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我是民盟界别的委员梅巧美。“调粮如调兵,保粮如保命”,这是写在雅溪镇西溪村墙上的标语。这样的标语,现在我们还能看到多少?作为浙西南革命老区的莲都,曾经类似的标语遍地开花,随处可见。
然而,现在却难觅踪迹?究其原因,不外乎人为破坏和自然损毁。
一是人为破坏。近年来,随着老房子的修缮、拆除,标语被人为破坏、抹去而消失的现象比比皆是,如“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毛泽东思想万岁”等标语只能在博物馆、纪念馆里见到了。
二是自然损毁。长时间的风吹日晒,标语本身出现了颜料脱落、空鼓、褪色等不同形式的损坏。再加上标语附着物房屋墙体结构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残损,标语损毁严重。
保护好、管理好、运用好标语,对培根铸魂、协同育人具有特殊作用。毛泽东主席曾说,很简单的一些标语、图画、讲演,使得农民如同每个都上进一下子政治学校一样,收获非常之广而速。标语是中国革命史的独特文化现象,是不可再生、不可替代的革命文物资源。保护标语就是保护红色历史的“活化石”。为此建议:
一是摸清家底。文保部门开展一次全域化红色标语普查工作,可在乡镇、街道的便民服务中心或文化站所设置标语征集窗口,广泛开展一次红色标语全域征集行动。重点做好“三类”标语排摸、征集:一是写在建筑物上的;二是已消失但仍在群众中流传、熟知的;三是散落在各种书籍里的。根据不同形式,做好影像、文字、数据资料的采集、整理和保存工作。
二是数字活化。文保部门要从动态和静态两方面活化红色标语,动态主要采用数字化手段,如在岱后村红色革命教育基地、北乡革命纪念馆、南乡革命纪念馆等场所进行展示,活化红色标语,使其可观可感,增强其历史、教育价值。静态主要是做好红色标语进馆承展,要对所采集、征集的标语进行研究,按年代分类、造册、归档。同时结合莲都红色事件,打造红色街区,对标语所含的历史背景、意义进行二次创作。
三是保护传承。文保部门要高度重视标语文化遗产保护和传承,认清红色标语保护的重要性和紧迫性,保护好、管理好标语。划定保护区。要根据标语内容、品相、保存地点、书写单位等进行分级,划定若干个标语保护区,对那些有特色、品相好、位置好等有保护利用价值的标语重点保护。优先保护权。牵涉到革命遗址保护和红色标语保护问题,建议优先征求党史、文保部门意见。要加大对文化遗产保护的宣传,扩大文化保护的普及率,提高全社会文化遗产保护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