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贯彻中央有关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的工作部署,推动低收入农户同步基本实现现代化,根据省、市乡村振兴局关于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系统迭代升级、结对帮促工作部署要求,莲都区进一步深化全区低收入农户“一户一策一干部”结对帮促工作,完善低收入农户长效结对帮促机制。
一、走访联系常态化。各结对帮促单位和干部根据实际采取一帮一、一帮多、多帮一等形式确定低收入农户结对帮促关系。常态化开展低收入农户结对帮促走访活动,要求每月走访联系不少于1次,其中每季度实地上门走访帮促不少于1次,做到低收入农户月月有走访、户户有帮促。以“浙农码”为总入口,对出现困难的低收入农户要及时定期上门走访帮促,结合自身优势,用好各项帮促政策,从资金、技术、物资、信息等方面帮助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不断提升农户在信息查询、政策咨询、帮促需求等方面的便捷度、获得感,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对家庭情况较稳定的低收入农户可视情况通过电话联系等方式进行走访联系。
二、宣传服务常态化。各结对帮促干部要常态化开展低收入农户帮促政策宣传,通过“幸福清单”,实施掌握各部门政策帮促成效,全面宣传社会保障、医疗服务、住房建设、教育扶持、就业帮促等低收入农户帮促政策,让农户听得懂、听明白、会操作,实现帮促情况低收入农户知晓率100%、帮促干部知情率100%。各结对帮促单位和干部要从自身职能出发,常态化开展低收入农户爱心义诊、理发、送温暖等多形式的志愿服务活动,如在“端午”“中秋”“重阳”“春节”等节假日期间,结合每月主题党日活动开展志愿服务活动等。
三、精准帮促常态化。各结对帮促干部要根据低收入农户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帮促措施,使低收入农户增收有方向、措施能落地、行动有效果。常态化开展“保障”“救助”“产业”“就业”“督孝”等精准帮促措施。开展“保障”帮促,对低保户和低保边缘户等实行动态管理,符合条件的及时帮助纳入保障范围,做到应保尽保;开展“救助”帮促,对因病、因学、因残、因灾等致贫的低收入农户,实施“救助”帮促;开展“产业”帮促,对有一定劳动能力的低收入农户,引导和鼓励发展市场风险低、操作容易的传统种养殖业或从事来料加工业等产业,通过帮助落实低收入农户小额信贷、“菜单式”产业扶持等政策,提高低收入农户的自我发展水平和增收能力;开展“就业”帮促,对有就业能力的困难家庭,积极鼓励参加公益岗位,帮助联系来料加工等合适的岗位,做到零就业家庭清零;开展“督孝”帮促,对子女有赡养能力而不赡养的困难家庭,会同当地乡镇(街道)、村委会一起对其子女进行教育和引导,督促其子女尽好赡养义务、弘扬传统美德。
四、常态化数字应用。结对帮促干部充分用好《浙江省低收入农户帮促数字化应用系统》相关数据,一是常态化应用“浙政钉-低收入农户帮促”功能使用,要求结对干部每月走访联系农户后,通过干部手机“浙政钉-低收入农户帮促”程序录入走访联系相关信息数据;二是指导农户掌握“浙里办-低收入农户帮促”程序功能使用,指导和帮助农户在“浙里办”上提交农户诉求;三是及时采集新认定的低收入农户两不愁三保障图片,并通过“浙政钉-低收入农户帮促”程序上传,农户空间数据由乡镇(街道)联络员负责上传;四是跟踪和帮助解决农户诉求,结合到户走访帮促活动,帮助低收入农户激活“浙农码”和办理相关诉求。加强低收入农户“浙农码”绿黄红三色管理,重点跟踪红码、黄码预警农户的帮促,帮促干部应及时与相关部门和属地乡镇(街道)沟通协调,加大帮促频次,确保当月帮助低收入农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实际困难诉求。
截至目前,莲都区在册低收入农户8395户,11836人,结对干部3211人,结对率100%。
供稿人:龚煌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