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口老龄化问题全社会都比较关注,什么是人口老龄化社会?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有明确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与探索》阐述则更为具体:一个国家或地区的人口老龄化程度通常用该国家或地区的老年人口占总人口数的比重,老少比和年龄中位数综合确定,如果一个人群中65岁以上人口比重超过7%,0---14周岁少年儿童比重低于30%,成为真正老龄化社会。莲都区人口老龄化现状如何?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如何做好人口老龄化工作等进行分析与探讨。使我区老龄化问题已引起全社会的高度关注。
一、莲都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一、莲都区人口老龄化发展现状
根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料义是龄化,莲都区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8717人,占总人口的13.01%,比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的标准高出3.01个百分点,比2000年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12.90%比重上升了0.11个百分点,比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13.26%低0.25个百分点,比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16.62%低3.61个百分点;其中:65岁以上人口已达40253人,占总人口的8.92%,比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定义一个国家或地区65岁以上老人达到7%的标准高出1.92一个百分点,比2000年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5岁以上老年人口所占的9.28%比重下降了0.36个百分点,比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占8.87%高0.05个百分点,比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65岁以上人口占11.69%低2.77个百分点;0---14周岁少年儿童仅有64690人,占总人口的14.33%,比《中国人口和计划生育实践与探索》中低于30%的标准低了15.67个百分点,比2000年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所19.05%降低了4.72个百分点,比全国第六次人口普查0---14周岁儿童人口占16。6%低2.27个百分点,比全市第六次人口普查0---14周岁儿童人口占16.93%低2.6个百分点。根据上述各组数据表明莲都区已全面进入老龄化社会。
二、人口老龄化的特点
(一)老龄化时间较早。根据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间的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12。9%,全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33%,其中: 我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9。28%,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有明确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我区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程度较高。根据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间的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13.01%,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9.28%,远远高于国际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与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的标准。
(一)老龄化时间较早。根据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间的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12。9%,全国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10.33%,其中: 我区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9。28%,全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为6.96%,根据联合国国际人口学会有明确的定义:当一个国家或地区60岁以上老人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达到7%时,其人口即称为“老年型人口”,这样的社会即称为老龄社会。我区早在2000年就进入了人口老龄化社会。
(二)老龄化程度较高。根据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2000年11月1日为标准时间的普查数据显示: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13.01%,其中: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就高达9.28%,远远高于国际上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10%与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7%的标准。
(三)老龄化发展速度比较慢。与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相比,10年间:60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只增加了0.11个百分点,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反而下降了0.37个百分点。
(四)老年人口基数较大。据2010年11月1日零时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料义是龄化,6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58717人,7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9573人,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645人。
(五)高龄人数较多。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80岁以上老年人口已达8645人,其中百岁以上老人高达12人,而2000年莲都区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相比百岁以上老人仅1人,我区百岁以上老人增长速度特别快。
(六)老年人口数量女性高于男性。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60岁以上男性为52.92%,女性为47.08%;70岁以上男性为50.36%,女性为49.64%;80岁以上男性为44.0%,女性为56.0%;80岁以上男性远远少于女性。
