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为国饮,茶和天下”,中国“茶”文化源远流长。近年来,中国茶产业的规模和效益稳步增长,对促进茶区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和深远的社会影响。丽水是中国茶叶一类适生区,产业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茶产业已经成为丽水最具成长性农业特色优势产业。2020年,区委区政府将茶产业列为莲都区农业主导产业,研究制定了《莲都区关于推进茶产业的发展实施方案》(莲政办发〔2020〕27号),着力推进我区的茶产业发展。区政协农业和农村委将对莲都区茶产业发展作为民主视察课题,组成课题组对三年来区推进茶产业发展工作开展视察活动,现将相关情况报告如下:
一、区茶产业发展的基本情况
三年来,莲都区按照《实施方案》,积极推进茶产业发展。争取产业发展项目,三年来共争取省级《浙南早茶优势特色产业集群建设》项目11个,省农业双强项目、省产业技术团队项目、科技特派员项目各1个。获省财政补助资金2300多万元,区安排区域协调发展资金1000多万元。实施农业“双强”行动,推广茶叶生产机械设备2730台,新建标准化茶叶加工厂5家,购置茶叶加工流水线12条,引进了浙江茗叶植物科技有限公司投资2亿元建设年产精深加工8800吨茶叶加工厂,大幅提高了加工效率和加工能力。培育区域公共品牌,多渠道开展“莲城雾峰”品牌推介,申报农产品地理标志认证登记,制定品牌使用管理办法。同时在新建茶叶交易市场、推广茶产业技术应用、引进培养人才、提升茶文化内涵等方面做了不懈努力。三年来,莲都区茶园面积从5万亩到5.95万亩,年产量从2337吨到2530吨,产值从2.5816亿元到2.7547亿元,分别较2019年增长19%、8.26%和6.71%。
二、存在的问题及分析
对照《实施方案》确定的目标,大部分指标进度滞后,产业发展推进效果不够明显,仍存在诸多痛点难点堵点。
1.空间资源面临“三个拷问”。 受土地应用政策限制,《实施方案》举措落实瓶颈难突破。“茶叶要种在哪里?”“茶企业要选在哪里?”“茶叶交易市场要建在哪里?”三大问题仍困扰着发展。基本农田实行最严格保护,尤其2020年开始“两非整治”,原规划开发的茶叶产业田地被禁止种植常年经济作物,原在耕地上的茶园被清理,三年时间新增面积仅0.95万亩。设施农业用地备案条件不断调整,政策把握不一,众多小企业初加工场所难以落地,21年排摸需建设茶叶初加工厂40多户落地实施的只有4户。目前全区主要的茶叶交易市场8个,多为马路市场,无全域性茶叶交易市场,全区综合茶叶交易市场建设几经选址,历经三年才挂牌出让。
2.扶持政策面临“三种无力”。一是政策落实不力。原提出的工作措施和“茶八条”政策等均未能完全落实到位,产业发展是个久久为功、绵绵用力的过程,原有的政策需不断完善和持续发力。二是产业培育乏力。缺乏市场集聚,龙头企业成长不足,带动效应不强;品牌培育缺乏经费和充分的推广手段,品牌知名度和附加值还不高,目前全区运用品牌的企业仅5家,品牌销售有限;产业效益不佳,茶产业亩产仅0.45万元,与松阳的亩产1.24万元和龙泉的亩产0.86万元存在较大差距。三是资金投入无力。三年来,用于扶持产业发展投入资金3000多万元,全部是省项目资金和区域协调资金,区财政投入几乎为零,不能满足培育产业发展需求。
3.工作合力面临“三个尴尬”。重视不够,部门合力不强,《实施方案》目标难实现。急在区里。目前,龙泉、景宁、松阳领导重视,机制健全,培育金奖惠明、松阳银猴、龙泉红等较高知名度的县域茶品牌,尤其邻县松阳茶园面积15多万亩,产值近19亿元,浙南茶叶市场年交易额超65亿元,成为产业发展的典范。莲都对茶产业发展缺乏足够的重视,政策落实及工作力度不足,机制不健全,未形成产业特色优势。忙在农业。在茶产业发展的这场竞争战中基本由农业农村局“单打独斗”,难以形成较为完善的产业链,茶叶附加值低,在市场中难以“突出重围”。断在合力。我区在市场建设、龙头培育、品牌建设、工艺提升上面的合力不足,尤其尴尬的一种情况是,需解决问题时悄无声息,出现问题执法时则快速响应。
三、意见建议
