理财观念,摒弃过去农民以储蓄为主的落后理念。积极开展多种形式的教育培训,鼓励金融机构在理财知识、风险教育等方面对农民进行培训,提高农民对投资风险和收益的认识,增强农民投资理财信心,进一步增强农民投资理财能力。 

  (五)完善社会保障体系,减轻农民后顾之忧 

  1、进一步加大财政对社会保障的投入,调整支出结构,保证对农村特别是偏远乡村的资金倾斜,进一步扩大保障覆盖面,真正实现“应保尽保”,解决农民后顾之忧。 

  2、完善城乡社会救助体系,逐步提高农村低保和五保户供养标准,实现部分贫困人口社会保障兜底。 

  3、加大扶贫攻坚力度,实施精准扶贫效率。认真对照扶贫目标任务,深入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紧盯贫困乡村、贫困群众,因户施策,加大农村基础设施和产业建设,健全和完善脱贫工作责任制,增强莲都农村贫困居民增收动力。 

  小结: 

  农民增收工作,任重道远。莲都区作为欠发达地区,经济基础薄弱,农民增收保持高速增长压力巨大。在经济下行的大背景下,面对农民想要提高生活水平的迫切要求,必须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经济效益、农民增收为根本目标,精准发力补齐农民收入短板,打赢农民收入高速增长的攻坚战。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