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发改局 >共同富裕 >经验交流
首页
莲都区打造山区“十助”公共服务新模式
索引号: 331102000000/2024-66386      发布机构: 区发改局      发布时间: 2024-08-13 17:42:05

近年来,莲都区以常住人口结构为布局基础,紧扣偏远山区服务资源散、力量弱、可及性差等问题,以流动性解决不可及问题,打造“一键在莲、全域优享”山区公共服务品牌,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山区公共服务供给样板。

一、健全运行机制,提升山区“十助”公共服务效能

以“96345”信息平台为载体,建设“一键在莲”数字化服务平台,通过群众“点单”,平台“派单”,推动山区公共服务供给侧与需求侧精准匹配。系统化构建“1415+N”山区助医、助行、助餐、助购、助销、助急、助洁、助业、助乐、助学的流动“十助”服务体系,全面缩小城乡公共服务供给差距,构建完善六方面运行机制。

一是搭建一个平台,让数字化服务“一键即享”。以“96345”信息平台为载体,通过热线电话收集、乡村两级排摸上报等方式收集山区群众服务需求,集成民政、卫健、供销等部门信息渠道,建立全区基本服务信息数据库,建成“一键在莲”数字化服务平台,新增 12 项服务功能,迭代升级数字应用,打造“96345”数字 APP,实现群众“点单”,平台“派单”,助力山区群众查服务快、找服务准。

二是制定一个标准,让新机制运行“一路畅通”。按照《莲都区流动“十助”功能片区赋能事项清单》和《莲都区“96345”服务事项清单》内容,分类设定“及时”“定时”“定点”“上门”等一系列山区流动“十助”服务标准,能即刻解决的立即响应交办,无法及时提供服务的由党群服务中心介入,安排片区内“十助”服务人员上门提供帮助,构建“党群服务中心+96345”线上线下相融合的“全链条”服务体系。

三是完善一项评价,让跟踪及问效“一竿到底”。建立服务信用评价机制和服务回访机制,定期收集群众满意度评价和意见建议,开展对群众的不定期回访,分层级对“96345”信息平台响应速度、部门单位执行力度、乡镇街道服务效率等开展服务评价。优化流动服务供需匹配机制,开展服务工作统计分析,适时调整服务内容,实现“群众需求”和“服务资源”精准匹配,让“十助”服务可感可及可持续。

二、深化要素统筹,延伸流动供给服务触角

持续推动流动供给服务的拓展与延伸,聚焦群众需求,丰富服务供给,整合多方力量资源,不断延伸山区公共服务主阵地的“触角”,在满足群众多元需求的同时,着力激发流动供给服务的“新活力”。

一是形成多功能综合性服务“一地共享”效应。以 1 个区级党群服务中心和 14 个乡镇级党群服务中心为主阵地,整合共富工坊、技能实训基地、创客空间等各类阵地和设施,打造集客运乘车、物流配送、邮件寄递、政务服务、充电休憩等“一站式”综合服务线下站点。结合群众喜闻乐见的乡村市集和赶集,打造区域性买菜购物、理发义诊、社交休闲等多功能复合、多业态融合的“邻里市集”和特色化非遗、文创、露营市集。

二是培育复合型基层工作者“一人多技”队伍。培育壮大流动“十助”服务队伍,在全区针对乡村两级干部、山区养老管家、银龄志愿队等基层人选开展摸排,将服务力量按照专业性能划分为多支专项服务队,形成流动“十助”服务队伍名册,依托乡村干部技能学院、技能培训中心、 “共富学堂”等平台,对流动“十助”服务队伍开展定期轮训,目前依托兴村治社名师累计培养416 名后备人才,开展免费技能培训 23 场 1000 多人次。

三是打通城乡间服务距离“一站通达”路径。打通民政、卫健、供销、交通运输等部门连接脉络,在“96345”信息平台实现车辆创新管理,按照“同线同向宜带则带、同车同程宜整则整”的原则,整合 100 余辆车辆纳入“流动便民共富车”,制作统一车辆标识,根据群众需求合理规划车辆路线图、班次表、点位等基本信息,提升车辆使用效率,节约群众等待时间。

三、强化服务提质,推动山区公共服务优质共享

聚焦山区公共服务不可及不优质问题,以流动供给创新打造“一键在莲,全域优享”山区公共服务品牌,实现服务场景更广、服务触角更长,服务成效更实。

一是小切口与大探索并行,以数字改造推动服务场景更多更广。从山区群众呼声最高、诉求最强,供需矛盾最突出的就医、用餐、出行、购物等民生实事为切口,迭代升级“96345”信息平台,利用数字化改造率先探索山区公共服务供需精准适配,精准打造十大服务场景。目前“96345”平台已经汇聚 33 家单位、吸纳 320 余家加盟企业商,为偏远山区群众提供 6 大类、46 条便民服务事项,形成“10 分钟社区便民服务圈”“24 小时乡村便民服务圈”。平台日均使用人次超 500 次,累计服务 50 万余人次,共受理群众各类求助 230 万余个,回访满意率 99.9%,求助办结率 100%。

二是重均衡与破壁垒并进,以要素流动延伸服务触角更长更远。 统筹城乡公共资源,以流动供给打通城乡要素流动堵点,有效推动公共服务向农村覆盖,全面破解“重城轻乡”问题,下派医务人员下沉乡镇 1 万余人次,开展义诊 500 余场,创新打造山区巡回诊疗车,覆盖全区 57 个未设医疗机构的行政村,累计出车 5000 余次,行驶 25 万公里,派出医务人员 6000 余人次,服务群众 19 万多人次,全省首创“院前救护车+智慧流动医院”院前急救模式的莲都做法获省委书记易炼红、省长王浩批示肯定,山区急救平均反应时间从 39 分钟缩短到 15 分钟,较好地缓解了偏远山区群众看病难问题。

是送服务与助共富并驱,以内生造血推动服务成效更厚更实。依托“流动便民共富车”,创新采取“共富车+产业”“共富车+农合联”“共富车+乡村集市”等模式,补齐山区产供销服务短板,解决山区群众增收渠道窄等问题。截至目前,全区共投入51 台“共享冰箱”,积累近 3 万核心客户,扎实做好农特产品进城文章,《社区“共享冰箱”促进城乡融合》荣获丽水市供销系统“十大创新典型案例”,“流动便民共富车”累计发展 107 辆,开通线路 26 条,设立服务点位 225 个,车辆服务里程累计超 450万公里,带动销售高山农产品 600 万元,累计为山区群众提供代购、代销、代办服务近 50 万件次,《莲都区“流动供销致富车”助力供销服务“入村进城”》入选全省“供富大篷车”最佳实践案例,真正带活一方产业、富裕一方农民。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