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莲都区以“尤为如此”的担当,勇于直面山区畜牧用地紧张的“难点”、养殖污染的“痛点”、抓住畜牧产业发展的“关键点”,在政策突破、模式创新、招商引资上狠下功夫,走出了一条提质增量绿色发展的山区畜牧业转型之路。2017年,该区以95分的成绩通过了省畜牧业绿色发展示范县考核验收,荣获“浙江省五水共治先进集体”“丽水市五水共治先进集体”,全年共争取到省级以上畜牧业发展补助资金1200多万元。其主要做法有:
一、政策创新,破解畜牧用地紧张“难点”
莲都区九山半水半分田的地貌特征,使畜牧适养用地非常有限,该区先后在养殖禁限养区调整、畜牧用地林地植被恢复费先征后返等方面进行政策突破,强化了土地保障,拓展了畜牧业发展空间。
1.简化畜牧用地审批流程。2015年10月,莲都区政府出台《莲都区设施农用地备案监管办法》,由国土、农业、水利、林业、环保等部门联合对畜牧用地进行一次性审批,明确了畜牧用地审批流程、审批时间和审批细则,简化审批程序,使审批过程耗时基本和土地流转用时同步。同时将畜牧用地使用期限和二轮土地承包期限同步,有效解决畜牧用地只能作为临时设施用地且须两年一审批的弊端,让投资业主吃下定心丸。
2.加大畜牧用地供应量。一是调整原限养区范围。2017年8月,该区对原禁限养区划分方案作科学调整,将限养区范围由距村庄500米调整到200米,共释放畜牧用地560亩。二是建立畜牧用地储备库。专门成立莲都区美丽牧场建设推进领导小组,由分管副区长担任组长,负责清查畜牧用地家底,建立畜牧用地储备库。共出动480人次,现场勘察适养用块51块,合计面积1791亩,经论证,其中14块地约1340亩符合建场条件。三是节约集约用地。2017年,该区积极引进外地先进经验,探索多层立体化生态养殖模式,此模式除大幅度提高生猪养殖水平、拓展利润空间外,能充分节约有限的畜牧用地资源。
3.降低畜牧用地成本。由于莲都区大多数适养地块为经济林地,虽可用于发展养殖,但按省林业厅要求,业主须缴纳较高的林地植被恢复费,收费标准按种植种类的不同分别定为10元/平方米-30元/平方米不等,使业主投资成本大增。2017年,为降低业主投资成本,由区政府牵头,相关部门协调决定,将省林业厅所征收林地植被恢复费中返还当地财政部分,作为区财政对畜牧项目的扶持资金予以先征后返,同时在水、电、路等三通设施建设上对企业加大扶持力度。
二、科技支撑,化解养殖污染“痛点”
秉持畜牧业生产和环境保护协调发展的目标,按照源头减量、过程控制、未端利用的思路,该区从技术提升、模式改良方面入手,着力破解畜牧养殖污染难题,加快畜牧业绿色发展。
1.“养猪上楼”实现污水源头减量。养殖污水是畜牧业污染的头号难题,2013年,该区首创“养猪上楼”模式,即将传统“吃、住、排”一体的单层猪舍改为生活、排放分离的双层猪舍,生猪全部养殖在干爽又环保的二层,猪排泄物落于一层发酵床,经翻混蒸发带走排泄物中占比约98%的水分,余下固态物质与发酵床中的菌种进行发酵变为有机肥,实现养殖污水零排放。
2.“技术提升”实现过程控制。一是实现“在线监控”。2017年,投资173.9万元,在65家生猪存栏50头以上的养殖场完成在线监控安装,实现全区规模生猪养殖场的畜禽排泄物处理、养殖场大门等养殖重点环节全方位监控,并接入浙江省畜禽养殖污染线上防控平台及环保部门监控平台。二是“云平台”规范管理。全面启用智慧畜牧业云平台系统,完成全区所有畜牧兽医用户和企业用户开户,通过云平台实现养殖、防控、监督等动物卫生信息网络化管理。将云平台中“省外调入动物及动物产品的备案”信息列入部门权力清单,纳入“最多跑一次”改革内容。
3.“统筹联动”实现末端利用。该区通过整县制推广“养猪上楼”模式,将养猪粪污充分发酵加工成有机肥并用于种植业,并配套制定了有机肥制作、销售的财政补贴政策,建立和完善了畜禽养殖污染防控与病死动物无害化处理长效机制。基本建立了产业布局与环境承载力匹配、农牧结合、养防并重、种养一体的绿色发展机制,使种养业效益实现“双提升”。
三、项目引领,抓住畜牧产业发展“关键点”
加大畜牧项目引进和建设力度,以龙头企业培育提升畜牧产业层次和水平,加快现代畜牧业发展,以畜牧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抓手,紧盯市场和消费需求变化,延伸产业链条优化产业布局,实现畜牧业提质增量。
1.加快推进规模养殖。2017年,我区通过选商引进7家畜牧企业,预计总投资额1.5亿元,于9月份完成签约工作,涉及畜牧用地面积285亩,项目建成后可年新增生猪出栏7万头。同时,重点做好华统股份莲都区畜禽产业链一体化建设项目落地工作,该项目计划总投资7个亿,用地规模约1000亩,是我区有史以来最大的农业招商引资项目,可大力推动我区传统养殖业向生态高效智能化的现代畜牧业转型升级,正有序推进中。
2.加快推进特色养殖。明确“提升猪业、拓展牛羊、稳定家禽、扩大特色养殖”的产业发展思路,在做好传统养殖的基础上,扎实推进特种养殖,2017年实施了以鸵鸟、孔雀等珍禽和梅花鹿、蛋鸭为代表的5个特色产业发展项目,合计投资额度1100万元,涉及畜牧用地面积116亩。通过项目扶持,继续推广“十箱万元”养蜂模式、“猪小乖”土猪养殖模式等市场前景好、经济效益高、带动能力强的特色养殖模式,提高农民收入,实现精准扶贫。
3.加快推进牧旅融合。按“规范、生态、美丽”的要求,积极推进“一场一景”的美丽生态牧场创建工作,创建生态美丽牧场12家,其中“处州蜂业”荣获“浙江省首批美丽生态牧场”称号。利用特色畜牧业新、奇、特的属性,积极探索牧旅融合创建工作,将处州蜂业、鸸鹋湾、天狮楼等打造成牧旅创建示范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