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毛传书特辑】保护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记事

发布日期:2021-05-10 11:09:07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位于丽水老城东南的厦河门,原名叫行春门,是古处州府城的重要城门,其瓮城比南明门还大。由行春门至南明门这条街,为古南横街东段,20世纪30年代叫应星桥街,1940年为激励抗战斗志,以抗倭名将俞大猷名字命名,改称大猷街。靠近厦河门区块是古处州历史文化遗存最为集中的街区。除古城门、古城墙、古水闸之外,还有老君庙、应星楼、巽峰阁和千年古井。城门外的大洋河是清代同治年间开挖的护城河。但不少历史古迹在地面已无存,如古城门、三清殿、应星楼、巽峰阁。2007年初,我从道光版《丽水县志》“观前井”记载中获取线索,考证发现今存关帝庙所在地即始建于晋代的老君庙原址。这个庙唐代改开元观,宋代改天庆观(米芾书额,现仍存天庆观铜钟),元代改玄妙观,有刘基求雨史料留存。这是丽水历史最悠久的寺庙,香火一直延续至今。此外,又从民国15年(1926)版《丽水县志》和1935年丽水县城地图以及向当地老人调查了解到,应星桥边始建于宋代开禧三年(1207)的应星楼,曾在清光绪二十七年(1901)由知府赵亮熙在原地重建。1944年被日本侵略军烧毁。同时找到了建于元代的巽峰阁原址和行春门瓮城原址。由此引起我对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浓厚兴趣。从而有了为保护利用这一街区而奔波的两年经历。令人欣喜的是,在众多有识之士的共同努力下,终于达到目的,政府已作出决定,新大猷街走向北移,厦河门将修复古城门、古城墙,将成为南明湖畔一个特色景区。古处州的历史文脉在此将得以延续。

保护工作始于2007年初。

2007.1.29  本人向市政协报社情民意信息:《建议修复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首次提出建议修复古城门、古城墙,疏浚护城河,重建应星楼,将这一区块建成特色旅游景点——古处州历史文化街区。

2007.2.7  市政协《社情反映》第一期(总301期)上报《建议修复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2月13日市委书记楼阳生批示“请朝丐、俐珑研阅,并论证此建议。”

2007.2.27  为让市民了解厦河门历史文化,经与丽水电视台“新闻追综”栏目联系,制片人黄伟斌决定做一个反映厦河门历史文化节目,本人陪同采访。节目于3月5日播出,题目《走进厦河门》。

2007.5  厦河门四位老太太找到我家,告诉我政府要拆他们的关帝庙(老君庙原址),新做的一条大街要从这个庙和古城门遗址通过,拆迁图纸已到村委。不日,我见到了图纸,情况果真如此。于是我向市政协文史委报了社情民意信息《新建大猷街要避开老城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区块》。市政协文史委很快组织委员、特邀委员作了实地考察。5月25日,市政协在《社情反映》第7期上报了这个材料。5月29日,楼阳生书记作了批示:“请荣高、仁康、朝丐阅处”。

2007.5.30  给丽水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写了《南明湖周边历史文化遗址的现状和修复设想》,其中专门有一条论述《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建议把这一街区打造成一个特色旅游景点。同时,还有一篇《新大猷街规划存在诸多问题》,建议这条大街的走线应避开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专家咨询委员会办公室于2007年5月30日第7期《咨询动态》上报了两个材料。6月6日,市委书记楼阳生批示:“请荣高同志研究。”市长陈荣高批示:“毛传书先生的一些设想值得重视,我市历史文化遗址有许多值得修复或复建,关键要研究怎样建设,在哪里建设,哪些要建设,请市建设(规划)局会同市文广局等提出一些建议方案,作专题研讨。”

2007.10.22  丽水市人民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正式上报特邀本人参加的课题《南明湖及周边规划建设有关问题研究报告》。报告中单独一条提出修复厦河门古处州历史街区,修复古城门(行春门)、古城墙、老君庙、应星楼、巽峰阁和历史老街风貌,使其成为南明湖边的一个特色旅游景点。

2007.11  本人得知市领导决定要拆迁老城江滨区块全部老房子,厦河门只留一口古井——观前井,新大猷街走向不作调整,仍从老君庙、古城门遗址上穿过的消息后,于11月15日写了《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应该保留》一文,细述保留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价值和意义。12月4日,《处州晚报》发表了这篇文章。接着浙江省政协《联谊报》记者郑锐来丽采访,写了《丽水百年老街去留勾人心》一文,在12月15日《联谊报》头版头条刊出。两篇文章在网上引起热议,大量网民发贴表示支持。

