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农业农村局 >工作信息
首页
强措施、促落实,做好化肥减量增效工作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0-07-20 16:49:56

  根据省农业农村厅工作部署,莲都区被列入2019年第二批化肥减肥增效示范县,该工作是落实2019年中央1号文件,扎实推进“到2020年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的重要举措。 

  近日,浙江农林大学环境与资源学院柳丹教授带队调研莲都区化肥减量增效项目,省农科院环土所特派员奚辉、市农业农村局农作站高级农艺师马军辉、市农业农村土肥植保站吴东涛、区农业农村局相关科室陪同调研。调研组先后到碧湖虹菊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莲湖茶叶专业合作社、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等地开展实地考察。 

  柳丹教授一行首先来到碧湖镇魏村,认真听取丽水碧湖虹菊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负责人介绍水稻播种、施肥用量和时间、产量等情况,以水稻生长特点,科学谋划施肥试验方案。 

  丽水碧湖虹菊粮食产销专业合作社位于碧湖镇魏村,粮食种植面积700余亩。合作社购置收割机、插秧机、旋耕机等农业机械设备,修筑灌溉渠道,建立育秧中心,提高了作物防旱抗涝和机械作业能力。近年来,合作社根据土壤化验结果及水稻的需肥特点,科学制定出水稻施肥标准和施肥配方,综合采用缓控释肥料、绿肥种植、有机肥替代、秸秆还田、沼液利用等化肥减量增效综合技术,取得了良好的示范作用。 

  在莲都区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负责人的引导下,考察组先后参观了蔬菜种植基地、现代智能育苗温室等设施,并详细询问番茄、玉米、等作物育种育苗情况。 

  莲都区郎奇农家乐农产品专业合作社位于碧湖镇郎奇村,基地面积2570亩,其中设施蔬菜大棚基地480多亩,拥有智能育苗温室、高效连栋大棚育苗基地等现代设施,年育种苗量650多万株。合作社在新品种、新技术引进推广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推广长豇豆、茄子、玉米、苦瓜、丝瓜等新品种30多个,推广“蚕豆-长豇豆-茄子”、“长豇豆-茭白-豇豆”、“玉米-毛豆-茄子”等多种作物轮作模式,利用有限的空间推进了耕作制度的创新。 

  茶叶是我区重要的农业产业,大港头茶叶种植面积占全区一半以上,是当地农户重要的经济来源。在丽水莲湖茶叶专业合作社,考察组与基地负责人针对茶叶施肥、基地建设、茶叶产销等方面进行了深入探讨,现场考察茶园生长情况,为下一步布置试验打下良好基础。 

  丽水莲湖茶叶专业合作社位于大港头镇杨山村,茶园面积630亩,已投产茶园面积540多亩。基地依托杨山得天独厚的生态资源优势,通过道路硬化、操作机械化、基础设施建设等措施,将茶园建设标准化、规范化,为当地种茶农户树立了标杆,是大港头主要茶叶核心示范基地。 

  按照省农业农村厅的工作要求,相关项目有序推进主要开展以下工作: 

  一是开展测土配方施肥。开展百家免费测土服务,利用土壤化验结果、地块基本情况有关数据和田间试验结果,设计出不同作物的施肥配方,向农户发放推荐施肥建议卡,推广测土配方施肥面积36.05万亩,全区测土配方施肥率覆盖率达95%。 

  二是化肥使用量零增长行动。通过商品有机肥补贴政策、冬季绿肥种植、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沼液利用等途径,减少化肥使用量1370吨,化肥使用量下降幅度进一步扩大。同时推广推广机械施肥、种肥同播、机械深施、适期施肥、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化肥利用效率突破40% 

  三是化肥减量增效示范方建设。分别围绕水稻、茶叶两种作物建立缓控释肥技术推广示范区2个,示范面积1万亩。建设50亩水肥一体化示范方,提高水肥利用率。以秸秆肥料化、肥料化、饲料化、能源化、基料化“五化利用”为核心,在建设500亩综合利用示范方,提高我区秸秆综合利用工作。 

  四是化肥施用定额制工作。以全省主要作物化肥定额制实施指导意见为基础,选择水稻、茶叶等作物,根据田间试验结果和示范方建设,探索研究作物的最佳施肥额度,原则上不高于全省化肥定额制度的限量标准。加强区域内化肥销售的源头管控,通过政策引导和资金支持,在主导产业率先开展定额制试点,鼓励种植大户、规模主体等开展实名购肥、定额施肥,积极推进化肥实名制购买、定额制施用工作。 

  下一步,区农业农村局将结合此次考察成果,积极与浙江农林大学团队进行对接,高质量完成化肥减量增效示范县项目。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