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毛传书特辑】南明湖周边历史文化遗存的保护和利用

发布日期:2021-05-06 16:18:01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丽水自隋开皇九年设州建县以来,历代为州、路、府所在地。历史文化遗存非常丰富,大部份分布在傍城的瓯江两岸,即今南明湖周边地区。北边的万象山,南面的南明山,东南的少微山都是古处州历史文化名山;始建于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的处州府城,为古处州政治、军事、经济、文化中心,历史文化遗存更是丰富多彩。此外还有三岩寺、白云山、灵山、佛头岩(厦河塔所在之地),都有深远的历史文化渊源。根据《中国古今地名辞典》、《浙江古今地名辞典》、清道光版《丽水志稿》、《丽水县志》及《四库全书》有关记载,经实地考察,并听取社会各界人士意见,现就南明湖周边主要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利用形成以下共识,供编制规划参考。

1. 古城岛古栝州府治遗址(又名桐溪)。其地宋代有广圣寺,后废。清代在原址建玉成观,现原址地面建筑已无存,尚存两块玉成观碑刻。此外历史上还有一个思贤亭。有唐李敬仲、宋王十朋、明汤显祖诗存世。但岛内大部分为低洼地,易受水淹。南明湖蓄水后,即有农民菜地受淹。现可见已有几十株樟树和成片竹子被淹枯死。南明湖水位只有47.5米,上世纪已有民国元年(1912)大水57.5米记录。古栝州州治也是因为水灾而迁至万象山的,而今有意见在岛内建会议中心,这是不合适的。宜作为休闲绿地,基本保持原生态,可重建思贤亭,恢复玉成观。

2. 小栝山(今万象山)古处州州治及历史名园——南园旧址。据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图记》记载:“唐贞元六年(790)刺史齐抗因旧州湫隘,屡有水灾,北移四里,高原上。”即从古城迁到今万象山。在山上筑有城。众山簇拥,状如莲花,别号莲城。莲城之名出于此。小栝山则有了莲城山称呼。宋宣和四年(1122)因方腊起义军在宣和三年攻入处州,曾将唐旧城加以修建。到了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才“割旧城之半”,以当时的万象山(今烈士墓这座山)为界,造了六个城门的府城,州治始迁山下。可见万象山曾是唐、宋两朝五百年的“行政中心”——州治所在地。北宋处州郡守关景晖在旧治后厅西(今烟雨楼附近)建有少微阁,清代诗人毛桓《游少微阁》诗有句:“郡应天文处土星,入云高阁迥含灵。”可窥其壮观。南宋郡守范成大在旧州治南的南园(今花圃地方)建有莲城堂、莺花亭。元代在今烈士墓山头建有崇福寺,今尚存大书法家赴孟頫写的《处州万象山崇福寺记碑》拓片。清代在寺旁建了《秦淮海祠》,纪念曾在处州监酒税的北宋大词人秦观。万象山当在保护自然生态前提下,重建少微阁、莲城堂、莺花亭、秦淮海祠,以体现地域文化特色。

3. 佛教圣地南明山。山上的仁寿寺创自晋唐,清代雍正癸丑年(1733)重葺。素以千年佛地、摩崖石刻、自然风光名闻遐尔。现重点是做大宗教文化,恢复寺庙历史规模。同时有效保护好摩崖石刻。南明山作为今后一江双城的“城中山”,要保护好自然生态,使其发挥城市“绿肺”生态功能作用。

