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我参加政协工作的三十年

发布日期:2023-02-03 13:47:29     文章来源:莲都区政协 访问次数:

许国清

在纪念全国政协成立70周年的时候,我想做一件对自己来说很有意义的事:回顾自己参加政协工作的30年。

我有幸于上个世纪80年代参加丽水市政协,迄今历经30余年。30年在历史的长河中,不过是短短的一瞬间,但对个人来说,却是一段难忘的经历。30多年间,我参与了许多活动,亲历了许多事情,也有不少感悟,在这里只能记录其中记忆最深的几件事。

其一,在两个平台上做同一件事

我是一名民建会员,有几年还担任民建区委会专职秘书长;同时又是市政协委员,有几年还担任政协常委。我以两个身份同时活动在政协和党派两个工作平台上,但做的则是同一件事:履行职责,参政议政。

在民建组织内,我与领导和同事们,每年都积极组织骨干会员开展调查研究,形成课题调研报告,为政协大会发言和集体提案提供素材。上世纪90年代,我们一直在力促丽水工业的发展,提出了不少有价值的意见建议,如1997年,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由我主笔,撰写了题为《坚定信心,找准对策,合力复工》的发言材料,当年在丽水市政协十届五次会议上作了发言,获得好评,该文后来还在《丽水日报》上发表,为丽水的工业发展贡献了力量。撤市建区后,由于区域权属调整,区属工业总量、结构发生重大变化,工业产值锐减。我们十分关注工业经济总量问题,组织了专题调研,并由本人主笔,撰写了《关于加快莲都工业经济发展问题的调查报告》,形成报告后,通过政协组织向区委、区政府提交建议案。提出了加大对“工业强区”战略的宣传力度,从思想认识和实际工作上理顺重点工业与非重点工业、规范与发展、监督与发展“三大关系”,以及落实部门责任制、加快工业园区建设、加快工业结构调整、切实解决企业融资难问题、理顺工业管理体制、优化工业发展环境、发挥政府部门职能等多项富有建设性的建议,为扩大经济总量献策。

在实际工作中,我努力使两个平台的同一件工作有机结合起来。为充分发挥党派作用,在主持党派会务工作中,我每年都要发动民建界别委员参加各种考察调研活动,帮助大家了解情况,熟悉政策,扩大视野。在政协召开全会前,组织党派中的骨干会员,围绕党政中心工作,就经济、政治、文化、生态和社会建设等重大问题和人民群众关心的热点、焦点问题深入实际调查研究,同时集中党派集体智慧,精选课题,形成民主党派集体提案,提出真知灼见。在这一过程中,我努力做好服务和联系工作,包括课题的确定、调研的协调、对策建议的研讨等。与此同时搞好政协与党派的联手互动,促使两个平台形成合力,产生实际效果。而作为政协委员,我自己也积极参加政协和党派的调研活动,提交个人提案,曾多次获评提案工作积极分子。

其二,发挥自身特长做好每件事

上个世纪80年代,丽水依然是一个经济欠发达的地区,如何选择一条适合丽水实际的经济发展道路,加快改变经济落后面貌的步伐,是摆在地方政府和经济界面前的严峻问题,也是理论界研究的重要课题。当时,全国正在进行生产力标准问题的大讨论。为了把讨论引向深入,探讨丽水市经济发展战略,中共丽水市委、市政府向政协提出了政策咨询,并建议市政协组织一次关于丽水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研讨会。市政协各工作组和各民主党派分别进行了调查研究、座谈讨论、撰写论文。经过三个多月的努力,为会议作了充分准备。1988年8月,市政协举行了关于丽水市经济发展战略问题讨论会。讨论会上,有17位同志代表各政协工作组、民主党派宣读了论文,发言者从不同角度提出了看法,仁者见仁,智者见智。这次讨论会充分发挥广大政协委员和民主党派人士的专业特长和聪明才智,科学地探索丽水经济发展的有效路径,向地方党委、政府提出具有真知灼见的意见建议。

