索引号 | 002651712/2024-33888 | 公开方式 | 主动公开 | ||
发布机构 | 黄村乡 | 成文日期 | 2024-01-05 | ||
2023年度,黄村乡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紧围绕全乡中心工作,提升执法规范化水平、优化营商环境,积极探索法治政府建设路径。 一、2023年主要工作 (一)坚持学习贯彻习近平法治思想 乡党委认真落实《党政主要负责人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规定》,积极履行推进法治建设第一责任人职责。及时根据人员变动情况调整法治建设工作领导小组,坚持做到常学、深学、实学,着力强化思想理论建设,重点学习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马克思主义基本理论、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专题学习会等。并制定党委中心组学习计划、乡村两级领导干部学法计划,深入基层,开展村“两委”干部、乡干部参加的培训班3起,举办法制讲座2场。 (二)严格落实依法行政各项制度要求 积极落实重大行政决策制度。2023年度由我乡制定的重大行政决策共1项,均严格按照《重大行政决策程序暂行条例》《浙江省重大行政决策程序规定》等程序要求编制目录并经莲都区人民政府门户网站予以公布,并适时开展执行情况评估。切实做好行政机关合同规范管理。积极发挥岩泉司法所、法律顾问、合法性审查专班的职能,做好重大行政执法决定及行政机关合同法制审查工作,起草、修改、审查合同、协议29件,解答法律咨询9次,开设法制培训或法治专题讲座2次,参与其他法律事务5次,为我乡法治政府建设取得较好成果。 (三)加大力度依法化解矛盾纠纷 深化责任主体,完善社会矛盾纠纷多元化解机制。实行单位“一把手”负总责制,坚持谁主办、谁负责,谁主管、谁负责的原则落实工作职责。建立乡村二级矛盾纠纷排查机制,深入开展矛盾纠纷排查活动。结合“网格走亲”开展农村各类基层矛盾、信访问题的调解、化解工作以及重大矛盾纠纷、隐患的前期摸排工作。截至2023年12月底,黄村乡乡村两级调委会共成功调处各类矛盾纠纷21件,其中书面案件12件,口头案件9件。注重信访工作机制建设,强化信访工作措施,2023年共受理信访案件4件来信来访件、248件网信来电件,均已答复,评价满意率达到97%。 (四)积极落实普法责任制 黄村乡严格落实“谁执法谁普法”普法责任制,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持续推进宪法宣传教育及《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宣传学习,积极将《中国共产党章程》等党内法规作为党组理论学习中心组专题学习。不断向乡村延伸法律服务,我乡共设置了11个法律咨询服务站,涵盖全乡11个行政村,由专业律师开展法治宣传和法律咨询服务。全乡配备专(兼)职法治人员14人。并充分利用广播、法制宣传栏和政府信息公开栏等宣传载体,不断推进宣传教育向农村延伸。通过组建法制宣讲,深入村、学校进行宣传教育和法律咨询活动,使法制建设氛围不断加强。 (五)转变职能建设服务型政府 自觉接受人大法律监督,依法向同级人民代表大会及其主席团报告工作,认真履行重大事项报告制度,支持代表参政议政,认真办理代表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主动接受政协的民主监督,听取其对政府工作的建议和提案,并责成有关部门及时答复。同时深入推进法治政府建设与黄泥墩经验”相结合,以民主法制村创建为载体、以乡贤智囊团为支撑”的“三治整合”基层社会治理经验。持续优化“阳光票决”机制。深度开展村级事务合法性审查,以法治手段保障村级决策规范性,源头上避免矛盾产生,有效提升全乡乡村治理水平。 二、存在问题 一是重大行政决策相关工作仍需强化。重大行政决策目录化、风险评估、后评估以及档案管理等方面工作的重要性还不够凸显,重大行政决策执行、推进的力度有待提高。 二是诉讼风险持续存在。2023年度我乡发生一起因大搬快聚引起的诉讼案件。我乡普法教育、以案释法、行政调解力度还有待进一步加强,将非诉讼机制挺在前面效能作用还有待进一步发挥。 三、下一步工作计划 (一)进一步加强机关普法,增强依法行政观念。继续深入学习宣传习近平法治思想的重大意义、丰富内涵、精神实质和实践要求。以多种形式的专题法律宣传、法律知识讲座和有关执法人员的法律知识培训工作,努力增强人民群众、特别是行政机关工作人员的法制观念。要促进行政机关形成学法、用法、守法的良好氛围,不断提高行政执法人员素质。 (二)进一步加大规范性文件备案、审查力度。落实专人负责,加大对规范性文件的备案工作力度,确保应备尽备,同时做好规范性文件的公开工作。 (三)营造遵法守法氛围,强化法治宣传教育。建设线上、线下普法宣传阵地,结合党建引领开展普法工作。推进法律法规政策等进乡、进村、进项目、进企业。严格落实普法责任制,坚持把普法融入工作实践中、融入日常工作中,全面营造知法、守法、学法、护法、用法的良好氛围。 (四)进一步推进政府职能转变。全面履行政府职能,切实加强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职能。完善社会管理制度,提高社会管理水平,创新公共服务体制,改进公共服务方式,优化公共服务资源配置,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建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