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改革开放40年来莲都区来料加工行业的发展

发布日期:2022-11-17 14:54:10     文章来源:莲都区政协 访问次数:

沈香女当口述      高朝君整理

我是地道的山区农家囡,1967年出生于莲都区双黄乡高青村一户农家,1994年开始从事来料加工,现任莲都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副理事长,成为了莲都区来料加工经纪人的带头人,获得“浙江省优秀来料加工经纪人”荣誉称号。

一、来料加工的前身

1986年,17岁的我刚初中毕业,从广播中得知丽水开设裁缝培训班的消息,于是我壮着胆,带着20元钱,背着一袋蕃薯干和一包菜干,瞒着父亲走1个多小时的山路,坐40多分钟的车,赶到了丽水城里,学习裁缝技术。经过1个月裁缝培训班培训之后,我在城里一家裁缝店找到当学徒的工作,经过几年的裁缝手艺的学习以及摸索,对裁缝行业有一定的熟悉和了解。

有了几年裁缝店工作的经验,1994年,我在丽水市区丽东新村租下了一个约8平方米的店面,买来1台缝纫机、1张裁剪布料用的桌子,就开始了艰难的创业。刚开始为一些单位做一些袖套、围裙、披分帽子等的代加工业务,收取加工费,袖套0.2元/双,围裙0.4元/个,披分帽子0.5元/个。这就是我认为的来料加工的前身,以收取加工费为主。

1995年的一天,一位60多岁的老奶奶,带着一匹的确凉布料来到我的店里,要求帮助加工200双袖套,每双给1角8分的加工费,我就很爽快地接下这笔“大生意”。在顺利交货的同时,我也发现由对方提供原料自己加工,不需要成本也几乎没风险,对小本经营者很有诱惑力。

经过这件事,我发现了其中的商机,不仅开始在丽水市区调查代加工行业的情况,她走遍了市区所有“劳保店”。而且,还到加工制造行业发展很快的义乌小商品市场寻找加工生意,在义乌小商品市场挨家挨户寻找自己适合的代加工业务。最终,我的诚意打动了对方,接到了酒店服饰、工厂劳保用品、厨师服等各种加工单子。从这之后,渐渐地加工生意越做越红火,涉及种类越来越多,合作商家也越来越广,当时用物流每件3元的价格整车地往义乌发货,还代理了当时丽水各地1800多家酒店的工作服加工。

1998年,为了进一步扩大加工规模,转而在刚买的新家里办起了小型的服装“加工厂”,从事服装加工为主的业务,生意越做越大,一直持续到2003年。

二、来料加工行业的初步发展阶段

“来料加工”这个词对于我来说还是很陌生的,现在能成为丽水小有名气的来料经纪人,还要从一次机缘巧合的碰面说起。

2003年的一天,我在家中加工服装,房门开着,正忙着整理货物,突然门外传来一个声音:“你这是在加工什么呀?”一抬头,只见一名女士站在她家门口,好奇地看着我。这名陌生人就是时任丽水市妇联主席的沈根花女士。而就是这么一问,我开始接触到了“来料加工”,在沈主席的指导下,她加入了莲都区来料加工的平台,加工产品也从服装增加到饰品、竹炭、纸盒、扣子等各类手工产品。2005年,在莲都区妇联的帮助下,我先后与杭州、宁波等地的客商建立了业务关系。在义乌与日本一客户接单成功,订单是每年手工缝制竹炭包30万只,在此后的10年之间,每年竹炭发放加工费100多万。在柯桥进货巧遇永康原紫薇大酒店的老总陈女士,在她的帮助下,当时永康多家酒店内的各种服饰、桌布、窗帘让我加工。

日益增长的订单,我的生意也上了一个台阶。在这个时候,我想带领更多的人,一起创收致富。在众多的加工者中,我看到有很多的人员可以成为来料加工经纪人,于是在2008年6月我第一次自费带着几名妇女去义乌实地考察,现场学习,当天就有3名妇女接单成功。此事对我的触动非常大,我想带领更多的妇女一起致富。在2009年3月,我第二次带着多名妇女再次去了义乌市场,这次有多名妇女接单成功,收获更是惊人,团体共接单加工费1800万元。此后,我会经常带着妇女去温州、台州、义乌、金华、衢州等地学习考察。

为提高来料加工经营水平,2009年,我腾出了自家年租收入3万元的房子,作为来料加工培训实践基地,开展技能、知识培训,还到各乡镇、社区和水阁开发区为妇女免费培训来料加工知识,现场操作,手把手教学。到2013年,短短几年时间里,已培训来料加工人员超过5000多人。与此同时,我的加工场地也从家里分散到各个村和各社区,我在岩泉、联城街道和碧湖镇、老竹镇的30多个低收入村庄设立了多个加工点,加工人员每天达到300余人。

三、来料加工行业的快速发展阶段

伴随着来料加工队伍的不断壮大,为了进一步增强队伍的凝聚力,把更多的业余劳动者组织起来,形成一支有一定规模和实力的经营团队。经过大家的努力,在2013年3月10日注册成立了丽水市莲都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我担任副理事长。

为了更好地发展来料加工行业,政府从政策上支持来料加工。2013年,莲都区政府研究出台《莲都区促进来料加工业发展五年行动计划(2013-2017)》,从资金、人才、用地、评比等四方面扶持来料加工业的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展来料加工行业,政府加强了来料加工从业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2013年,全区各级妇联共举办各类来料加工培训班43期,培训人数达983余人。举办来料加工经纪人电子商务培训班,让来料加工经纪人通过电子商务知识的学习,提高拓展、承接业务能力,切实推动来料加工转型升级。举办为期5天的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会员培训班,带领协会理事到义乌市场开展业务接洽活动,扩展货源渠道。在太平乡竹舟村举办来料加工缝纫技能培训班,面向平车加工者开展为期一周的技能培训,培训结束后直接上岗就业。

为了更好的发展来料加工行业,政府强化了来料加工的宣传推广。2013年,组团参加义乌国际小商品博览会,莲都区共有3个来料加工展位展出百余种产品,包括饰品、童装、竹木制品等,吸引了大量中外客商。

我自担任丽水市莲都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副理事长以来,积极拓展来料加工经营渠道。2013年8月,我把绍兴的外贸客户直接带来丽水,成功地与本地的两个大型服装加工厂对接,年产值1000多万。为进一步适应来料加工行业的需要,2013年我又开展扣子来料加工业务,有20多种款式,产品全部来自温州,加工人员涉及老竹镇、岩泉街道的村庄、社区,五年间共发放加工费982万元,我从独自做来料加工到组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经过20多年的发展,莲都区现有180多名来料加工经纪人,来料加工人数达3万多人,年发放来料加工费超2.3亿元。

今后,我还要继续为莲都来料加工和妇女创收奉献自己智慧和力量。

作者简介:

沈香女当,莲都区政协委员,莲都区来料加工经纪人协会副理事长。

高朝君,莲都区政协委员,莲都区工人文化宫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