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在苏埠桔园搞技术承包的日子里

发布日期:2022-11-17 14:55:36     文章来源: 莲都区政协 访问次数:

郑祥松提供材料  史珍平整理

苏埠桔园是丽水市联城公社苏埠大队的集体果园,位于苏埠村的东面,是瓯江大溪与太平港交汇淤积成的溪滩圩地。

1976年,丽水地区行政公署干部赵祥德同志驻队时,邀请丽水地区农业局水果技术干部林近贤同志帮助规划和技术指导,大队党支部书记叶献青从各小队抽调38位社员组成林业队,负责栽培、管理。果园面积280余亩、9406株,以中熟温州蜜桔主栽品种。通过几年努力,桔树生长良好,到1980年陆续结果。

1981年大队邀请地、县两级水果技术干部到现场,为今后三年议定生产目标。我应邀参加。经大队与林业队协商后,由林业队承包经营,每年向大队上交柑桔。承包指标定为1982年25万斤,1983年35万斤,1984年50万斤。全场分成7个片,人员分成7个组,片组对应,全奖全赔。

1982年全体林业队员,通过一年的努力,柑桔产量有了大幅度的提高。但一结算总产量只有17.5万斤,比承包指标还少7.5万斤。干部、群众出现了两种意见倾向,林业队很多队员认为是指标定得太高,不合算,开始打退堂鼓了。而干部认为,这么一大片桔园,只收17.5万斤,与技术人员的定产差距太大,看来有管理技术的问题。

1983年新年刚过,新任大队党支部书记冯志豪就找到丽水市农业局局长朱仁君,请求再派技术人员到现场看看,实行专人技术指导。

3月31日,朱仁君局长带领王昇明副局长和我,骑自行车到了家园,在没有惊动村里任何人的情况下,我们对枝梢抽发量等与产量相关的要素进行了详细观测分析,认为:这片桔园正壮年,只要管理技术到位,每株至少能结60~70斤桔子,总产量会有60多万斤,甚至更高。朱仁君一仰头说:“去!到村里去”。

一进村,大队干部和林业队队员闻讯赶来了,我们和支书冯志豪商议技术指导事宜。初步确定:1983年35万斤柑桔承包数不变,由县农业局王昇明副局长具体负责,派我全权承担技术指导。但是,林业队还是顾虑很大,觉得承包数不变,就是要比上年翻番,谈何容易。朱仁君和冯志豪看到群众的疑虑,两人悄悄地走到了屋外商量。过了一会,两人又回来了,朱仁君局长提出了由县农业局负责技术承包的方案。冯志豪支书痛快地说:“35万斤为技术承包数,全剧场听从技术指导进行生产管理,超产对半分,如果欠产,那也没办法,总不能叫你们赔。”朱局长却表态道:“超产部分不应对半分,主要劳动是你们,我们只是技术指导,最多拿三分之一。当然如果真赔产了,说明技术指导存在问题,我们也承担责任,就赔15%好了。”双方很快谈成技术承包意向。原来,朱仁君、冯志豪事先已经商定了技术承包的基本框架。

搞技术承包在上个世纪八十年代初还是件稀罕事。回到局里,朱仁君局长马上做了三件事。第一件是召集局领导班子成员和我,商议奖罚方案,决定:苏埠桔场承包由王昇明、郑祥松参与负责;超产分成部分,40%归局里,60%归王昇明、郑祥松个人;欠产赔偿部分,70%由局里承担,30%由王昇明、郑祥松承担。第二件是召集王昇明副局长的夫人叶龙雨和我的夫人吴云仙,开了一个小型家属会议,用算账的方法讲明了这次技术承包的现实意义,做通了两位家属的思想。第三件是专门召开全局大会,通报苏埠桔场技术承包事宜,要求全局干部大力支持,做到少评论多参与,少说多做。