4. 道教名山少微山。少微山出自处州设州之年上直少微处士星,“以少微名山,处士名州”而得名。虽是一座地方小山,却被收入《辞源》条目。清乾隆《钦定四库全书》中收有《处州路少微山紫虚观记》,记中说,少微山常有神仙道士居之。晋代葛洪常炼丹于此,遗有炼丹井。唐代朝廷内奉道门大师杜光庭(缙云人)、叶法善(松阳人)都曾在此山修炼。古时有紫虚观、妙成观、神仙宅(又叫少微星君祠)。《四库全书》还收有刘基的《少微山神仙宅记》、宋濂的《神仙宅碑》。紫虚观为宋治平中皇帝赐名,其后高宗、理宗皇帝都亲自题字赐之。可见少微山道观的显赫地位。据说抗战时紫虚观还在,用作堆盐的仓库。现在三座道教建筑都不复存在,紫虚观成了桔园,近年还架了一座通高压线的大铁塔。只留下“观”、“大殿基”地名。妙成观在紫金大桥头,遗址做绕城南路时毁去,只路后留有一小庙香火相接。神仙宅在山顶,也不见踪影,但从史书记载中尚能找到位置。鉴于这座山已划归南明山景区,可在山上重建神仙宅,作为南明湖标志性建筑。紫虚观旧址在中岸村瓯江边,应原址加以保护,有条件时复建为道教活动场所。

5. 刘祠堂背历史老街。古处州最典型的历史街区,因山上有刘基祠而得名。明清时为处州府主街-中直街一段。街上有石牌坊,上世纪五十年代后期拆毁。可恢复刘基祠-开国元勋祠,重建帝师坊,恢复老街的商业功能,打造特色文化街区。

6. 厦河门古处州历史文化街区。这一街区明清为南横街东段,民国叫应星桥街,1940年改为大猷街至今。这一历史街区,是古处州文化集中展示的地方。有古城门、古城墙遗址,有始建于晋代的老君庙(唐改开元观,宋改天庆观,米芾书额,元改玄妙观,天庆观铜钟至今还在),现关公庙之地即老君庙旧址。有始建于宋代、清光绪二十七年重建的应星楼(楼为三层,中间空,顶楼有魁星全身塑像。1944年被日寇烧毁),有建于元代供奉朱熹的巽峰阁(原址均在)。有始建于明代的大士阁,还有宋代古水闸和刻有“皇明万历七年重修”的千年古井观前井(在玄妙观前故称观前井)。这一街区是处州古城保存较为完整的一角。可修复古城门、古城墙,恢复老君庙、应星楼、巽峰阁和历史老街风貌,打造成南明湖边一个特色旅游景点。同时还可将闲置的毛巾厂的厂房、办公楼、宿舍改造成类似昆明“七彩云南”那样的展示地方特色产品的旅游购物之地。

7. 三岩寺景区。三岩寺历来为处州名胜。上世纪五十年代是丽水群众最爱去玩的地方之一。六十年代被部队借用。改革开放后,经在丽全国政协委员提案,解放军总后勤部于1987年将主要部分先归还供开放,其余待部队撤走后再还给地方。后来归还部分被卖给了私人办学校,致使核心景区成了学校的后花园。此事曾引起市民强烈不满,但未能改变被卖的现实。现在主要景区已被破坏到惨不忍睹地步。挡在前面的黎明中学大楼基建时就存在严重质量问题(当时政协委员有专题视察材料),要下决心拆除,还三岩寺门前开阔天地和原有环境。可在正中广圣寺原址恢复历史寺庙(抗战期间被敌机炸毁,现尚存天王殿和大殿旧址)。

8. 处州孔庙。原在桂山路边上的檡山。主殿(大成殿)在现梅山背休闲绿地之处,大门在桂山路白塔头地方,有台阶向上,很壮观。庙建于唐代,历代有修缮。毁于上世纪六十年代地区机关造宿舍。现尚存韩愈撰文《处州孔子庙碑》,而今在原址上盖的房子已很破旧,可拆去,将原庙修复。

9. 浙江最大的妈祖神庙天后宫。位于老城仓前卢镗街。清乾隆十八年(1752)官府“奉文建造”。现尚存后寝和大殿基。大殿、拜亭、前庭、两廊和戏台,1975年开始陆续被拆毁。后来在前庭、拜亭之地造了丽水越剧团宿舍。在戏台之地造了文化馆办公楼。现这些楼房都已十分破旧,且不实用。可拆去,将原天后宫完整恢复,作为对台、对外交往的一个平台。

10. 栝苍渡和平政桥遗址。在栝苍门(小水门)外大桥上边,旧有浮桥平政桥,范成大任处州太守时建(原在南明门外,明代迁于此),清代建有“绿波亭”,应恢复作为栝苍古渡纪念亭。