2008.4  温家宝总理签发了国务院524号令,公布《历史文化名城名镇名村保护条例》。条例规定申报历史文化名城要有两个以上历史街区,丽水城如厦河门老街区保不住,就永远失去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条件,浙江省11个地市所在之地都已是国家级或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唯有丽水还不是。对此,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广局文物处处长姚金善既着急又无奈。他草拟了《一个决策,能决定历史文化名城的得失》文稿,找我商量,希望我能联系社会知名人士出来呼吁保护。我对这篇稿子作了修改充实,改题为《丽水决不能丢失历史文化名城名片——呼吁新大猷街规划避开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于7月2日开始找人签名。只一天时间,就有包括市政府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原全国政协委员蓝光谅,市文联副主席、全国政协委员蓝志龙,在丽浙江省摄影家协会主席吴品禾,丽水市作家协会主席阙迪伟,市政协文史委主任宋根堂,丽水学院副院长吕立汉教授,市委党史研究室、市地方志办公室主任诸葛蓉、市民盟副主委汤家友,市民建副主委梁红,莲都区政协副主席刘宗林等26人签名。次日,我即给市委陈荣高书记、市政府卢子跃市长等领导呈上这分材料。此前,我还单独给卢子跃市长写过信,并附上有关材料5份,请求保留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留住历史文化名城。5份材料分别为:发表在处州晚报文章《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应该保留》,市政协社情反映《新建大猷街要避开老城历史文化遗迹集中区块》、社情反映材料《城市建设听听市民意见要成为一种制度》、《南明湖周边历史文化遗迹的保护和利用》、1935年丽水县城地图照片1张和古城墙保护规划照片1张。

2008.7.9  我在街上碰见《钱江晚报》记者薛建国,给他看了26人签名上书领导的材料,他要去一份,表示拟写一份内参材料上报,让省领导知道这件事。《钱江晚报》于2008年8月12日《内部参考》第121期报了《政协委员等26人联名上书:呼吁保护市区历史文化老街》。

2008.7.9  得知北京解放军总医院松阳籍少将军医程东源教授热心文物古迹保护,松阳白龙堰就是他保的;又得知叶祖青是他的朋友,我下午即去找他。叶祖青和老伴毛才嘉也认为厦河门应该保留,表示要给程东源写信。当晚,叶祖青将写好的信亲自送到我家,嘱我将信连同26人签名材料一起寄去,并叫我把自己写的书也寄几本去让他了解。

2008.7.24  收到北京程东源同志寄来他给市委书记陈荣高一封信的复印件。附信说:“以您为代表的家乡人民对文物的尊重令人感动,很值得学习。但愿能如百姓之愿!祝成功!”

2008.8.28  浙江省政协《联谊报》在“议政特刊”全文刊出26人上书材料《丽水决不能丢失历史文化名城名片》。

2008.9.22  考虑丽水中学现操场是1985年新做的,老操场原在东边,后造了宿舍,现东边的房子都要拆迁,老操场旧址可以归还。我向市政协写了《建议规划新做大马路改从丽水中学前面经过》的材料,并附了示意图纸。说明这样改线,不但保护了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还可让丽水中学重建南边大门,恢复历史原貌,一举两得。

2008.9  市政协文史委组织对丽水市区历史文物保护情况进行调研考察,9月28日在《丽水市区历史文物保护情况调研报告》中进一步提出了新建街道规划走向北移的建议:“规划的新建街道应坚决避开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建议规划的新建街道改从丽水中学操场经过(现操场为1985年圈地新建,跑道只有300米,标准为400米),这样不仅保住了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保住了大猷街(不需改名江滨路),而且新大猷街从天后宫前面经过,保留了以丽水籍抗倭英雄卢镗命名的卢镗街,并有助于丽水中学新建标准操场,还有利于展现这所百年名校的历史风貌,可谓一举多得,切实可行。”

2008.10.7  给市政协报社情民意信息《我市应积极申报省级历史文化名城》,市政协于2008年10月7日第35期(总389)《社情反映》以政协文史委反映上报。再次建议留住厦河门,留住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一个硬件。