过了几天朱仁君局长和我们三人再次到苏埠村,正式与苏埠大队签订技术承包合同。这时却又节外生枝,林业队队长腼腆地说:“去年只收17.5万斤,我们赔了7.5万斤。能否把指标定在42.5万斤,帮我们把损失补回来。”听了林业队长的话,大队干部不高兴了,他们生怕合作不成功,都责怪起林业队队长了。朱仁君局长征求了王昇明和我的意见后,当即同意承包基础定位42.5万斤。双方达成一致后,农业局和苏埠大队正式签订了苏埠桔场技术承包合同。技术承包合同的主要内容有:苏埠桔园技术承包期为一年;总产量35~42.5万斤不奖不赔;总产量超过42.5万斤,苏埠大队按超产部分的30%奖励给县农业局;每个月底或下个月初由郑祥松负责送达书面技术指导意见,指导当月的工作要点和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林业队必须听从县农业局的技术指导,各小组长和场员必须服从统一安排。

签订正式合同后,由于当时丽水市还没有公证处,就由联城公社作为承包的见证人和公证人。

80年代初,柑桔生产在丽水还是一个新生事物,没有现成的本地技术可套用。我们在吸收黄岩等地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只有花更多时间到苏埠桔园观察桔树的生长情况,因地制宜编制技术管理方案。为了慎重起见,每个月由我复写一式八份的工作指导表,交由王昇明副局长审查后,两人盖上私章,留1份备查,发送给7个生产小组各1份。

4月中旬根据苏埠桔场花蕾发育生长情况,预计4月底或5月初开花,而且花量很多。我就与王昇明副局长商定保花保果方案。我到县人民医院买了14只500ml装玻璃瓶和500ml酒精,准备了保果药剂。5月2日通知各组组长,5月3日全场统一喷保果药,用药量及树冠上的喷雾水量等均由王昇明副局长和我在现场掌握。用了两天时间,不仅给280亩桔园统一喷施了保花保果药剂。而且,现场传授了确定施药时间、用药量、用水量的技术。

柑桔疮痂病是柑桔的主要病害之一,会引起大量落果,减少产量,降低品质。在5月份的技术指导表上我们再三强调各生产小组注意观察。5月10日,天气晴朗,我早早地到了家园,发现大量的桔花已谢落。裸露出幼嫩的结果。当即召集全体场员,我先讲解了疮痂病发生的机理、防治要领,又示范了波尔多液的规范配制方法。有效地改变了农民群众配制药疗不称重、配制程序不规范的错误做法。

7~9月是柑桔锈壁虱发生的高峰期,该虫一年能发生18~24代,世代重叠,受到严重危害的桔树秋叶会引起大量落叶,果实表皮呈黑褐色,影响当年及来年产量,严重时可造成柑桔园无经济收入。而且,柑桔锈壁虱虫体很小,用20倍的放大镜才能看见,对一般果农来说,前期不能发现,一旦发现已产生危害,就无法挽救。我根据柑桔锈壁虱的生物习性,加大了监测密度,采取了“治早、治小、知了”的防治方法,做到前期预防、早防。在定果后的7月中旬以防治锈壁虱为重点进行第一次喷药,然后每间隔10~15天再喷药2~3次。

早秋梢也称八月梢,在本地为立秋前后抽发的树梢,是第二年的最好结果母枝,生长的好坏、多少,不但与当年果实大小有关,而且在很大程度上关系到来年的柑桔产量。促发好早秋梢或中秋梢是每个桔农必须掌握的关键技术。这个时期的工作重点之一是预防潜叶蛾,该虫一年发生9~10代,危害严重时秋梢受害率可达100%。防治潜叶蛾用药很简单,菊脂类等一般农药均可用,关键是适时防治。我在现场向群众讲解了适时防治要领。指导农民当秋梢新芽抽发至半粒米长时,潜叶蛾成虫就会在新芽上产卵,这正是第一次喷药的适时期,以后每隔5~7天喷1次,连喷3~4次,直至停梢。

通过及时下达月工作指导表和现场指导,林业队做好主要病虫害的防治和施肥、除草等日常管理工作,柑桔生长、结果达到了预期效果。看着长势旺盛的桔树,群众都亲切地叫我“郑师傅”。

