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老竹镇与丽新乡位于丽水市区西北部,地处莲都、松阳、武义三县(两市)交界的三角地带,是畲族聚居区域,面积约164.85平方公里,区域总人口2.68万,其中畲族人口0.56万(占总人口20.9%)。乡镇距离市区约25公里,在丽水市区30分钟交通圈范围内。
未来随着丽水机场、衢丽铁路、S321省道等区域交通的改善,丽新老竹片区对外交通联系将更加便捷。作为“竹柳新桥”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的丽新老竹两个乡镇有什么?缺什么?要什么?如何紧紧抓住交通变革带来的发展机遇期,发挥现有优势,补齐短板,加快该片区高质量绿色发展就是摆在我们面前迫切需要思考和解决的问题。
一、丽新老竹片区的发展优势
1.民族文化优势。一是政策优势。丽新乡和老竹镇均是少数民族乡镇(全省18个,全市7个),省、市、区三级每年给予合计350万元的转移支付资金,且有省级部门与发达县市结对帮扶多年,政策优势明显。2020年该片区被省民宗委纳入“竹柳新桥”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核心区创建试点。二是文化优势。畲族文化传承千年,有着深厚的民族文化底蕴。以“竹柳新桥”畲族三月三庆典活动为品牌的民族文化活动载体日趋成熟,已经连续举办二十七届(第二十八届因疫情暂缓举办)。还有二月二“千叟宴”“沙溪之夜”“畲乡村晚”等特色文旅活动,每年吸引大量市民及外地游客参与。
2.交通区位优势。一是区位优势。该片区位于“一带三区”建设中心区域,东南为莲都核心带、西北为松遂特色发展区,南边为丽水经济开发区核心带和碧湖新城,北边与武义交界。二是交通优势。衢丽铁路在丽新乡设东西岩站,站房面积为4000平米,结合莲都区城市总体规划,东西岩站土地综合开发地块规模765.02亩。衢丽铁路是浙江省“大花园”运输通道建设的支撑性工程,是温州港货物集疏运的重要后方运输通道。规划中的小安到巨溪、老竹、丽新的高等级公路建设、两龙高速碧湖互通至丽新的公路、仙居至景宁公路岩泉至老竹段等项目,将有效扩大该片区的半小时交通圈,成为名副其实的交通枢纽。
3.生态旅游优势。一是生态优势。区域内森林覆盖率达83%,水环境质量基本在二类水以上,宣平溪和虎迹溪穿流而过,山水林田湖草要素齐全。二是旅游资源优势。有国家AAAA级风景旅游名胜区东西岩景区,有月亮湖美称的黄岭上水库,还有南乡革命纪念馆等红色旅游资源。三是生态产品优势。茶叶、莲子、油茶、水果等特色农业产业逐步发展壮大。丽新乡还是国家生态价值产品实现机制丽水市试点乡镇,生态产品价值转化通道逐渐被打通。
二、丽新老竹片区发展存在的问题
1.缺主导产业。突出表现为二三产业比重偏低,支柱、特色产业优势不够明显,比较优势不突出,产品附加值低,支撑力、带动力弱,存在着没有特点就是最大特点的情况,与乡村振兴的总体要求尚有较大距离。目前,该片区仅有丽新交投矿业1家规上企业,工业基础薄弱。
2.缺发展合力。尽管区乡指办已于2020年出台了丽新老竹乡村振兴示范带总体实施规划和创建方案,但各有关部门尚未真正形成强大的推进合力。同时,在“跑部进厅”向上争取政策方面对接力度不足,成效欠佳。在充分发挥省农业农村厅、省住建厅等结对帮扶主体的项目资源优势,获取更大支持与帮助上还有较大的提升空间。
3.缺发展空间。土地要素是制约该区域加快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丽新老竹片区平原地带多为农保地,发展空间受限较多。工业、现代服务业等产业空间布局较少,产业带动力弱。
三、加快丽新老竹片区高质量发展的几点建议
(一)坚持跨山统筹,强化规划引领。首先,要推动多规合一。推进乡村振兴示范带建设规划与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农业旅游发展规划、特色产业培育规划等有机衔接,围绕高铁小镇建设高起点、高标准制定片区专项规划,积极构建统筹融合发展新机制。其次,要协同发展。围绕加快发展高铁经济,依托“两横两纵一环”高等级交通,推动丽新镇区功能向丽新站点迁移,加快老竹镇区向丽新方向发展,形成一体化布局和协同发展。三要拓展空间。要深化国土空间布局,积极争取省级民族乡村振兴示范带创建等专项扶持政策,有效解决制约发展的土地、资金等要素问题。
(二)坚持项目为王,强化投资拉动。一是谋好项目。依托高铁小镇建设,积极谋划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等项目。依托东西岩景区和宣平溪流域水资源优势,积极谋划生态旅游项目和运动康养项目。依托省直部门结对优势,积极谋划农业产业项目(做大做强茶叶产业、莲鸭共生等特色农业项目)和小城镇基础设施项目。二是扩大招引。立足丽新老竹片区产业基础和民族乡镇税收优势,围绕商贸物流、现代服务业、特色农业、生态旅游、文化创意、运动康养等项目,实施精准招商。补齐生态农产品加工产业链条,推动工商资本投资茶叶、油茶等农产品深加工企业落户丽新老竹。三是深化合作。深化山海协作和结对帮扶,探索建立以资金、项目帮扶向渠道、市场帮扶转变的新型合作机制。立足“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推动达发地区先进制造业、国际贸易、港航物流等方面先行优势,与该片区生态农业、文旅康养等方面比较优势相结合,引导双方企业在产业合作领域开展双向投资、双向研发、双向培育。加快丽新马村山海协作项目成果转化,推进宣平溪流域生态旅游发展。
(三)坚持弘扬文化,强化特色打造。充分发挥民族文化这一最鲜明特色,加快推动区域品牌建设。一是推进特色农业。农业农村、经商等部门要设立专门资金,用于全区畲族文化品牌培育。立足山耕品牌,植入民族元素,丰富区域特色农产品内涵。例如将该片区的茶叶、白莲、油茶等主导农产品进行统一包装设计,统一品牌打造,统一宣传推介。二是推进特色文旅。围绕畲乡文旅风情镇建设,推动文旅、红旅融合发展。加快推进东西岩景区大门南移项目招引,做强景区核心竞争力。深挖新屋红色文化,谋划南乡革命纪念馆的整体提升,串联三岩寺红军洞等红色资源,结合红色营地,打造富有特色的红色体验旅游路线。做足沙溪村、咸宜村两个国字号少数民族特色村寨文章,积极探索“竹柳新桥”三月三活动市场化运营机制,不断扩大畲乡旅游影响力和覆盖面。三是推进康养产业。积极谋划建设中草药(健康膳食)养老养生园,依托生态优势和田园农事体验基础,加快养老医疗产业布局,推动养老经济项目落地。
随着高铁时代的即将到来,丽新老竹片区已然站在了高质量发展的历史新起点上。只要我们将以此为契机,按照勇当丽水“发展头雁”“创新标兵”“实干先锋”的总要求,紧抓发展机遇,认真谋划好一个规划、形成一套机制,打好一个品牌,大抓落实、务实苦干,就能实现丽新老竹片区高质量发展,使其成为东南沿海地区乃至全国民族乡村振兴的排头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