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激发政务服务党组织新活力,莲都区行政服务中心以营商环境优化提升“一号改革工程”为总抓手,创新政务服务举措,整合多方优势资源,凝聚党员先锋力量,构筑辐射10省19地、铺面全区、纵连乡村的政务服务网络,累计“跨域通办”各类事项3.9万余件,平均办事效率提升70%。
一、打造跨域通办服务模式,推动政务服务拓展延伸。
聚焦新莲都人及莲都在外人员的政务服务办事需求,与部分地区行政服务中心或商会通过组织共建、服务互融建立“党建+政务服务”合作关系。一是跨省通办。依托政务服务网、“浙里办”等线上数字化平台,在跨省两地服务大厅设立“跨省通办”专窗,专窗工作人员账户交互、授权合作,实现事项异地受理、属地审批。目前已与安徽省铜陵市郊区、贵州省贵阳市白云区、贵州省三都水族自治县、四川省泸州市叙永县等地行政服务中心签订“跨省通办”合作协议,为在外莲都人跨省办理身份证换领、户口迁移等事项2400多件,为在莲外省人员办理业务近2.1万件。二是城乡通办。在办事大厅一楼开设“城乡通办”专窗受理,峰源乡派驻专人入驻专窗,负责进城群众公共服务事项和行政审批事项受理,属地部门后台人员做好审核工作,实现城区内可办理乡镇的高频公共便民服务事项和行政审批事项,不断提升政府效能和群众办事满意度。三是山海通办。以“山海协作”为切入口,与宁波江北区、金华义乌市行政服务中心签订“山海通办”合作协议,依托政务服务2.0系统,通过设置专窗,账户授权,实现异地代收代办,可为三地群众企业提供异地办理高频服务事项190项。
二、组建跨域通办服务队伍,促进政务服务跨越提升。
一是支部共建。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党建联盟,组建党员改革先锋队和志愿服务队92人,在各项重点服务中担当在前、表率在前。深化窗口“党员先锋岗”建设,党员公开亮身份、比服务、受监督,带头落实咨询引导、批前指导、掌上办理等服务,同时为残疾人、孕期妇女、军人、老年人等特殊办事群体开设“绿色通道”“银发专窗”,共同打造温暖高效的政务服务大厅。二是窗口共设。多部门联合设立企业开办专窗,将原市场监管、税务、社保、银行开户等串联事项并联为“一项流程、一个窗口、一套材料、一次受理”的新模式,推动商事登记提效增速,实现企业开办全流程一日办结。专窗为人在宁波办公、公司开在莲都的丽水亦禾文化发展有限公司办理发放了首张跨区域营业执照。三是队伍共育。按照党建引领、资源共享理念,构建区、乡、村三级联动政务服务联盟,定期组织业务培训,通过开展花园政务大厅建设评比、代办员技能竞赛等活动,着力打造便民专业的政务服务环境,构筑区乡村均等化政务服务基础。截至目前,共举办政务服务能力培训班和基层代办员能力提升培训班8期,一线党员干部及代办员共383人参加。
三、优化跨域通办服务内容,实现政务服务均等普惠。
一是服务标准化。推行标准化服务模式,牵头制定具有丽水特色的《政务服务礼仪规范》《村(社区)便民服务代办点服务规范》《乡镇(街道)、村(社区)便民服务“最多跑一次”工作规范》等地方标准,修订形成《乡镇(街道)便民服务工作规范》,为推进丽水市各级服务中心(点)标准化建设提供莲都经验与样板。二是服务便利化。与农商行建立“党建+政银”合作关系,开创“政务+金融”服务模式,在碧湖新城设立全区首个政务服务党建联建示范点,推出“银行APP+掌上办”“网点窗口+就近办”“人工咨询+自助办”“客户经理+上门办”等多种办理模式,打造智能化、便利化基层服务网点,可办理公安、医保、人社等14个部门高频服务事项,覆盖偏远山区1100余平方公里,实现群众企业、城市乡村服务普惠。自2023年起,共办理“政银合作”事项1.2万余件。三是服务场景化。与公安、市场监管、卫健等进驻单位业务骨干组建红色服务小分队,常态化开展“党建联建便民服务直通车”进村入企活动,顺应碧湖新城建设、民宿经济等不同时期发展浪潮,为山区群众、园区企业一线带去最新惠企便民政策,以及统一高效、跨部门跨区域的政务服务办事体验,帮助企业减负降本,推进项目快速落地。目前,共开展直通车活动7期,提供现场咨询办理服务1500余人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