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毛传书特辑】处州公园浮雕诞生亲历记

发布日期:2021-04-29 15:44:21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屹立处州公园南北两侧的十块浮雕墙,向人们展示丽水的悠久历史、自然风光和地域文化。笔者是最初策划文本提供者,文本是十个历史文化名人,后来领导意见每个县都要有一块,最后成了现在这个模样。这样,原先没有的县当然高兴,但被去掉的是李邕、秦观、范成大、高则诚四位给处州山河添彩,为中国历史增光的大师级历史文化名人,成了难以弥补的欠缺和遗憾。

最初文本的产生

2005年3月8日,市建设局在处州公园筹建指挥部开了一个小型座谈会,征求对处州公园浮雕的意见。邀请参加会议的除杭州请来的两位设计人员外,有市建筑设计院高级工程师刘小丽和我,还有时任丽水市文广局文物处处长王国平先生(会议将结束时才到)。会议由市建设局副局长、处州公园建设总指挥部总指挥季包献先生主持。他讲了公园设计有十块浮雕,要不要搞?要搞,做些什么内容?有一种意见展示全市山水名胜,如仙都、石门洞等,合适不合适?想听听各位的意见。我发言提出,既叫处州公园,就应反映古处州的悠久历史文化。山水名胜,原生地很近,不能把浮雕做成旅游产品广告牌。可以在处州生活过的历史文化名人为主题,山水名胜作为背景结合在一起。如黄帝乘龙飞天,以仙都为背景;欧冶子铸剑,以龙泉山水为背景;段成式治恶水、秦观丽水行吟、詹南二司马造通济堰,以丽水风光名胜为背景。还应有一个反映处州历史沿革的标志性东西。设计者和与会者都赞同我的意见,确定十块浮雕总的主题为处州山水人文和地域文化。我答应由我尽快草拟一个文本。

因为时间紧,我手头有资料,第二天我即写出文本稿《处州公园浮雕设想》。十块浮雕,十一个历史名人构成图画。每幅都以人物为主题,山水名胜为背景。人物的选择除了人文始祖轩辕黄帝、铸剑大师欧冶子之外,鉴于处州公园地点在市行政中心大楼前面,我考虑了三条标准:首先是历史文化名人;第二是在处州做过官,任过职;三是有政绩、有口碑。应是外地人有认同感,本地人有自豪感的对祖国、对处州有过重要贡献的历史人物。我选了南北朝萧梁天监年间(502-519)建造通济堰惠及千秋万代的詹、南二司马;任过栝州(处州曾改栝州)司马和刺史的唐代大书法家李邕(678-747);曾任处州刺史,在任内治理恶溪,变恶溪为好溪的唐代文学家段成式(?-863);曾被贬处州监酒税,在处州留下千古绝唱词作《好事近》、《千秋岁》的北宋大词人秦观(1049-1100);南宋著名诗人,曾任处州郡守,在任内建平政桥,修通济堰,造莲城堂的范成大(1126-1193);元代著名戏剧家,曾任处州录事,在处州姜山悬藜阁创作《琵琶记》的高明(1305-1359);明代著名戏剧家,曾任遂昌知县的汤显祖(1550-1616);明代著名文学家、军事家,曾任处州总管府判的乡贤刘基(1311-1375)。十幅画的题目是:

1. 黄帝乘龙飞天;

2. 欧冶子铸剑龙泉;

3. 詹、南二司马筑通济堰;

4. 李邕处州翰墨缘;

5. 段成式治恶溪;

6. 范成大造平政桥、修通济堰;

7. 秦少游处州行吟;

8. 高明姜山撰写《琵琶记》;

9. 汤显祖在遂昌;

10. 刘基石门洞读书。

每一题都写了人物介绍和山水背景,似连环画的脚本,便于设计者创作。

文本打印后,市建设局即电传给杭州设计单位杭州建境环艺雕塑公司负责设计的孙彦鸿先生。同时我给市政协当时提案委员会主任陈云飞先生看了,他认为设想很好,可作为政协信息先报给领导,让领导了解情况,心中有数。于是我改题为《关于处州公园浮雕内容的建议》,加了一段开宗明义的话,作为社情民意信息材料由莲都区政协上报市政协。市政协于2005年3月31日第3期(总215期)《社情反映》刊出,上报市委、市政府领导。此间,我还接到杭州负责设计的孙彦鸿先生电话,对文本的构想很满意。我个人还单独送给刘小丽看,同时广泛征求地方上了解丽水历史的老同志、老先生的意见,大家都认为文本概括浓缩了处州历史文化。作为处州公园十块浮雕的内容很合适。

