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三季度,全区实现农林牧渔业总产值24.93亿元, 可比价增长3.7%。其中:农业产值18.25亿元,可比价增长6.4%;林业产值0.83亿元,可比价增长8.6%;牧业产值4.61亿元,可比价下降6.0%;渔业产值0.76亿元,可比价增长4.6%;农林牧渔服务业产值0.48亿元,可比价增长4.7%。(分行业产值情况详见下表)
2024年前三季度农林牧渔业产值情况表 | |||
产值 | 占比 | 增幅 | |
一、农林牧渔业总产值 | 24.93 | - | 3.7 |
(一)农业产值 | 18.25 | 73.2 | 6.4 |
(二)林业产值 | 0.83 | 3.3 | 8.6 |
(三)牧业产值 | 4.61 | 18.5 | -6.0 |
(四)渔业产值 | 0.76 | 3.1 | 4.6 |
(五)农林牧渔专业及辅助性活动 | 0.48 | 1.9 | 4.7 |
从总产值产业结构上看,呈现“一升两降两平”的特点。其中农业所占比重为73.2%,较去年提高个1.9个百分点;牧业、农林牧渔服务业所占比重为18.5%、1.9%,分别较去年减少1.8、0.1个百分点;林业与渔业占比几乎持平。农业与畜牧业生产仍占据主导位置。
一、基本情况
(一)种植业稳定发展
1.蔬菜保供稳中向好。三季度蔬菜品种以豆类、瓜类、茄果类为主,结合“非粮化”整治清理出新增可利用耕地,积极引导农户轮作蔬菜,提升种植规模。虽然今年三季度初的洪涝、干旱天气对蔬菜生产造成一定损失,但7、8月份是蔬菜市场的旺季,鲜嫩蔬菜供不应求。根据价格指数显示莲都区整体蔬菜价格上涨17%,市场形势较好,农户种植积极性高。前三季度蔬菜面积和产量实现双增长,蔬菜播种面积10.51万亩,产量19.44万吨,分别同比增长3.5%、4.0%。
2.茶产业发展势头良好。前三季度茶叶产量2698.31吨,同比增长6.4%。主要得益于我区2021、2022年陆续建设生态茶园共5205.56亩,其中1471.3亩于去年初步投产,今年则全面进入生产,主要集中在大港头、碧湖镇、紫金街道等,尤其是2月18日开始采收的嘉茗一号茶叶品种,其产量占比近40%,鲜叶价格稳定,且采摘周期长,鲜叶下树率高。
3.园林水果、果用瓜一增一减。三季度园林水果产量2.96万吨,同比增长5.2%;果用瓜播种面积0.72万亩,产量1.53万吨,分别同比下降14.8%、3.1%。三季度总体水果产量增长2.2%。园林水果增长主要因为今年光照强,桃、猕猴桃、葡萄等品质提升明显,销售价格高。往年不用于销售的果品,都按次等果销售价格销售;且近年来大力发展设施农业,提升设备数字化水平,推广产业高效栽培技术,商品果率提高明显,产量提升。果用瓜主要由于二季度全区有明显连续降雨天气。强降雨处于西瓜育苗期,导致部分果用瓜绝收,部分农户选择补种蔬菜。
4.中草药材发展良好。三季度中草药材产量112.59吨,同比增长9.9%。主要由于1.中药材市场价格上扬致覆盆子等扩种复产面积增加;2.高温晴热天气利于处州白莲生长增产增效;3.林下发展套种中药材较多。
(二)畜牧业生产下滑明显
1.生猪存出栏均有所下滑。九月末全区生猪存栏14.10万头,同比下降14.2%,其中能繁母猪1.99万头,同比降低7.1%;前三季度生猪出栏14.02万头,同比下降13.4%。2023年二、三季度,受重大动物疫情影响,我区各生猪养殖场加速出栏,造成2023年四季度以来全区生猪存栏量锐减。从今年8月份莲都区开始实施生猪疫后补栏补贴政策,针对8月份生猪养殖企业从莲都区外购入生猪育肥、一次性购入1000头以上、重量15kg以上的,给予双阴生猪每头150元的一次性补贴,非双阴生猪每头100元的一次性补贴。在政策刺激下,养殖场开始倾向二次育肥的生产模式,生猪存栏从二季度末的12.73万头增长至三季度末的14.10万头。
2.家禽存出栏均有所下滑。九月末全区家禽存栏104.69万羽,同比减少15.0%,出栏272.81万羽,同比下降4.3%。
3.牛、羊出栏量一增一减。九月末全区牛存栏1277头,同比下降23.2%,前三季度牛出栏1065头,同比下0.4%;九月末全区羊存栏0.87万只,同比增长0.5%,前三季度羊出栏0.76万只,同比增长54.1%。
(三)林业木材大幅下降,新兴产业苔藓经济成亮点。
1.竹林采运:莲都区2024年三季度木材产量211立方米,去年同期产量为1127立方米。下降幅度较大主要原因是去年三季度开展了亚运枯死杉木清理专项行动,全区审批枯死杉木清理采伐蓄积1651立方米,出材991立方米,占三季度出材量的88%。