2009.1  市政协全会期间,本人就保护厦河门之事再次在讨论小组发言,提出政府工作报告的“六城联创”要加一“创”,即加进创建历史文化名城,成“七城联创”。这个建议被写进会议简报。在会议期间,我找市政协委员诸葛蓉商量,请他写份提案,他立即答应,于2009年1月8日写了《建议将大洋路东侧新大猷街线型北移,移至行春门瓮城遗址以北,以保住夏河门历史街区》,市政协全会予以立案,编号151号。

2009.1.15  诸葛蓉同志以个人名义给市委书记陈荣高写信,信中对领导恳切地说:“将新大猷街线型北移,移至行春门瓮城以北,即北移一段。这样新大猷街照样可做,厦河门又可保住,争取申报历史文化名城又有希望,一举三得。”

2008.3.13  在市人大受省人大委托,为文化遗产保护“一法六条例”实施情况调研而召开的我市相关专家、学者和热心人士参加的座谈会上,我再次就丽水做新大猷街要毁掉千年老君庙遗址和处州府城行春门遗址问题请求省人大关注,并能促成省文物局派专家来丽作评估。

2009.4.24  《钱江晚报》以整版篇幅发表记者薛建国写的报导《丽水憾失千年古街》。

2009.4.27  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出现重大转机。市委书记陈荣高率常务副市长沈仁康、分管城建的副市长叶朝丐以及人大、政协相关人员和相关的城建、文化、土管、民宗等部门领导到厦河门调研之后,在行政中心大楼举行会议专门作了研究。晚上,丽水电视台经济生活频道在新闻栏目《瓯江报导》头条新闻作了报导。看了电视,就感受到厦河门有望保住了。晚上9时多,诸葛蓉来电话,相约立即去小水门防洪堤边上茶楼相聚。同聚的还有市文化广电新闻出版局文物处处长姚金善和在第一线守护的业余文保员武巧莲。诸葛蓉同志说了在《钱江晚报》发表文章之前市领导就已作出决策的事。姚金善同志详细讲了参加陈书记调研活动和参加下午会议情况。四个保厦河门的“铁杆老保”像过节一样兴奋不已。认为做成这件事,为丽水留住申报历史文化名城的资格,留住这处古处州历史文化街区,对今后丽水的发展至关重要,领导能转过来,也是千秋功德。姚金善处长表示明日即叫人去挖古城门墙基。

2009.4.28  《丽水日报》头版头条以“科学合理保护历史遗存,传承文化提升城市品位”为题,报导了市委书记陈荣高调研厦河门街区历史文化遗存保护工作。报导说:“陈荣高要求要综合考虑大猷街改线方案的各方意见和各种因素,进一步论证规划方案以示经济、社会与文化效益最优化;要修复好处州府城墙,使南明门与行春门很好连接,更好体现古城墙的历史、艺术和科学价值;要恢复好处州府城街区,通过保护和改造,形成较为完整的历史街区。”

2009.5.20  处州晚报头版头条报导:“为保护江滨文物,新大猷街道路北移,行春门及瓮城将复建,未来丽水江滨,古城墙将沿江而立。”这正是我们文保人士追求的目标。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终于保住。

2009.8.4  丽水市政府第56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市区大猷街道路线型调整方案。2009年8月7日,《处州晚报》作了报导:“市区大猷街道路线型调整方案确定避开行春门遗址。”至此,历时2年的保护厦河门(行春门)历史文化街区所作的努力画上了句号。

厦河门历史文化街区能保下来,是一批热心文物保护的志士仁人的不懈努力和社会广大群众给予大力支持的结果。除了上面大事记中所记的参与工作的几位同志之外,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市政协文史委领导和业余文保员武巧莲。市政协文史委主要领导对这一历史文化街区的保护极为重视。收到我上报的社情民意信息后,很快组织文史委员去实地考察,并以文史委名义上报了《新建大街要避开历史文化集中区块》的信息,二年中共上报有关保护厦河门的材料共有4篇,篇篇都是亲自动笔,运用政协平台直达领导,为这一街区的保护尽了最大的努力。业余文保员武巧莲坚守第一线,不辞劳苦,义务奉献,保护着街区内有文物价值的一砖一石,被钱江晚报记者褒誉为“这个城市的良心”。此外还有处州晚报多位记者始终关注,紧密配合;一批年轻人利用网络发表意见,参与保护,形成合力。厦河门的保护可谓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可以说是一个团队共同努力的结果。相信大家为保护历史文化遗产所作的努力和为之奉献的精神必将为后来之人所传承,今后定会有更多的人关注、投入文物保护工作。

             2010.3.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