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来,我局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以提高公共文化服务水平和文化品位、服务旅游发展、服务美丽乡村建设、推动民宿经济为重点,积极开展各项工作,取得了明显的成效。
一、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持续提升
1.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10960平方的莲都区文化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积极与市、区各部门筹划对接莲都区公共图书馆事宜,确定选址处州公园东南角;打造全国数字文化馆试点单位,目前莲都区文化馆已在全国11个申报单位中经过文化部、财政部专家组评审通过后批准确定。白云、大港头综合文化站建设项目全面完工投入使用;老竹文化站项目公开招投标。不断完善村(社区)文化活动室设施,加强室外文化活动场所建设,今年新建“天天乐”文体广场活动点44个,共计462个,新建乡村戏苑11个,共计55个;结合文化礼堂及民宿村建设,建成10个室内电影固定放映点。以区公共图书馆为中心,做好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乡镇(街道)、村(社区)服务点建设,从区公共图书馆拉专线至各乡镇(街道),铺通网络,实现莲都区文化资源保存、管理、传播、使用从传统方式到现代方式的转变,以及文化信息资源的有效利用与共享。
2.文化惠民活动精彩纷呈。举办各类文化活动526场,其中“喜气洋洋闹新春”春节系列文化活动、“鼓乐彩灯闹新春相约画乡过大年”民俗活动、“欢乐莲城”第六届社区文化艺术节、农村文化礼堂敬老礼仪活动、村民唱村歌活动等大型群众文化活动50余场。配合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美丽环境美丽经济 美好生活”、“依法征迁 文明创建”等主题送戏下乡80余场。全年共送戏437场,文化会亲10场,送电影下乡2810场,送书下乡25716册。成功创建丽水市“乡村春晚”示范县,春节期间全区60个村举办乡村春晚,通过下发资金及艺术指导给予大力支持,各村依托自身优势,组织特色文艺表演,其中老竹沙溪村晚和碧湖南山村晚成功入选丽水市2015年“十台最美乡村春晚”。今年,我区按照全市“百台特色村晚”活动要求,进一步打造乡村春晚活动品牌,组织评选出15台特色村晚重点打造,通过全市首届村晚沙龙、文化馆“四个一”结对帮扶等措施,对村晚的组织策划等进行培训指导。
3.文化队伍建设得到加强。积极开展区、乡、村三级业余文艺骨干培训,内容有文艺理论、文艺创作、排舞、腰鼓、健身操、广场舞等,全年共培训150多场次,培训人数达6000多人。
4.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均等化有序推进。有效提升公共文化示范项目“天天乐”文体活动广场品牌建设,开展莲都区“天天乐”文化广场与广场舞服务标准化制度设计课题研究,规范我区“天天乐”广场服务标准。开展“欢乐家庭”等系列文化活动,进一步扩大品牌知名度。以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县建设为契机,制定浙江省基本公共文化服务标准化重点建设县提升方案,出台《莲都区贯彻落实<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实施意见>工作方案》作为我区公共文化服务指导性文件,针对我区公共文化建设的薄弱环节,梳理文体广电发展重点项目,着力完善城乡基层公共文化基础设施,提高公共文化产品和服务供给能力。
5.文化服务旅游积极主动。邀请文化旅游界专家学者做好《中国·莲都》、《八百里瓯江赋莲都》等课题,结合我区美丽乡村建设、休闲度假、养生养老等,对莲都的历史文脉、人文资源进行了进一步的梳理,为旅游业与新兴文创产业的发展提供依据与基础。到特色民宿村等地实地考察文体设施,联系沙溪特色民宿村,每周对其民宿建设、景区开放、文化活动开展等事项进行实地考察调研,与老竹镇、区旅委、沙溪村以及相关专家共同制定《莲都区沙溪民宿特色村提升方案》,指导各部门分工协作,做好基础设施建设及文化活动策划,积极努力为1月28日顺利开业打好基础。
二、文化遗产保护成效明显
1.积极开展危急文物保护维修。今年我区列入维修计划以及继续开展维修项目的有文保单位10个,重点宗祠6个,历史文化村落重点村2个,一般村8个。启动了国保通济堰附属文物龙庙的修缮工程,目前已基本完工;通济堰堰头村古民居之懋德勤学、光荣南极、玉叶流芳修缮已通过国家文物局立项、方案批复;通济堰渠道(石函至开拓概段)文物修缮工程取得国家文物局立项批复,经申请获得国家专项补助资金,启动了前期保护工作。完成了西畈花门楼修缮工程;编制完成碧湖沈家邸保护维修工程设计方案;西溪乡土建筑维修工程已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重点村项目一期。碧湖沈氏宗祠维修工程已列入省级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一般村项目;复兴桥、公起桥古廊桥维修工程顺利完成并通过工程验收。指导完成联城街道汝河村何氏宗祠、里东村李氏宗祠、洪渡村李氏宗祠等宗祠的抢险加固,下拨补助经费40多万元。协助开展历史文化村落保护利用建设,监督指导2个重点村、8个一般村的保护利用项目开展。