(七)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区域性不平衡。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莲都区60岁及以上农村占总人口的46.72%,城镇占总人口的53.28%,明显城镇老年人口高于农村。 三、莲都区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一)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莲都区常住人口为45141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48241人,10年增长29.68%,每年平均增长2.63%。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4‰,比2000年下降了0.5个千分点;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3.1‰,比2000年下降了0.08个千分点。由于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积极,使得人口出生率呈现逐渐降低的总趋势,人口总量的低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20-30年中,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莲都区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根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区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2.6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下降了零点三一个百分点。现在正由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向倒金字塔方向发展。老年人口发展潜力较大,而非老年人口后劲不足,老年人口比例会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另立门户”,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将会沿续。
(三)环境气候宜人,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莲都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冬季温和,春季回暖早,温度日差较大;光、热、水的组合良好,表现为春季的水、热同步,秋、冬季的光温互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山脉、海洋、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的山地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特征明显不同,形成莲都区北部温暖、夏秋半干燥,中部温热、夏秋半干燥和南部温凉、夏秋湿润的气候特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居住与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
(六)老年人口数量女性高于男性。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男性、女性占总人口的比例:60岁以上男性为52.92%,女性为47.08%;70岁以上男性为50.36%,女性为49.64%;80岁以上男性为44.0%,女性为56.0%;80岁以上男性远远少于女性。
(七)人口老龄化程度呈现区域性不平衡。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显示,莲都区60岁及以上农村占总人口的46.72%,城镇占总人口的53.28%,明显城镇老年人口高于农村。 三、莲都区人口老龄化特点的形成原因
(一)人口总量低速增长。2010年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莲都区常住人口为451418人,比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348241人,10年增长29.68%,每年平均增长2.63%。2010年,人口自然增长率为6.34‰,比2000年下降了0.5个千分点;2010年,人口出生率为13.1‰,比2000年下降了0.08个千分点。由于我区计划生育工作开展积极,使得人口出生率呈现逐渐降低的总趋势,人口总量的低速增长,使得老年人口所占比例逐年提高,导致人口老龄化程度加大、老龄化速度加快,未来20-30年中,上世纪60年代至70年代中期的第二次生育高峰人群开始步入老年行列,莲都区老龄化问题将会日益突出。
(二)家庭规模日趋小型化。根据莲都区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资料计算,全区每个家庭平均人口为2.6人,比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的2.91人,下降了零点三一个百分点。现在正由年轻人多、老年人少的人口金字塔结构向倒金字塔方向发展。老年人口发展潜力较大,而非老年人口后劲不足,老年人口比例会升高,,随着越来越多独生子女“另立门户”,家庭规模小型化趋势将会沿续。
(三)环境气候宜人,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莲都区地处中亚热带,季风气候,温暖湿润,雨量充沛,四季分明,无霜期长,具有明显的山地立体气候特征。冬季温和,春季回暖早,温度日差较大;光、热、水的组合良好,表现为春季的水、热同步,秋、冬季的光温互补。由于地理位置的差别和山脉、海洋、地势的不同影响,形成的山地气候与地带性气候特征明显不同,形成莲都区北部温暖、夏秋半干燥,中部温热、夏秋半干燥和南部温凉、夏秋湿润的气候特点。风景秀丽、气候宜人,在这样好的环境中居住与生活有利于人们的健康长寿。
(四)国民经济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健康长寿提供了物质基础。2010年,莲都区GDP为168.88亿元,比2000年的30.45亿元,增长454.61%,每年平均增长18.69%;2010年,人均GDP为45150元,比2000年的8822元,增长411.79%,每年平均增长17.74%。10年间我区GDP、人均GDP番了两翻多;2010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高达22495元,比2000年的8020元,增长180.49%。由于经济快速增长,为全区居民人均寿命延长提供了丰富的物质基础。
(五)医疗水平快速发展,为人们的健康长寿创造了条件。2010年,莲都区卫生机构医疗床位达2783张,比2000年1814张,增长了53.42%,2010年,卫生技术人员达3579人,比2000年1885人,增长了89.87%。为居民看病买药更加方便快捷。医疗卫生发达了,长寿的老年人自然就会大大增加,进而会加剧人口老龄化问题。
四、当前存在的一些问题
(一)老龄服务机构场所未完全建立。
区老龄办的机构编制少、人员少、经费少;特别是乡镇级老龄组织机构尚未建立。专职从事为老服务的行业少、场所少,从业人员不多、服务项目不多,老年事业的发展尚未形成规模。缺少人员、缺少服务、缺少管理,制约了我区老年事业的发展。不能适应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形势的要求。
(二)集中性养老机构少,规模小。
我区的敬老院养老院机构少。莲都区现有公办敬老院养老院有5个,民营私办敬老院养老院2个,待批敬老院养老院1个。养老机构规模偏小。上述8个养老机构(包括待批)全部满员只能拥住932位老人。而养老机构建设规模普遍较小,硬件设施条件较差,管理不到位和服务质量低,不能满足日益增长人口老龄化的社会需求。与国内一些发达城市相比,存在较大差距。