每个县都要有一块所作的调整

文本得到市建设局领导的肯定。后来市委、市政府有关领导指示处州公园是全市人民的公园,十块浮雕的内容要全面反映,各个县的内容都要有。于是属于处州府,即市所在地的七位历史名人只留下三位,一位段成式作市本级,另二位造通济堰的詹、南二司马归莲都区。其余四位李邕、秦观、范成大、高明便被删去了。尚缺云和、景宁、松阳、庆元四县没有符合三条标准的历史文化名人,用什么内容补上呢?考虑再三,松阳选宋代女词人张玉娘、庆元菇神吴三公,景宁畲族风情,云和先推辛亥革命名人魏兰,后是玩具城、仙宫湖。考虑魏兰是近代的,玩具城是现代的,仙宫湖勉强可以作为瓯江文化内容凑合。初步确定后,设计单位画了设计草图来丽。市建设局副局长季包献请我当顾问,要我陪同两位设计人员,携图去松阳、遂昌、龙泉、庆元、景宁等县(市)征求意见,了解情况。5月12日从丽水出发,飞车跑了四天,上午松阳,下午遂昌,连夜赶龙泉住宿,次日上午龙泉开会听意见,下午即去庆元,庆元活动一天,第四天经景宁回丽水。为了增加设计人员感性认识,看了松阳延庆寺古塔,遂昌汤显祖纪念馆,庆元香菇博物馆,上了龙泉凤阳山。所到县都听取园林文化界人士的意见,感到收获很大。如在遂昌座谈会上,与会美术界人士对画稿持否定态度,认为创作者不了解汤显祖,不了解《牡丹亭》,不了解《十番》古乐。提出画稿上的汤显祖,头上戴的、手上拿的都不符合那个朝代作为县令的汤显祖。为画稿的修改提供了宝贵的意见。最后定稿,一一作了纠正。

文字说明的“难产”

浮雕说明文字的撰写,应该说是一件比较简单的事,因为每一幅画的主题我的文本都已写清楚。未料到这每块浮雕百把字的说明文字,却成了一个难题。第一稿是7月27日我在温州女儿家写的,是市建设局徐军龙先生打电话要我写。当时我策划文本带在身边,很快就写好传真给他。我这一稿文字简明扼要,通俗易懂。每幅字数限在150字之内,且都有主题。之后他们又请丽水师专赵治中老师写了一稿。赵老师这一稿文字长些,且多文言,不易懂。接着又叫相关的各个区、县各自写,由市方志办综合。2005年9月8日市政府在五楼会议室召开浮雕文字评审会,时任副市长黄文秀和副秘书长钭革非参加。参加评审的主要是“名人南明”专家组成员,有吕立汉、赵治中、吴克裘、吴刚戟等。会上评的综合稿,文字更长,且更说不清楚,没有被通过。最后研究决定由专家组分工写。仙宫湖这一条分给了我。我提出用瓯江文化角度写,大家同意我的意见。2005年9月14日,市政府再度召开专家会议,研究浮雕文字稿。这一稿由于是专家分工写,政府归纳而成,标题、文字格式都不统一,且连主题都变了,如“詹、南二司马筑通济堰”只剩“通济堰”三字,成了介绍通济堰的文字。云和依旧是仙宫湖和玩具城。我在会上再三提出“詹南二司马筑通济堰”不能写成通济堰介绍,大家意见就是统一不起来。一是认为两个人物无详实史料。二是画面上有宋代三洞桥,不能只有二司马。三是什么通济堰的名字是后人取的,连专家都统一不起来了。最后由市政府文化处胡和平先生综合意见,再作改写。后来就成了现在刻在浮雕墙后面那些文字,多是风光名胜和特产介绍,没有主题了。只有我把仙宫湖作瓯江文化写的这一条基本被用上。

此外还有处士亭内的《处州碑记》也在我的文本创意之内,我草拟了一篇通俗文稿,简要介绍处州的来历和处州十县的形成。赵治中老师也有一篇。评审会上有人提议请杭州浙江古籍出版社王翼奇先生写,大家表示赞同。现刻在碑上的就是王先生的作品,付了一万元稿酬。文章写得很好,只是用的是文言文,能看懂的人太少了。

经历处州公园浮雕诞生的过程,让我深深感叹,要做好一件事,实在是太难了。





2007.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