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公安分局 >政策文件及解读 >其他文件
首页
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关于印发《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试行)》的通知
索引号: 002650189/2015-28928      发布机构: 区公安分局      发布时间: 2015-11-17 12:05:43
索引号 002650189/2015-28928 文号 莲公通字〔2015〕95号
组配分类
成文日期 2015-11-1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发布机构 区公安分局

各处、室、科、所、大队:
    现将《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试行)》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丽水市公安局莲都区分局    
                                                                            2015 年 11 月 10 日      
    (此件公开发布)

 
                                                  关于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的意见(试行)

    为了深入推进我区社区警务战略,进一步规范警务室建设,明确警务室民警的职责任务,激发民警工作热情,切实解决社区民警“干什么,怎么干,如何评价”的问题,真正把警务室建设成为信息化建设的源头、执法规范化的阵地、和谐警民关系的桥梁。实现“发案少,秩序好,社会稳定,群众满意”的目标。根据公安部、省厅、市局有关文件规定,结合我区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指导思想
    坚持以党的十八大精神为指导,全面贯彻上级公安工作会议精神,坚持实事求是、因地制宜、积极推进、务求实效的原则,立足辖区、依靠群众,优化警力配置,规范警务运作,以落实社区民警“五项任务”和“一室双警”、“一室多警”、“一室多辅”的专职力量为重点,全面实施社区警务战略,切实做到警力下沉、警务前移、强化基层、夯实基础,深入推进“三基”工程和“标杆警务室”的典型创建,进一步提升基层队伍整体形象和战斗力,最大限度地增强群众安全感和满意度。
    二、组织领导
    分局设立以叶建利局长为组长的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见附件),定期研究社区警务工作,统筹领导全区社区警务建设,积极争取各级党委政府对派出所工作的重视,推动社区警务室建设纳入全区社会发展整体规划。由主要负责人亲自协调解决工作中遇到的重大问题,分管负责人具体研究落实相关工作。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治安大队,具体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考核和奖惩。对社区警务工作实行“三定、三不、三倾斜”,即保障社区民警队伍稳定、人员固定、职责确定,原则上不轻易调动社区民警承担突击任务,不硬压打处指标,不分散社区民警做好本职工作的精力,继续从人员、经费、待遇等方面向基层倾斜,保证社区民警有时间、有精力、有条件种好自己的“责任田”。
     三、工作目标
   (一)情报信息更加灵通。社区的情报信息网络更加严密,不安定因素得到及时掌控,矛盾纠纷得到及时化解。
   (二)基础工作更加扎实。社区实有人口特别是高危流动人口管理底数清、情况明,场所特业管理规范有序,充分运用“警务通”、“二维码”等先进手段管控基础工作,有效防范解决社会治安问题。
   (三)防控工作更加到位。建立与社区管理体制相适应的新型勤务模式和运行机制,群防群治工作得到加强,社区治安动态防控能力得到提高,刑事发案得到有效遏制。
   (四)警民关系更加融洽。服务群众水平得到提升,警民关系进一步融洽,群众的安全感增强,对社区警务工作和民警的满意率上升。
     四、警务室建设
   (一)硬件建设。警务室用房尽可能与社区相连或相邻,配足必要的办公设施(电脑、打印机、照相机、警务通、执法记录仪、警用手电等)、警械装备及公安专网等。警务室外观按上级要求统一标准。警务室用房面积原则上不小于50平方米,力争80平方米以上。城区四所要按照上级要求,对原设置不合理的警务区及新成立的社区要重新整合和设立,科学进行撤扩并,实现办公区域优化,努力改善办公条件,适应现实工作需要,建设具有综合服务功能的警务室。警务室室内要悬挂民警职责任务、值班制度、辖区平面图、工作网络、工作流程图板等。警务室外要设置警务服务栏、便民服务箱、警务提示板等服务内容。同时,城区四所要结合辖区实际情况,至少创建一个“标杆警务室”,鼓励农村所也积极参与创建工作。标杆警务室要求设置“三区”,即办公区、互动区、调解区,办公用房面积争取100平方米以上,突出一至二项特色典型做法。