2.林产品采集:莲都区引入润生苔藓科技有限公司,在老竹畲族镇依托丰富的苔藓植物资源,打造集苔藓种植、生态微景观制作、线上线下销售等于一体的全产业链,实现生物资源带动农民就业增收,打通生物多样性可持续利用推动共富新路径。经了解公司共流转181亩,销售单价200元/平方左右,亩均产值可达4至8万元。三季度产值200万,预计全年总产值2800万。(林业这块产值增加在种植业的花卉园艺产值中)
(四)渔业稳定增长
莲都区渔业品种以普通淡水鱼为主,包括鲢鳙、草鲤、青鲫等,产量稳定,价格略有增长。据区水利部门提供数据显示,前三季度淡水捕捞149吨,同比增长4.9%,淡水养殖3557吨,同比增长3.4%。渔业发展主要体现在:一发展设施渔业,养殖价值较高的溪流性鱼类;二发展稻田、莲田综合种养,养殖田鱼、小龙虾、田螺等特色水产品,渔业综合种养发展规模有所增加;三充分利用江河溪流资源,对溪流进行增殖放流。
二、存在问题
(一)生猪产业仍不容乐观。生猪存栏同比减幅较大,后续出栏增长乏力。目前,全区生猪规模养殖场的空栏率较高,即使下半年生猪价格回暖,但未来市场价格不稳定,养殖户扩大存栏的意愿依然不高。虽然区农业农村局对二次育肥猪增加了购进补贴,但吸引力有限。因此仅靠增加二次育肥数来带动全区的生猪出栏量,效果有限。
以上图丽水各县市区前三个季度的数据横向对比来看,可以发现生猪的存栏增幅与出栏增幅存在一定的正相关性,因此若莲都区生猪存栏量无法持续扩大,后续生猪的出栏压力依然较大。
(二)产业核心竞争力仍显不足。一是主导产业发展不均衡。蔬菜、水果种植业基础薄弱,设施化水平较低,抵御自然灾害能力弱,主要还是靠天吃饭;二是我区农业生产总体以散户为主,从业者整体年龄结构偏大,文化素质偏低,生产方式较为粗放,市场需求信息掌握不及时,容易造成供需不对称,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偏弱。三是当前我区农产品主要以初级产品为主,农业配套深加工企业偏少,农产品附加值低;产业链尚不完整,助力农业产业发展壮大的基础尚不牢固。
(三)特色农业产业间发展不平衡。水果、茶叶、中草药材、食用菌是我区种植业中的主要特色产业,但在农业总产值中所占的比重差距较大。以2023年年报数据为例,水果、茶叶、中草药材、食用菌占农林牧渔总产值的比重分别为14.4%、4.4%、3.7%、2.3%,水果仍然占据主导地位,且近年来水果产值逐年增长,茶叶、中药材、食用菌等特色产业发展仍需提速,实现均衡发展。
(四)粮食、家禽仍需关注风险点。一方面家禽出栏核定仍存在不确定性,还要时刻留意并紧跟全省家禽养殖的整体发展趋势。另一方面由于今年粮食中稻谷的播种面积大幅提升,旱杂粮(豆类、薯类、玉米)播种面积预计将减少,需要关注粮食种植结构调整导致的产值变化波动。
三、下步工作建议
(一)促进畜牧业生产健康发展。进一步加大对畜牧业生产的支持指导力度,促进畜牧生产的健康发展。一是落实生猪生产扶持政策,稳定养殖场户养殖规模;二是要高度关注近期生猪价格,近期猪价一路上涨,指导好生猪生产发展规划工作,维护养殖户和生产企业正常生产秩序;三是坚持畜牧业多元化发展。建议通过发展牛、羊以及家禽饲养等其他畜牧业,来补齐“猪周期”等因素带来的影响,尽快形成畜牧业新增产能;四是强化散养户检疫证的入库,提升检疫出栏数,并做好基础台账。
(二)发展壮大各产业核心竞争力。一方面要提升产业化水平。充分发挥市场主导和政府引导作用,强化行政助推,深化农业供给侧改革,统筹谋划区域品牌的建设和推广,完善农业产业链,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壮大主导产业,优化特色产业,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另一方面要用好“创新引领”这把金钥匙,推进“科技兴农”。加大新品种、新技术的研发推广,调优调好种植结构,积极发展现代农业产业园、设施农业等新生产模式,提高农业机械化水平,增强农业抵御风险的能力。
(三)保持种植业稳定发展,探寻新的增长点。一是稳字当头,保持高占比行业稳定。稳定种植业总产值中占比较大的行业,如四季度蔬菜(占比22.9%)、粮食(占比18.1%)、油茶籽(占比18.0%)、生猪(占比14.6%)等。我们要持续关注这些行业的发展状况,优化产业结构,提高产业效益。二是规划先行,探寻新区域增长点。农业运行周期较长,必须要先行谋划、规划,相关部门可以根据全区各乡镇街道的地域特点进行分区域、分年度合理规划,寻找新的增长点。同时积极鼓励有实力的企业、合作社参与农业生产中来,利用他们的资金、管理方式,充分发展适合市场需求的中药材、高山蔬菜、大棚反季节种植等农业亮点产业,推动相关产业均衡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