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以来,莲都区以重点领域改革为牵引,从企业需求出发,以降本增效为“着力点”,以数字化改革为“着眼点”,以顽瘴痼疾整治为“着重点”,探索精准化施策增值渠道、智慧化服务增值方向、规范化管理增效路径,持续优化政务服务,激发民营企业公共资源交易增值服务,取得明显成效。截至目前,已完成交易项目328个,交易总额31.44亿元,总额同比增长31.48%。
一、以降本增效为“着力点”,探索精准化施策增值渠道。
一是推出采购倾斜新举措。提高建设项目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400万以下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超过200万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超过400万的工程采购项目中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提高至40%以上。
二是创新政银合作新模式。依托“丽水市公共资源交易金融服务平台”,运用“公共资源交易+互联网+金融服务”手段,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投标电子保函、投标贷、中标贷款等金融服务,为企业提供了金融支持,减轻企业负担。截至目前,共有4548家企业使用保函,金额达11.77亿元。同时,下调政府集中采购项目履约保证金缴纳比例,从原来合同成交价的2.5%下降至1%,有效减轻企业资金压力,激发参与公共资源交易的活力。
三是重塑保证金清退新路径。通过重塑线下建设工程项目投标保证金代收、代退工作流程,线上项目即申请即退,实现各类建设工程项目分批次批量原路径返还投标保证金,全面提升民营企业保证金返还效率,减少企业资金占压;截至目前,共返还投标保证金16.33亿元。印发《关于清理、减免、规范工程建设项目投标保证金进一步优化提升招投标领域营商环境的通知》,推进分类减免保证金政策;截至目前,惠及36个1000万以下工程项目,共减免保证金13.22亿元。
二、以数字化改革为“着眼点”,探索智慧化服务增值方向。
一是企业投标“不见面”。全面应用建设工程远程不见面开标系统,投标企业无须拿着纸质投标文件到现场投标,可线上参与开标过程,远程解密投标文件,在线咨询查看投标结果,实现了企业投标电子化,全面降低了投标企业成本。截至目前,参加远程不见面开标的投标企业共6881家次,其中市内企业3606家次,市外企业3275家次,远程不见面开评标为投标人节约时间成本约20.05万小时,经济成本约952.09万元。
二是专家评标跨区域。依托远程异地评标系统,主副场异地专家音视频在线互动、同步评审打分、自动生成评标报告,通过在线评审、在线监管、在线交流、在线录屏,实现全程线上评、不接触、零跑腿,规避了评标专家被围猎的廉政风险,确保评标公平、公正和公开。截至目前,共完成85个远程异地主副场项目。
三是档案管理电子化。建设电子档案管理系统,所有进中心交易的全流程项目实现档案数据自动归集、档案归档、借阅管理等,让公共资源交易档案“零成本”安全存储,解决建设工程项目招投标档案存放以及资料管理难题,便于今后查阅和借用。截至目前,已完成150个项目档案资料归集。
三、以顽瘴痼疾整治为“着重点”,探索规范化管理增效路径。
一是破除招标市场准入门槛。开展对招投标领域制度规则专项自查和房建市政、交通、水利三大领域省级招标文件示范文本应用情况专项自查,依法必须招标的项目严格落实招投标“七个不准”要求,消除招标人在招标过程中设置的“玻璃门”“旋转门”“卷帘门”等隐性壁垒,实现国企民企“一视同仁”。
二是开展突出问题专项整治。针对规避招标、弄虚作假、围标串标、监管不规范等招投标领域的突出问题开展专项整治和项目自查,通过交叉检查和自查137个项目,全面整改,进一步营造民营企业健康招投标市场。
三是持续完善交易监管机制。应用电子交易监管系统,实现对公共资源交易全程电子化监管,通过电子化交易数据的采集、治理和分析,实现交易动态监管与预警。制定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活动全流程监管工作制度,将每个项目划分为5个阶段,划分为47个单位格确定工作要点,明确责任主体和监督单位,确保招投标全过程监管规范化、标准化。出台工程建设项目招标投标现场监督人员规范履职制度,规范监督人员履职行为,进行履职评价;截至目前,已完成162个建设工程项目现场监督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