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莲都区始终将疗休养工作作为推进共同富裕先行先发的“第一抓手”,不断完善职工疗休养工作机制,提升职工疗休养基地站点的服务质量,深入挖掘并释放疗休养品牌资源,走出一条共富新路径。2023年共有1246批次6955名职工在疗养云上报备并开展疗休养工作,疗养使用金额1817.4元;吸引外地职工来莲开展疗休养活动15多万人。
一、“三强”聚焦全链条挖潜
政策强引领。围绕规范推动疗休养工作,制定《2023年莲都区工会疗休养产业发展“三提三推”工作重点》《莲都区职工疗休养站点认定和管理办法(试行)》等指导政策、制度文件,明确疗休养对象、时间、地点、组织方式等内容,有效优化莲都疗休养服务品质,主动抢抓2023年疗休养市场,吸引职工在莲疗休养达15万人以上。
交流强研学。每年积极举办疗休养基地(站点)建设提升培训班,组织市级以上疗休养基地(站点)及部分莲都区疗休养站点负责人共215人参加培训。以理论学习、交流互动打造研学平台,并赴发达地区借鉴民宿农家乐经营方法和先进理念,提升疗休养活动创新意识与管理水平,推动莲都疗休养事业发展。
关爱强实践。2021年以来,持续投入经费约67.4万元,分批组织一线职工前往宁波、舟山、义乌等地开展疗休养活动,其中快递员、网约送餐员、护理护工等新就业形态劳动者占比超50%,以闲暇的放松促进一线职工精神富裕,鼓舞斗志、激发干劲,同时又提升本土疗休养承办旅行社的实战运营能力。
二、“三千”聚焦体系化布局
“千方百计”创品牌。加强疗休养基地规范化建设,成功创建第一批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1家。后经市总工会统一争取,省总工会给予政策倾斜,以山区26县为主开展第二批浙江省职工疗休养基地认定工作。莲都区内农家集聚、红旅集约、文旅集成的省级职工疗休养基地增至3家,疗休养“金字招牌”得到不断擦亮。
“千辛万苦”育站点。大力推进市级特色疗休养大站点建设,采取“基地、接待站、服务中心”三合一的实体化运作逻辑,形成站点星罗棋布、接待功能完善、服务成效明显的职工疗休养工作“一张网”。截至目前,全区已培育市级职工疗休养站点11家。
“千挑万选”核单位。积极引导建立公开、公平的疗休养工作秩序,落实助企纾困政策,按照“疗休养站点类、宾馆酒店类、农家乐民宿类、特色餐饮类”四大类型遴选出一批优秀的旅行社21个和疗休养站点245家,为企业稳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和保障、为职工群众提供更优选择,完成疗休养承办单位由“量”到“质”的升级转型。
三、“三同”聚焦全方位盘活
以山同靠。立足山区特色,筛选在本地有带动作用的龙头疗休养基地(站点),并围绕培育两天一晚或三天两晚的优质短途疗休养链,促进生态价值转化。其中,黄村乡碧水湾疗休养站点带动农家乐、民宿增收80余万元,解决村民就业40余位,助推“方记土面”“郑村白茶”等一批周边特色农产品销售;仙渡北乡疗休养站点获省建设建材工会全委(扩大)会议推介,以红色遗迹、绿水青山、乡村烟火等多样元素融合,吸引职工2000余人次。疗休养“金口碑”进一步塑造,成为村集体增收、村民致富的有效引擎。
与海同行。全面架设山海协作通道,自2021年开启莲义(莲都-义乌)、莲江(莲都-江北)疗休养深度合作模式以来,持续推介莲都“红”“绿”资源并签订《疗休养合作协议》。此外,先后邀请省教育工会、省建材工会,金华、衢江、鄞州、新昌等各地总工会赴莲考察,深度展示独具莲都韵味的疗休养精品线路和康养体验产品。通过推介,已吸引山海协作地区疗休养团600余批次,涉及职工2万人次,生态富民效益进一步显现。
新路同创。开辟疗休养工作数字新领域,破冰启用“疗养云”平台,全面录入并展示莲都区21家承办旅行社的805条线路,包括业务管理、特色展示、一键备案、统计分析等功能,方便基层工会通过平台查询筛选并选择中意的疗休养路线,提交相关资料,实现疗休养备案“跑零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