习近平总书记在福建武夷山考察时高度赞誉茶产业发展对乡村振兴起到的重要作用,作出要“统筹做好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这篇大文章”的重要指示。2022年11月,中国·丽水首届“三茶统筹 助力共富”活动在丽水举行,为当前茶产业发展指明方向。为此,我们建议要坚定目标 三茶统筹 持续推进莲都茶产业高质量发展:
1.坚定目标,优化政策,夯实茶产业基础。一是坚定目标。充分认识茶产业的发展前景和我区的适应性,明确我区茶产业扩面提质的目标,抓住山区海岛县“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帮扶莲都区茶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机遇,锲而不舍把茶产业培育成主导产业,努力打造莲都生态茶园高质量发展样板。二是优化相关政策。坚持“五个一”工作机制和“五个动”的工作要求,深化落实《莲都区关于加快茶产业发展的实施方案》等扶持政策,统筹推进“希望之光”帮扶计划。三是加强要素保障。在茶叶生产用地、实施农业用地、标准化厂房建设等在土地审批和农业设施用地报备上给予优先保障,做好服务。每年安排不少于2000万“三茶统筹”资金用于支持产业发展。
2.建好市场,培育龙头,延伸茶产业链条。建议建设“一个市场、五个聚集地、十家标准化茶厂”“1510”茶网体系。一个中心即建好一个综合型茶叶交易市场。高度重视产业交易市场建设,把已挂牌的土地建成集茶青交易、茶叶加工、茶科技服务、茶文化展示于一体综合场所,依托茶叶交易市场带动整个茶产业链的发展。五个聚集地即打造大港头、碧湖、丽新、黄村、紫金五个茶产业聚集地。在资金、技术、人才支撑上优先支持,形成五个区域产业的聚集,带动整体产业的发展,引导建设大港头等一批茶旅融合示范基地。十家标准化茶厂即依托现有茶叶龙头主体新建或提升标准化茶厂10家。培育10家具有标准化茶叶加工流水线茶叶龙头企业,扶持茶叶精深加工企业,凸显龙头作用,增强综合实力。
3.打造品牌,强化营销,提高茶产业效益。一个好品牌可以带动一个产业,抓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成为提高茶产业效益的制胜之道。在品牌建设上,借鉴龙景松三县的成功做法,重点培育“莲城雾峰”茶区域品牌,投入人财物为品牌追溯历史渊源,制定“莲城雾峰”茶实物标准样和《莲城雾峰》茶行业标准,加强品牌使用管理,开展广泛的品牌产品推荐活动,持续提升品牌影响力。抓住省茶叶学会结对帮扶我区茶产业办的契机,借助浙江茶叶研究所所长王岳飞等知名学者的影响力助力品牌创建。在市场营销上,培育销售市场,建立品牌官网,开设“莲城雾峰”茶门店,用好“莲都山超”资源,使“莲都山超”连锁店成为品牌推荐和市场营销的主要场所。挖掘新生代年轻人、丽水网红、丽水名人开设直播带货和网络销售,提升莲都茶产业的市场知名度。在内部支持上,让“莲城雾峰”品牌茶叶进区政府会议中心、进宾馆民宿、进机关单位,政府每年开展大型茶事活动,其他大型活动提供“莲城雾峰”品牌产品展示、接待、品鉴等服务。
4.科技支撑,文化融合,提升茶产业核心竞争力。“三茶”统筹中,茶科技、茶文化是茶产业的两个翅膀。提升茶科技生产力。加强数字农业、智能化设施应用、优质种苗培育、高品质栽培、新产品研发等方面的研究与推广应用,大幅提升茶产业科技水平。大力引进培养人才。用好省山区海岛县“希望之光”组合式人才帮扶团智力优势,着力解决一批茶产业发展的关键问题。大力培养一批懂管理、善经营的企业家队伍、一批茶叶种植能手、一批制茶大师和品茶师,为茶产业发展奠定人才基础。提升茶文化软实力。莲都茶叶在明代就作为贡茶,具有悠久的历史文化底蕴。要大力支持区茶文化研究会的工作,建设一个集茶文化展示、鉴茶品茶服务、茶事活动体验为一体的茶文化中心,进一步挖掘提炼“莲城雾峰”品牌文化故事,开设莲都茶文化公众号和“茶知识讲座、莲城茶话、茶企茶楼”等栏目,用丰富多彩的宣传形式,为莲都茶产业发展注入文化力量。
茶产业是一项“富民强区”的产业项目,我们务必坚定目标,久久为功,锲而不舍推进茶产业高质量发展!让莲都成为“品茶一杯,赏山看水”的另一个诗与远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