   (二)警力配备。全面推进社区民警专职化建设,社区民警人数不得少于派出所民警总量的三分之一。每个警务室原则上配备不少于2名专职社区民警,优化年龄结构,专职协警按警务区实有人口和治安复杂程度进行配备,努力提高协警的男性比例。警务室实行警务长负责制,继续推行警务长进“两委”班子工作,兼任社区党总支副书记或副主任,提升基层组织治安防控组织协调能力,保证社区警务力量充足。
   (三)工作台帐
    1.治安巡逻登记簿
    2.调解纠纷登记簿
    3.公共场所、特种行业管理登记簿
    4.重点单位防范登记簿
    5.治保调解组织登记簿
    6.治安联系户(信息员)登记簿
    7.租赁房屋登记簿
    8.暂住人口登记簿
    9.境外人员登记簿
    10.剥夺政治权利人员登记簿
    11.社区矫正对象登记簿
    12.刑释解教人员登记簿
    13.重性精神病人登记簿
    14.涉稳重点人登记簿
    15.信息线索登记簿
    16.治安案件登记簿
    17.刑事登记案件簿
    18.消防监督检查登记簿
    19.安全防范登记簿
    20.警民恳谈登记簿
    21.工作日志
    22.入户走访登记表
    23.群众求助/投诉登记表
    24.其他需要建立的台帐。
    五、职责任务
    社区民警主要承担掌握社情民意、管理实有人口、组织安全防范、维护治安秩序、服务辖区群众工作等五项职责任务,充分运用警务通等新型工具,开展信息化管理。
   (一)掌握社情民意
    1.坚持情报信息主导警务,建立健全覆盖面广、布局合理、全方位、多层次的情报信息网络。积极物建各类不同层次的信息员,及时收集、上报涉及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稳定的情报信息。
    2.定期排查、分析社情动态和突出治安问题。
    3.将收集、掌握的各类情报信息录入相应公安信息系统,并进行分析、比对、研判,切实做到基础工作信息化。
   (二)管理实有人口
    1.辖区实有人口底数清楚,常住人口、流动人口、境外人员等全部纳入管理,重点掌握来自高危地区的人员和部省市三级情报平台比对产生的重点人员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
    2.辖区房屋出租户底数清楚,房东的治安责任落实。
    3.熟悉辖区重点人口和社区矫正对象、肇事肇祸精神病人,涉稳对象等的基本情况、现实表现,管理、帮教措施落实,无漏管、失控现象。
   (三)组织安全防范
    1.广泛开展防火、防盗抢、防骗、防毒、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安全防范和禁毒宣传。
    2.辖区治保会等群防群治组织健全,人员、制度落实。组织指导群防群治力量开展治安巡逻和邻里守望活动,构建严密的群防群治网络。
    3.推行“社巡合一”,实现社区警务与巡逻防控合二为一,真正做到案件控得住、情况摸得清、纠纷化得了。
    4.认真履行消防监督检查职责,开展日常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教育,督促、指导村(居)民委员会、物业服务企业和有关单位建立健全消防工作制度,落实消防安全措施,依法处理消防安全违法行为。
   (四)维护治安秩序
    1.辖区内场所行业和单位底数清、情况明,无严重危害社会政治稳定和治安秩序的案件。
    2.重点围绕辖区宾馆、浴室、网吧、游戏机等行业场所,通过信息化手段的有效应用,工作前移加强源头管控。
    3.指导、监督辖区机关、团体、学校、企业、事业单位建立健全安全防范制度,落实治安保卫措施,预防、减少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发生。
    4.对辖区治安问题突出的区域、场所、部位,能及时发现并得到有效整治。旅馆、通宵浴室住宿人员、网吧上网人员“四实”登记制度落实。
   (五)服务辖区群众
    1.及时受理报警求助,办理群众申办事项;积极参与排查调处各类矛盾纠纷,化解不稳定因素。
    2.深入走访群众,积极开展送证上门、送防范上门等各种便民利民活动,为群众排忧解难。
    3.定期向辖区群众通报辖区治安状况,组织开展“警民恳谈”等活动,征求群众意见,接受群众监督;积极开展网上警务室建设,鼓励社区民警建立开通微信、微博、博客、QQ群,开展网上恳谈、网上测评、网上宣传等警民互动活动。
   (六)其他需要完成的工作。
    六、工作方式
    主要工作方式是:走访调查、宣传发动、巡逻守护、实地检查、警情通报等。
    走访调查:走进社区、村庄,深入机关、学校、企事业单位和居民家中,详细登记、了解实有人口、行业场所、出租房屋等情况;物建信息员,建立群众性情报信息网络;掌握重点人员的现实表现与动态;对发案的单位、居民进行回访,了解最新线索,征求意见和建议。
