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石从广特派员对莲都区黄村乡的茶产业始终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梦想:以茶叶为主体,以木本花卉为辅助,坚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做长做强茶产业链,增加茶农的收入。6年来,他牢记使命,心怀梦想,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践行初心。
一直以来,来自浙江省林业科学研究院的石从广科技特派员,对派驻地莲都区黄村乡的茶产业发展有一个长远的规划和梦想:以茶叶为主体,以木本花卉为辅助,坚持走农旅融合的发展思路,做长做强茶业产业链,增加茶农的收入。
随着前5年的项目投入,黄村乡以“上郑白茶”为中心,茶叶种植形成了新的发展局面,种植面积不断扩大,产业链不断延伸,茶叶产值不断增加,茶农经营理念有所改变,农民种茶的积极性也逐步提升,但也存在茶叶种植分散、茶园景观没有特点、产业过于单一等问题。2019年科技特派员换届将重新选派,石从广决定继续派驻交通不便的黄村乡,用自己所学知识继续为黄村乡的茶农和村民服务,也为实现自己心中那个长远的梦想。
自2019年8月起,为筹备和谋划下一轮的项目内容和任务,石从广特派员带领黄村乡分管领导和上郑村的村干部外出考察学习,到遂昌三仁畲族乡坑口村考察食用花卉木槿花基地,了解木槿花的栽培和管理技术,到花来花往主题餐厅品尝了木槿花的食用菜品和饮料。经过此番考察学习,一行人深受启发,大开眼界。木槿花是一种在路旁田边常见的灌木花种,原产于我国,各地均有栽培,在园林中可做花篱式绿篱,孤植和丛植均可,木槿种子入药,称“朝天子”,前期的研究认为一些木槿花品种可食性好,适合炒雪菜、裹面粉油炸、泡火锅,也适合开发成饮料酒水、化妆品等。木槿花耐旱耐瘠薄,不易招惹病虫害,其花期在6-9月,与采茶期完全错开,春茶采摘结束后,5月份对茶园进行一波修剪,修剪后不久就迎来木槿花的开放,木槿花的管理与茶园的采摘管理基本错开,不冲突。
经商量和讨论,大家一致认为木槿花的花期和生活习性适合在茶园的周围或者边角套种,不仅能美化茶园还能帮助茶农增收,于是在茶园套种木槿便成为下一轮科技特派员项目的主要选题。
2019年11月25日,石从广特派员又陪同黄村乡、村干部再次去遂昌木槿花基地,与公司商议木槿花苗木的订购事宜。考虑到茶园套种木槿花以食用为主,观赏为辅,最终确定引进两个木槿品种,即‘白花重瓣木槿’与‘粉紫重瓣木槿’。
去年底,村民手中流转荒地30余亩,一半以上面积将用于木槿花的种植。村民立马开始整地工作,完全靠手工劈柴清障,经过长达近两个月的辛苦劳作,现已将30余亩的荒山整成一片片的梯田状种植带,为了突出美观作用,其中一大片地整成八卦图的形状,准备按照一卦茶叶一卦木槿的模式种植,形成特定的景观效果。
木槿花品种已确定,种植模式和种植密度也有了标准,接下来就是确定要种植的茶叶品种。今年1月17日,石从广特派员又陪同上郑村干部去建德市峰鼎茶叶有限公司考察茶叶品种和茶叶炒制机器和设备。结合上郑村高海拔、气候温润、对耐寒性要求高的地理气候特点,峰鼎茶叶公司的梅总给黄村乡推荐了早熟品种“鸠16”,中熟品种“龙井43”,晚熟品种“新安1号”和“新安2号”,建议在新增茶园中推广使用这几个推荐品种,与原来的安吉白茶形成高低搭配、早晚搭配。特派员和上郑村干部商议后决定选择了“新安2号”作为新增茶园的待选品种。
因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茶苗无法通过道路运输,但整地工作一直在进行中,3月初,整地工作已基本完成。2月28日,浙江省的疫情形势有所好转,峰鼎茶叶有限公司提供的第一批2万株茶苗已运至黄村乡上郑村白茶基地,现已全部栽植下去。同时,石从广特派员利用自己单位的资源,去年11月初已在浙江省林科院所属林场培育了食用木槿品种1年生扦插苗5000多株,涵括了10几个木槿品种,其中也包括‘白花重瓣木槿’与‘粉紫重瓣木槿’。
虽然因为新冠疫情无法到达现场,石从广特派员时刻关注项目进展,不停地提供技术服务和咨询,及时给黄村乡和郑村合作社负责人转发了省科技厅发布的《抗疫保生产技术手册》(第二册),考虑到黄村乡的产业实际,他还对原技术手册做了简化,方便基层人员读懂;得知今年存在茶叶采摘招工难和茶叶出售存在困难,推荐了浙江省林业技术推广平台,并教会他们如何使用,扩宽农林产品销售渠道。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石从广特派员曾这样展望黄村乡的茶产业发展前景:“我们不仅要把村里的茶叶转化成商品,做大做长茶叶产业链,在茶园美化方面,我们要进一步下深功夫,结合采茶、挖笋、钓鱼体验游,浅度开发农家乐,发展绿色生态农业,坚持走农旅融合之路,充分利用好各种自然资源,真正做到可持续发展,使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深入老百姓的心里。”
6年来,石从广特派员不忘初心、牢记使命,心怀梦想,沿着当初设想的道路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地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