2.大力推进文物平安工程。加强全区各级文保单位的安全巡查和监管力度,落实各项安全措施,做好防火、防盗、防汛、防潮等工作,不定期进行安全检查。对过期灭火器材及时更换,对出现险情的文保单位及时列入保护维修计划,对沈宅等文保单位内杂乱老化的电线及时进行套管等。
3.切实加强非遗保护传承。对“丽水鼓词”(国遗)进行活态保护、传承和弘扬,对传统曲目进行录音录像200多小时,撰写出版《丽水鼓词》专著。建立了丽阳门鼓词场(室外)和大港头鼓词场(室内),举办丽水鼓词演唱会。将非遗注入旅游,丰富文化旅游内涵,在古堰画乡、东西岩等景区开展优秀非遗项目展示展演活动。
三、文化市场环境不断优化
1.组织开展系列专项整治行动,为文明城区创建作出积极贡献。继续保持高压态势,组织开展出版物市场、网吧市场、娱乐市场整治及场所消防安全检查。同时,根据上级“扫黄打非”领导小组统一部署,认真组织开展“清源2015”、“净网2015”、“护苗2015”、“固边2015”和“秋风2015”5个重点专项集中行动。截至12月31日,共出动执法人员5370人次,检查经营单位9186家次,查处无证经营单位21家,办理行政处罚案件41件,罚没款124990元,没收非法书刊614册,音像制品5935盒。
2.加强网吧市场管理。积极引导网吧行业转型升级,创新多元化经营方式,增加服务功能,改善经营环境。目前我区已有10余家网吧成功转型。
3.做好行政审批制度改革。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文件精神,做好网络类、演出类、出版物类等审批事项由前置改为后置的审批推进工作。完成莲都区政务服务网审批办件异常数据的检测和修复,提高了网上办件的数据质量和行政权力事项上网率。严格依法行政,严把审批关口,进一步规范案卷制作,提高案卷质量,做好文化市场行政审批规范化建设。到目前为止,共受理、办结各类审批事项110件,注销出版物经营许可证16件,注销印刷经营许可证3件,提前办结率100%。
四、广电惠民工作更加扎实
1.全力投入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面对农村应急广播体系建设项目时间紧、任务重、网络基础薄弱等问题,积极组建工程队,临时征召工程力量,全力投入建设工作。至2015年11月底,实现农村应急广播全覆盖,并在里东大救援现场发挥了积极作用。
2.继续推进网络建设和双向化网改。继续推进主干光缆、支线光缆的线路建设和升级扩容。2015年完成碧湖至堰头、联城至水阁、联城至太平、太平至雅溪、大港头至均溪、雅溪至仙渡、雅溪至双港口、中心机房至塔下的光缆工程建设。完成联城街道清水湾小区二期、联城清湾村(整村新建)、大港头栋村、黄店、岩泉街道却金馆、高清、泉墩、老鸦矿、黄村磨石坑新村、老竹梁村新村等地的网络建设。完成水阁金侨华府、黄弄村、黄村村、留溪、仁宅等近二十个村的网络双向化改造工程。
3.努力提升有线数字电视基础用户数。注重服务品质,加大宣传力度,开展“深耕心动”,全年发展有线数字电视用户1306余户(净增)。
4.服务区委区政府,保障莲都区视频会议系统平稳运行。新增建设白云、万象、紫金、岩泉四个街道的分会场(线路建设、系统建设已完成并正式投入使用)。
5.积极开展乡村美化工作和民宿村建设。在大港头栋村、雅溪里东村、联城港口村实施了广播电视线路“上改下”工程。在大港头利山、栋村、老竹沙溪、联城港口等村进行优惠安装华数互动电视、华数云宽带活动。活动第一期共服务农户40余户,安装电视(宽带)260间。
五、新闻宣传质量有效提升
1.围绕中心工作,强化主题宣传。紧紧围绕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开展系列报道,包括破解三大命题、六边三化三美、文明城市创建、三改一拆、农村生活污水治理、三美融合主客共享等方面内容,策划并制作了《我们的节日》、《改造老旧小区提升幸福指数》、《重点项目攻坚大会战》、《打霸拔钉正风肃纪》、《推进“六边三化三美” 建设美丽新农村》等系列栏目,为我区大发展、快发展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里东山体滑坡灾害事件发生后,全面深入推进现场救援和灾后安置、重建等相关报道,及时传递第一手信息,收到了良好的社会效果。
2.《莲都新闻》全新改版,引发社会关注。从今年4月25日开始,《莲都新闻》栏目提质升级全新改版,节目时间从10分钟延长至15分钟,全新推出《莲都聚焦》、《莲都故事》、《阳光连线》三大板块,周六新增“一周重点关注”,以哑语的形式同步播出,让特殊群体也能收看一周的重点新闻动态。三大板块和“一周重点关注”推出以后,在社会上引起广泛关注,成功的经验引来松阳、龙泉等县、市台新闻媒体前来取经。
