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莲都区为适应城市社区治理工作新需要,推进现代社区建设以来,新招录一大批高学历、年轻化的专职社区工作者,充实到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当中。为此,莲都区开展“专职社区工作者优育严管行动”,以“选、育、管、用”为抓手,构建“履职有考评、待遇有保障、发展有空间”的全链条工作体系,打造一支“素质高、能力强、作风硬”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
一是严入口把关,科学“选”人。坚持把政治标准放在首位,以 “每万城镇常住人口不少于18人”标准配备要求为契机,以依法选任、公开招聘为主渠道,选优配强专职社区工作者人员,目前在职社区工作者518人,全日制本科及以上325名,研究生1名。注重优化结构队伍,从退役军人、撤村并居优秀村干部等中选拔和招聘社区工作者23人,实现专职社区工作者能力互补、全面惠民,基层治理有了中坚力量;把政治素质强,文化素养高、群众基础好的社区工作者充实进“两委”班子,吸纳共建单位、物业企业、管片民警等担任社区兼职“两委”成员,多渠道充实工作力量,为社区治理工作注入新鲜血液;坚持强化头雁引领、严格把关社区书记选拔,把选好选准社区党委书记作为重中之重,先后调整 8名能力强、素质好、群众工作突出的优秀党委书记,其中2023年开展40周岁以下且持有社工证的“两委”委员赛比争先社区党委书记岗位。建立健全社区两委后备人才培养机制及台账,培养储备 68名社区后备人员,进一步优化社区专职工作者队伍结构。
二是重实战实训,系统“育”人。落实“领雁”工程实施行动,把社区党委书记培训纳入党员干部教育培训主体班次,开展“丽享家园·强街优社”社区书记擂台赛,开展选调生“我为社区发展献一策”活动,从提升“一社一品”,以解决社区治理难点问题为抓手,强化“头雁”带头能力和解决难题能力;落实“良雁”培育行动,根据社区治理和服务需要,通过集中组织社区工作者分层分类开展政策法规、业务知识和专业技能培训,对优秀骨干针对性开展业务培训每年一场,开展“雏雁”行动,推荐市局挂职。为新进社工为群体,开展“我在社区当社工”业务比武活动,采取矛盾纠纷模拟化解、群众应急事件处置、安全隐患精准排查、履职故事演讲等多种情形进行赛比,了解和提高社区工作者综合能力,选育社区后备力量。鼓励社区工作者参加国家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考试,并组织考前培训,不断提升持证上岗比例,持证社工率达到49.5%。对获得社会工作职业资格的给予职业津贴,落实社工师高级、中级、初级,分别给予8000元、5000元、2000元的一次性奖励,着力建设一支专业化、职业化、规范化的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
三是建统领体系,规范“管”人。高位谋划,制度管人,严格落实省、市关于专职社区工作者管理的相关要求,明确岗位职责,建立健全AB岗、节假日值班值守、分片包块、服务承诺等工作制度,规范管理机制。出台《莲都区专职社区工作者考核管理办法(试行)》、《莲都区专职社区工作者教育培养方案》侧重于德、能、勤、绩、廉五个方面,更加注重日常工作表现,并结合擂台比拼、社工师证书取得等方面,对专职社工进行全方位的考核。落实管理社区工作者责任主体,实行专职社区工作者聘用制。压紧压实组织部综合协调、民政局业务主管、政法委网格管理、财政局经费保障、人力社保局事业招录的责任,有序推动专职社区工作者队伍建设。
四是优发展环境,激励“用”人。落实“三岗十八级”薪酬,合理缴纳“五险一金”,重视对身心健康的关爱,落实免费体检、带薪年休假、疗休养等福利待遇;加大从优秀社区工作者中发展党员、选拔人才、表彰先进的力度,2022年5月开展现代社区建设以来,被评为全国先进社区工作者1人、省级最美优秀社工2人、全市社区工作领军人才2人、市级优秀社工2人、市级优秀社区志愿者16人;畅通优秀社区工作者进入党政机关、事业单位渠道,2023年拟按计划解决1名社区书记事业人员身份。按程序解决5名社区书记事业人员身份,突破性选拔1名社区书记进入乡镇副职岗位,有效打通社区工作者职业发展“天花板”,让社区工作者“工作有奔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