(三)农村老年事业发展更加滞后。
莲都区60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口占总人口46.72%。农村老人在养老、医疗保障、生活救助等方面面临着更多的问题,老年事业也存在着城乡发展不均衡的弊病。与市区内的社区相比,为老服务的理念还没有纳入地方党委、政府的发展规划当中,老年设施少之又少,用于发展老年事业的经费还没有纳入年度地方财政预算,农村老年事业的发展,困难更多、举步维艰。
五、积极应对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对策与措施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子女将同时承担起两个家庭老人及孩子,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加快了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的,正考验着老龄化社会这一沉甸甸问题。为了使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日常生活和精神慰藉。如何做好莲都区人口老龄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随着第一代独生子女的父母步入老年,其子女将同时承担起两个家庭老人及孩子,即“四二一”的家庭结构。加快了我区人口老龄化的快速发展,养老形势日益严峻的,正考验着老龄化社会这一沉甸甸问题。为了使老年人 “老有所养、老有所医、老有所教、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全社会必须高度重视老年人的养老保障、日常生活和精神慰藉。如何做好莲都区人口老龄化工作提出如下建议:
(一)以科学发展观来认知人口老龄化问题。人口老龄化是经济社会不断发展进步的必然过程,是当今经济发达城市普遍存在的一种社会现象,我们应该以科学发展的积极态度去认识和应对,而不能一味地对其加以否定和过分担忧,只有持科学发展的思想才能解决好人口老龄化问题。
(二)加大对老年各项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要加快莲都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要加强老年教育事业的建设,推动老龄产业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无后顾之忧的社会大家庭中。
(三)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老年人的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为老年人的利益提供最有力地保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创造法律条件。
(四)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长效机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社会经影响也将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们应本着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的老年人问题应对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
(二)加大对老年各项服务事业的财政支持。要加快莲都区老年文化体育设施的投入,要加强老年教育事业的建设,推动老龄产业步入健康的可持续发展的轨道,以满足日益增多的老年人对社会精神文化及物质文化的需求,使得越来越多的老年人生活在无后顾之忧的社会大家庭中。
(三)建立完善的老年人法律法规保障体系。对老年人的所享有的各项权利与所承担的义务以法律法规的形式加以明确,为老年人的利益提供最有力地保障,为老年人参与社会发展与建设创造法律条件。
(四)建立应对人口老龄化问题的长效机制。人口老龄化是一个漫长的发展阶段,所带来的社会经影响也将在今后的较长一段时期内存在,我们应本着科学发展、关注民生、建立和谐社会的理念,建立一套具有科学性、前瞻性和长效性的老年人问题应对机制,这样才能更好的解决好人口老龄化与社会经济发展中的不协调因素。
(五)提高认识,制定老年事业发展规划。老龄化问题不仅是家庭问题,同时也是社会问题。面对人口老龄化速度日益加剧的现实,莲都区政府应根据当地经济发展水平和老年人口发展现状,组建老龄服务机构,并就兴办养老机构、整合社区养老资源、培育老年产业、发展老年市场等方面制订出三年规划或五年规划和长远目标,将老年事业、老年产业发展尽早纳入规范化的轨道。要发挥各老龄委的统筹协调功能,加强残联、财政局、发改局、等职能部门的沟通交流,统一规划,相互协作,形成合力。区、乡镇政府要将老龄事业发展列入重要议事日程,纳入本地区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和年度计划,及时研究部署,明确发展目标,抓好责任落实,将老龄事业发展重要任务指标纳入对各地各部门年度综合目标考核内容。要制定与老龄事业发展相适应的人才培训规划,建立老年事业人才培养基地,加强老龄事业人才队伍建设。
(六)多层次、多方位发展养老事业,保证“老有所养”落到实处。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与经济发展速度相比,莲都区人口老龄化发展速度偏快,较有效的对策就是逐步建立与人口老龄化发展程度相适应的老年人立体保障体系,建立以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骨干、各类服务机构协调发展、多种服务形式相互补充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全方位和最大限度的保障老年人各方面利益,体现出现代社会的和谐发展要素。 一是提供政策优惠,多渠道举办养老院、敬老院,以满足愿意到这里入住养老的老年人的需要,加快文明敬老院创建;二是建造各种层次、各种类型的老年公寓或老年住宅,供有条件的老年人购买、租赁或置换,力争我区建成2-3所示范性养老服务机构;三是建立健全区、乡及社区“四级联动”的老年服务网络,进一步完善服务项目和服务内容,规范服务行为,提高服务能力。四是加快老年信息、集中供养设施、人力财力等资源整合,完善多元化养老服务体系,逐步满足城乡基本养老需求。
(七)加快构筑老年人医疗卫生保障网络,提高“老有所医”工作水平。要力争在我区建立一所以诊治老年病为主的老年病医院,对老年人就医实行较为低廉的收费标准。要建立健全农村老年人医疗服务体系,逐步将农村卫生院改建成“农村社区卫生服务中心”,使广大农村老人在家门口就能解决好常见病、高发病的医疗问题。
(八)加快各种层次“老年活动中心”建设步伐。根据全区老年人分布状况,重点加大对社区及乡镇级老年活动中心的建设,每个社区内都要建有居家养老服务站(托老中心),并要不断开辟服务内容,为社区居家老人提供生活照料、医疗保健、精神慰藉、探望巡视、慈善救助、法律援助等。加快现有老年活动中心的升级改造,提高活动中心的建设档次。建议尽快建设社区老年公寓、市爱心护理院、区、乡镇老年活动中心、区养老机构管理服务中心为一体的较高层次的综合管理服务区,以引导和推动全市养老机构建设,更好地满足社会养老需求。让身体健康的老年人都能有适合自己的活动场所,使更多的老年人老有所学、老有所为、老有所乐。
(九)加大尊老敬老养老的宣传力度。我区第一次生育高峰期出生的人口防老意识是比较淡薄的,财富积累也比较淡薄,很多年轻人基本上是月光族,要大力宣传投资和储蓄意识,努力营造创造财富与积累财富的良好环境,提高他们的未老防老的观念和意识。要大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公开招募老年权益维护法律志愿者,切实维护老年人合法权益。强化家庭敬老意识,融洽邻里关系,弘扬尊老敬老养老的先进典型和先进事迹。动员社会各界人士参与老龄事业,在莲都区大地上形成尊老敬老的良好风气和浓厚氛围,切实为老年人解难事、办实事、做好事。努力打造环境健康优美、生活舒适便捷、为老服务完善、公共安全有序、文明和谐的社会。
课题成员:周陈山 朱杭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