11. 南明门古渡。宋处州郡守范成大建平政桥原址(明代改建于小水门,延续使用到1983年大桥建成)。水南古埠头有一个凉亭叫知津亭,与平政桥同时建。可加整修,并立碑记载历史,也可重刻范成大《平政桥记碑》。

12. 吕步坑六朝窑址。可作遗址展示,配以相应的建筑。

13. 栝苍门外古水障,建于元大德七年(1303)。可作为游湖眺望景观。

14. 琵琶圩。形似琵琶而得名。陆游有“一到南园便忘返,亭边绿浸琵琶州”诗句。还有明代金文诗。此地五十年前为一滩屿,只有一株大树,无建筑物。常被大水淹。由于海拔低,宜作休闲绿地。

15. 水南庵,旧址不详。宋秦观有诗《处州水南庵二首》存世。

16. 桃山,又名石僧山。有诗:“云作袈裟石作身,岩前独立几经春。有人问我西来意,默默无言总是真。”《湖海新闻》记载:宋高宗一日坐寝殿,汤丞相思退侍位。上曰:“卿家处州有何迹?思退曰:臣乡有石僧题咏云云。遂大称旨,本无此诗,彻夜遣人归刻于石僧之旁。”可作游湖观赏一景。

17. 厦河中共地下浙江省委旧址及刘英纪念馆。在原地做大:建一个浙西南革命历史纪念馆;造一座红军纪念塔,打造成为浙西南红色旅游中心。

历史文化遗存由于时间久远,在未修复之前,视觉能看到的都很破旧,其价值一般常人识别不了。如南明门古城墙未修复之前破烂不堪,许多人不理解,为什么要保护。修复之后,人见人夸,没有不说好。并由此议及,防洪大堤不应造在古城墙外边,把沿江古城墙修复即可。那样的话厦河门、大水门、小水门三门古城墙连成一条龙,外面的南明湖水面宽阔一片,多么壮观!对此当年工程未开工就有强烈呼声,但未被重视。现在有目可睹,造南明湖的最大失误就是缩小了湖面(原设计湖面为8.5平方公里,造了大堤后,现只有5.6平方公里),毁了古城墙。这是我市历史文化遗产的重大损失,是旅游资源的重大损失。而且这失误永远无法挽回,现在市委、市政府领导十分重视历史文化古迹的保护和利用。我们要视历史文化古迹为一种遗产,一种资源和一种财富。哪怕是一处遗址、一分底韵,都应十分珍惜。绍兴的沈园,八十年代还是一个菜园,一口水塘。因为有陆游和唐婉的爱情故事,后来被开发建成爱情主题公园,建了陆游纪念馆,成了旅游胜地,门票一张要50元。古代建筑不可能万古千秋,历代都是屡建屡毁,屡毁屡建,加以延续的。武汉黄鹤楼,南昌滕王阁都是当代在原址重建。大理崇圣寺,原先只留三座古塔,寺庙全部为近年重建,门票每张120元。山海关老龙头、龙虎山道观、丽江土司衙门木府也全是旧址重建,而今都是旅游胜地。临海古城墙基础比丽水还差,修复后成了“江南古长城”旅游名片,国家级文保单位,临海成了中国历史文化名城。我们的南明门修复后,其历史就接到元代。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内的老君庙复建,就可称始建于晋代,连上千年的历史;应星楼重建,则就接到宋代;同样古城门、古城墙修复,就与元至元二十七初建的历史连上。况古城墙只有在原址修复才能有效得到保护。原址破破烂烂,不会被人重视,时间长了就保不住了。若少微山紫虚观恢复就更不得了,晋代葛洪炼过丹,唐代道门领袖叶法善、杜光庭修炼过的圣地,足以让人敬畏和神往了。

文化是一个城市的灵魂,文化也应是南明湖的灵魂。

                                                                    2007.7

注:本文为丽水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南明湖及用边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研究报告》写的附件。市政协作社情民意信息上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