3.新闻网站、微信平台协同发展,取得初步成效。莲都新闻网站进行了更新改版,确定了“以新闻为中心,以文化为补充”的改版思路,页面设计更加合理、美观、人性化;对一年来发生的大事要事都进行了专题页面报道;策划推广了“美丽乡村比一比 赛一赛”、“军人时光机”、“我的抗战记忆 莲都新闻网三大征集”等网络活动。“文化莲都”微信公众平台粉丝量超过十万。在“文化莲都”微信平台和莲都新闻网站上同步开展的各类网民互动活动,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社会影响力不断提升。
4.广电新闻中心演播制作厅改造顺利推进。经过前期制定改造装修方案、核定方案、工程招投标等一系列工作,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工。
六、群众体育事业全面发展
1.全民健身活动蓬勃开展。成功举办浙江省首届生态运动会丽水市象棋公开赛、莲都区机关气排球比赛、莲都区体育系统首届生态运动会、莲都区庆“三八”女性健身操比赛、莲都区小学、幼儿园围棋锦标赛、“莲都华数杯”气排球联赛、莲都区首届“阿玛尼杯”五人制足球赛、白云山健康步道行等群众体育活动10余场。与市级体育部门共同举办了“8月8全民健身日”市、区健步走活动。指导各乡镇(街道)、行政村(社区),合理利用辖区内的体育设施,开展篮球、乒乓球、羽毛球、气排球、门球、健身排舞、健身秧歌、登山等体育健身活动。
2.体育设施建设扎实推进。结合健身器材招投标和村级体育设施建设补助,为我区农村、社区配送了448件健身路径、32张室内外乒乓球桌、1副篮球架。投入45万元经费,对我区范围内存在安全隐患的健身器材进行了维修更换。配合“美丽乡村”建设,为大港头镇利山村、老竹镇沙溪村、碧湖镇里河村等民宿特色村的体育设施提升提供经费保障。此外,积极推进公共体育设施和学校体育设施对外开放工作,实现公共体育设施及符合开放条件的公办学校体育场地设施开放率达到100%。
3.体育创强工作取得新成绩。2015年,太平乡成功创建省级体育强乡镇,大港头镇顺利通过省级体育强乡镇复评,金苑社区成功创建浙江省社区体育俱乐部,紫金街道水东村、太平乡小安村、大港头镇大港头村、峰源乡庞山村成功创建浙江省村级体育俱乐部,雅溪镇雅里村成功创建省级老年体育活动中心,莲都小学成功创建浙江省青少年体育俱乐部,老竹镇梁村村、碧湖镇上街村成功创建浙江省中心村体育休闲公园。
七、服务中心工作积极主动
1.认真做好五水共治工作。认真履行河长制,协助区级河长履行对官桥河段的指导、协调和监督,开展每月2次的巡查和每季度例会。多措并举开展五水共治宣传教育,执行每月信息报送制度。日常工作落实到位, 对区治水办等相关部门布置的涉及五水共治工作的各类事宜认真处理并及时上报办理结果。
2.积极参与六边三化三美。全面执行路段长制,暨干部蹲点联系美丽乡村制度和路段长制,建立巡查监督机制,协助区级道路长履行责任道路的指导、协调和监督职能。每月巡查路段或到村蹲点联系2次,发现问题及时反馈联城街道和太平乡,每月20日前报送蹲点联系工作的开展情况至区六边办。主动联系、参与乡镇(街道)六边工作帮扶和指导。
3.全力帮扶4600低收入农户。区文广新体局干部职工118人,利用休息日,通过个人出资出力、帮助申请产业扶持资金、帮助加入低保等多举措帮扶老竹镇、联城街道、雅溪镇、黄村乡等4个乡镇街道4600元以下低收入农户共计122户。
八、文化队伍建设继续深化
1.努力抓好机关党委班子建设。始终把机关党建工作放到文体广电各项工作中去思考把握。坚持和健全民主集中制,不断加强自身建设;坚持集体领导,忠实履行职责;坚持把推进学习型党组织建设作为党建工作重要任务来抓,积极组织广大党员参与“党员先锋网”学习和“微心愿”活动,形成讲团结、讲奉献、讲廉政的良好氛围,充分发挥党组织战斗堡垒和机关全体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
2.切实加强反腐倡廉思想教育。深入贯彻落实党风廉政建设责任制,积极推行廉政风险防范管理。对责任范围内党风廉政建设进行检查、督促、考核和落实,加强组织协调,了解和掌握本单位党风廉政建设的总体进度和重要情况,及时解决群众反映的热点难点问题。组织党员干部学习各项党风廉政法规,进行党性党风党纪教育、廉洁从政教育,增强党员干部廉洁自律、遵纪守法的意识,提高拒腐防变的能力。
3.严格管理安全生产工作。认真贯彻落实《莲都区2015年度安全目标责任制考核办法》及有关安全生产工作会议精神,进一步健全完善“一岗双责”的安全生产责任体系,进一步明确职责分工,进一步确立安全发展理念,把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每个环节、每个岗位、每个职工,形成环环相扣的责任体系。深入开展安全生产月等宣贯活动,做好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组织下属单位干部职工和文化娱乐场所负责人进行安全知识培训,组织安全生产大检查,严肃查处安全生产违法行为。
丽水市莲都区文广新体局
2015年12月31日
(此件公开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