7月1日,丽水地区农业局局长陈家毛闻讯,带领几位农技干部,到苏埠桔园指导、视察,要我详细介绍承包经过和生产管理情况。由于朱仁君局长一直采取“不请示少汇报,不说多做”的方式,局领导又没陪同。我只好带着边走边介绍,轻描淡写地讲了技术承包的经过,重点介绍了桔园生产管理情况。陈家毛局长听后语重心长地说:“好事要共享啊!技术承包形式很好,服务到关键点了。六、七十万斤的产量就是最好的证明”。

当陈局长一行刚离开,在场的村民再也按捺不住激动的心情,围着我又跳又叫,林业队队长双手紧紧拉着我的胳膊高兴地叫道:“郑师傅,为什么今天才讲啊!”我却信心满满地伸出食指一举:“大家再努力一把,老天爷再帮个忙,风调雨顺,惊喜还在后面,100万斤还是有希望的”。

回到局里,我马上向朱仁君局长作了汇报,朱仁君腾地站了起来:“成功了,成功了!群众得益,领导满意,小郑你的辛苦没白费”。

10月中旬,朱仁君局长又叫上王昇明副局长和我,再次查看柑桔结果情况,看到桔树挂果累累,我们抽查了几棵桔树的挂果量,进一步增强了总产量超百万斤的信心。

10月下旬的一天,地区机关小车班一位姓金的师傅跑到我家里,把我父母亲接到了苏埠家园,二老第一次乘坐小车,第一次看到这么一大片桔园,第一次看到桔子压弯了树枝。林业队队员听说我父母亲来了,都围上来说:“全靠郑师傅指导,才有大丰收。”事后我才知道驾驶员是联城人,应苏埠村民的要求,特意做了一件感激我的事。

随着天气的转凉,结果的逐步成熟转色。原打算11月中旬采摘,由于挂果量特别多,大队决定11月1日全场开采。为了有序采收,党支部组织党员义务做桔园外围守卫和柑桔过磅、开票、发货等工作。林业队决定:因采收量大,时间紧,队员采收期间不得缺工,否则决算时扣工资、奖金。同时要求每个队员必须增带一人,确保每天有76人采收。为方便采收,县农业局还向丽水罐头厂借用了1000多只柑桔箩筐。

采收第一天,全场劳动情绪十分高涨,我也跟着各组人员指导采果技术。傍晚时,我根据当天采收量粗略测算,自言自语地说:“肯定能超百万斤。”在场的群众就议论起来了:如果真有100万斤,就该奖给农业局20万斤,真有点舍不得。

果然没几天,丽水县委副书记武有星就找了朱仁君局长,武副书记了解并询问了柑桔承包情况。当日,朱仁君局长用商量的口气向王昇明副局长和我传达了武有星副书记的指示。原来苏埠大队送给武有星副书记一个报告,汇报了技术承包和柑桔大丰收的事宜,要求适当减少奖给农业局的数量。武有星副书记的意见是:从17.5万斤搞到100万斤,显示了科学技术的力量,说明技术指导是成功的,不论采多少,就奖农业局10万斤。有了县委领导的充分肯定,王昇明副局长和我都乐意地接受了。

通过14天的采收,根据党员监督组统计的票面数量,共收柑桔1093145.5斤。苏埠大队奖给农业局10万斤。

为感谢全体农业局同志的大力支持,发送给局机关每人200斤,同时以成本价供应给县级有关部门同志每人50斤。在局年终总结大会时,又给全局及区、乡农技站每人发送了30斤。在全局大会上,王昇明副局长和我受到了表彰。同时,个人获得了1000多元的奖金,王昇明副局长用这笔奖金买了一台14寸日立彩电,我买了一台凤凰牌洗衣机,以此表达对家人的感激。

作者简介:

郑祥松,高级农艺师,莲都区农业局退休干部。

史珍平,莲都区政协文史征集编审员,曾任原县级丽水市政府办公室主任助理、雅溪工委书记、双溪镇党委书记,区科协主席等职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