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首页
> 综合信息 > 乡镇部门动态
刷刷手机攒分抵学时?这个区的社区矫正工作玩出新花样!
作者: 陈亚楠 吕海洁   来源: 区司法局   发布时间: 2025-04-21 15:00:20

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也是世界法律日。当“碳中和”遇上“社区矫正工作”,会碰撞出怎样的火花?莲都区司法局交出了一份创新答卷——通过将“浙江碳普惠”APP与社区矫正工作深度融合,“低碳行为”可量化、“绿色积分”能兑现、“环保达人”帮教机制有优化。

全员下载:一部手机开启的绿色新生

为创新社区矫正监管帮教方式,推动绿色低碳理念融入社会治理,莲都区司法局制定《“浙江碳普惠”APP碳积分与社区矫正监督管理挂钩办法(试行)》,首次将低碳行为与社区矫正监管帮教相结合。在入矫初期,司法所通过宣传引导,帮助社区矫正对象树立绿色低碳理念,采用手把手协助的方式,鼓励社区矫正对象下载、注册“浙江碳普惠”APP,并开通绿色低碳场景。对于部分使用智能机不便的群体,创新推出“亲友代绑”机制,确保全员参与。数据显示,莲都区在册社区矫正对象APP安装率达100%,累计产生碳积分超35万分,相当于种植160余棵树木的减排效果。

动态管理:碳积分成行为改造“晴雨表”"

“刚开始觉得这就是个任务,没想到现在每天刷刷手机,浏览新闻资讯赚积分成了习惯。”白云街道的社区矫正对象陈某展示着手机里累计的6000多分碳积分,这相当于减少碳排放约300千克,不仅用积分抵扣了40小时学习时长,较高的“信用管理等级”更让她顺利通过了请销假外出的审批程序。

自推行“碳普惠+社矫”创新机制以来,“每日一刷”正悄然改变着特殊群体的行为习惯。根据《办法》,社区矫正对象在“浙江碳普惠”APP上注册后,通过参与浏览新闻资讯、学习法律、节能减排、公益劳动等低碳行为均可获得相应积分。这些积分不仅可用于兑换生活用品或公益服务券,还能申请减少集中教育或公益劳动的时长。同时,司法所将积分情况纳入个人信用档案和月度考核,表现优异者在请销假办理、经常性跨市县区域活动申请等方面有激励机制。

从被动到主动:司法蓝与生态绿的“双向奔赴”

“这一模式既鼓励低碳生活,又帮助矫正对象修复社会关系,实现‘双赢’。”莲都区司法局相关负责人表示,自2024年11月起,区司法局将在册社区矫正对象“低碳信用”积分积累情况作为日常管理参照指标之一,累计抵扣1200多学时集中教育学习及公益活动时长,先后审核、通过43名“低碳信用”积分积累情况较好、“信用管理等级”较高的社区矫正对象请销假办理、经常性跨市县区域活动申请等,“信用矫正”监管帮教新模式初见成效。

从强制约束到正向激励,从被动服从到主动参与,莲都区用“碳积分”这把钥匙,既打开了绿色发展新路径,更解开了特殊群体融入社会的心结。下一步,莲都区将探索更多创新举措,尝试将“碳积分”与学历提升、职业技能培训、就业创业推荐等更多帮扶措施挂钩,进一步推动社区矫正向“精准化、人性化”转型,促进社区矫正工作高质量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