我当时是市政协委员,有幸参加那次讨论会并代表市政协工业组发了言,我发言的题目是“丽水应当走工业兴市的经济发展道路”。我认为,战略重点的选定,是制定经济发展战略的中心环节,而在选定战略重点时,科学地摆正工、农、贸的先后次序,是一个关键性的课题,丽水市经济发展的战略重点何在?也就是说,丽水市应当以工兴市、以农兴市、还是以贸兴市?这是一个值得探讨的问题。我论文的基本观点是:丽水市经济发展应当以工业为中心,即走“工业兴市”的道路。论文共分三个部分:一、基本依据;二、对“工业兴市”含义的一点说明;三、我们的对策。我认为,确定经济发展战略的基本依据是丽水市情,在丽水基本市情中有三点是显而易见的,即农业经济落后、贸易水平低下、工业潜力较大。当时丽水工业经济存在五方面差距,表现为五个“低”,即低层次的资源利用、低效率的资金投放、低水平的企业技术、低素质的劳动力、低效益的企业管理。差距即是潜力,丽水工业具有巨大发展空间。丽水那时虽然仍是农业市,但农业生产力发展水平却依然较为落后,需要依靠工业的扶持,使其生产力长足发展,然后以其丰富的剩余产品投入贸易市场,推动贸易经济发展,从而实现整个国民经济的全面发展。当然,“工业兴市”作为振兴丽水经济的一条基本出路,并不排除农业、贸易、技术、教育等要素的作用。在论文中我建议,我们的主要对策应该是:1.调动民意,振奋市民精神。采取措施,开展经济观和竞争观的启蒙教育。2.力促丽水地区形成区内经济小循环,增强自身实力,同时实行区外、区内两个开放。3.以中层次的技术与管理,实现工业企业的内涵扩大再生产。4.跳出“资源优势”框框,发展“两头在外产品”。5.采取有利于我市工业化发展的政策,这是一个带根本性和关键性的问题。令人高兴的是,我在论文中阐述的观点得到了与会领导和专家的普遍认可。当时的市委、市府领导层对此也很关注,时任市政协主席的王庭璋同志还就此与我深入交换意见。我觉得,“工业兴市”的国民经济发展观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还是有一定影响力的。当年下半年,我又参加了一个理论讨论会,再次发表了《丽水应当走“工业兴市”的经济发展道路》一文,其理论观点同样得到普遍认可,该文作为丽水地区社科联重点课题入选《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经济理论论文集》。

2000年撤地设市建区后,丽水市委、市政府确定了“生态立市、绿色兴市”的发展战略,这是切合丽水实际的战略决策,但同时我认为,要尽快改变丽水经济落后面貌,工业仍是一个重要依托,据此观点我于2002年通过民建丽水市委会(地级)上报社情民意,建议在战略方针中加入“工业兴市”的内容。后来我高兴地看到,2003年底召开的中共丽水市委一届十次全会上明确提出必须坚持“三市并举”发展战略。时任市委书记的楼阳生指出,丽水已进入新阶段发展的关键时期,机遇与挑战并存,动力与压力同在。加快发展,必须坚持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的“三市并举”发展战略。2004年4月召开的丽水市一届人大五次会议上,“加快推进工业化、城市化,深入实施生态立市、工业强市、绿色兴市发展战略”被写入《政府工作报告》中,后来莲都区委、区政府也提出“工业强区”的发展战略。我不知道我上报的社情民意是否被采纳,但我高兴地看到,我的理论观点与市委、区委的战略决策是一致的。而且,据我所知,在丽水经济理论界,我可能是最早提出“工业兴市”观点的,这也许是我可以聊以自慰的吧!当然,积极为丽水工业经济发展建言献策,这也是我作为一名政协委员、民建会员应尽的社会责任。

由于我在大学里学的是经济管理专业,毕业后又在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和企业工作了近30年,有一定的经济理论基础和管理经验,在履行职责中发挥了实际作用。实践使我体会到,作为一名政协委员和党派成员,在参政议政中,一定要发挥自身的特长和优势,才不会讲外行话,才能建有用之言、献可行之策。

其三,继续前行做力所能及的事

退休之后,我从政协委员的岗位上退下来,却又当了政协文史特邀委员,参与到政协文史工作中去。十几年来我不辞辛苦,与同事们一起深入乡镇、企业和其他基层组织调查研究、搜集素材,先后参与《碧湖古镇》《处州古城》《历程追忆》《丽水老工业纪实》等文史专辑的编写工作,此外还撰写了不少文史资料,连续多次被评为文史工作积极分子。2018年区政协全会召开之前,电视台对我作了专访,我就文史工作的意义和如何搞好政协文史工作谈了自己的看法,得到政协和党派的充分肯定。此外,我还继续积极参与党派的工作,参加课题调研、撰写社情民意信息、提供集体提案素材,为党派参加每年的政协大会出力。

小车不倒只管向前推。在今后的日子里,只要身体状况允许,我将会不断努力,尽心尽责,在政协与党派两个平台上,继续做好同一件事:履行职责、参政议政,服务政协和党派工作。

作者简介:

许国清,莲都区政协文史征集编审员,曾任丽水毛巾厂副厂长、民建莲都区委会秘书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