    宣传发动:把组织、发动群众共同维护辖区治安作为重要工作内容,依靠社区、居(村)委会等基层组织,指导抓好群防群治队伍建设;通过警务宣传栏等多种渠道,广泛宣传法律法规、治安动态、防范常识等内容,增强辖区群众的法制意识和防范意识。
    巡逻守护:依靠基层组织,组织指导辖区单位和群众开展护村、护厂、护校、护楼、护院等治安巡逻守护活动,预防和减少发案。
实地检查:对辖区内的行业、场所、单位等开展经常性的治安检查,及时发现安全隐患,并督促整改,防止发生各类案件和治安灾害事故。
警情通报:每月公开通报辖区发案类别、时间段、主要部位和作案手段、作案人行为特征等治安情况及可能危及辖区安全的周边警情动态,提出针对性的防范措施;重大案件、重要情况随时通报预警。
    七、工作规范
    根据辖区治安实际、发案情况和服务群众需要,警务区民警和协警要打破正常的上下班时间,变八小时工作制为相对固定的错时工作制,社区民警每周在警务区的工作时间不得少于4个工作日(或30小时)。
    (一)每天
    一是落实人口管理。以双实排查为契机,以租赁房屋、流动人口、工作对象为重点,进行入户走访调查,主动熟悉掌握重点年龄段常住人口、暂住人口、重点对象的基本情况,落实好重点人员管控措施。
    二是开展辖区治安管理。对辖区内的特种行业、公共场所、重点单位(学校、幼儿园)等进行登记、检查。
    三是完善工作台帐。对当天工作情况进行汇总登记,及时记录到工作日志上,重点是信息收集、入户调查及工作部署落实等;有关信息数据及时录入工作平台(系统)。
    四是检查一次便民服务箱,及时处理群众反映的问题、建议和求助等事项。
   (二)每周
    一是召开一次警务碰头会,总结上周的工作,通报辖区发案情况和治安特点,有效落实防范措施,部署下周工作。
    二是加强对矛盾纠纷的排查化解,及时调结因民间纠纷引发的适用简易程序的治安案件,杜绝民转刑案件的发生。
    三是建立一个治安联系户(或治安信息员),以联系户(信息员)为基础,充分发挥人员熟、情况明的优势,掌握辖区治安动态和人员流动情况;对辖区内不安定因素,及时分析研判,及时上报。
   (三)每月
    一是对辖区所有特种行业、公共场所全面开展不少于一次治安检查,落实各项安全防范及管理措施,发现治安问题隐患,及时整改。
    二是对辖区群众进行一次防火、防盗抢、防骗、防治安灾害事故等宣传,通过张贴标语、发放宣传材料、新媒体等多形式开展宣传,提高群众的自防意识和安全意识。
    三是检查、指导一次辖区村居联户联防工作,指导辖区群众建立互助型联户联防队伍,开展义务治安巡逻。
    四是对辖区场所、单位经常开展消防监督检查和消防安全宣传,完成每名社区民警每月检查5家单位的消防监督检查任务。
   (四)每季
    一是召开一次警民恳谈会,向群众汇报工作,征求意见。
    二是召开一次警务议事会,研究本警务区有关警务工作的重要事项,分析治安状况,研究改进工作的措施,征求群众意见。
    三是进行一次工作总结,查找不足,改进工作。
   (五)随时完成其他需要完成的基础工作。
   (六)工作中发现违法、犯罪等问题,社区民警要先行处置。对案情简单可以当场处罚的,由社区民警处理。案情复杂、不能当场处罚的,由所领导指定办理。
    八、考核奖惩
    按照民警岗位职责、工作任务,制定合理的量化考核标准,定期进行考核。考核结果作为表彰奖励、评优评先、晋职晋级和离岗培训的主要依据。警务室民警考核,坚持客观公正的原则,以辖区群众满意率和工作业绩为标准,由派出所对社区民警实行月考核,分局实行季考核。每年评比优秀社区民警8名,并予以嘉奖一次,工作成绩特别突出的报立三等功,表现特别优秀的优先考虑提拔任用;对工作责任心差、工作能力差、工作实绩差、群众反映差的不合格民警,离岗培训,及时调离;对辖区内发生的治安类重大案事件,实行责任倒查制度。
    附件: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社区警务工作领导小组名单
    为加强和改进社区警务工作,分局成立领导小组:
    组  长:叶建利
    副组长:尤晓剑、周德云、吕小平、潘惠和、叶伟春
            胡 玮、周德平、宋国勇、王时豪、王芳芳
            舒旭勇、施国平
    成  员:周慧霞、张剑军、吴永标、楼有平、余 军
            何耀民、叶华生、冯征宇、章良旺、沈柳飞
            朱启东、邱慧刚、李俊勇、何 鑫、邱丽平
            周望波、卢匀科、杨震宇、刘伟华、谢永多
            周旺平、李 豪、叶勇伟
     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办公室设在治安大队,具体负责社区警务工作的指导、考核和奖惩。办公室成员如下:
     主  任:叶伟春(兼)
     副主任:章良旺、楼有平、何 鑫、余 军、周慧霞
     成  员:吴进勇、金 晶、孔星美、吴国江、李建勇
             姚伟文、朱永龙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