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作为丽水唯一市辖区,是丽水市地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交通中心。近年来,莲都区以“三大莲都”建设为核心,坚定不移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发展之路,全区经济得到较好发展,结构更趋合理,但发展速度趋缓,如何在复杂多变的国际国内经济环境中顺利实现转型升级,助推莲都区经济健康快速发展是当前面临的重大问题。本文试着通过分析莲都区十二五以来经济发展现状、形势及存在的困难和问题,对加快莲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提出初浅建议。
一、莲都区经济发展现状和形势分析
“十二五”以来,我区经济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新的重大成就,区域经济综合实力显著增强,服务业首位经济地位凸显,经济结构逐渐调整,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显著提高,城乡面貌发生深刻变化,社会各项事业繁荣发展,人们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统计数据显示,“十二五”以来莲都区经济总量在逐步增大,除固定资产投资,其他经济指标增幅均呈回落趋势,其中GDP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2.4和4.1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2.6和6.9个百分点;工业总产值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7.8和12.5个百分点;服务业增加值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1.6和2.7个百分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2.1和6.8个百分点;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0.2和5.6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速2013年比2012年、2011年分别回落0.7和2.0个百分点;三次产业结构更趋合理,服务业比重逐步上升,城乡收入差距进一步缩小,稳增长、调结构、促改革、惠民生,产业转型升级成效初显。(表1)
表1: “十二五”以来莲都区各指标情况 | |||||||||
指标 |
2013年 |
2012年 |
2011年 | ||||||
实绩(亿元) |
同比增速(%) |
实绩(亿元) |
同比增速(%) |
实绩(亿元) |
同比增速(%) | ||||
GDP |
249.15 |
7.0 |
232.15 |
9.4 |
208.62 |
11.1 | |||
三次产业结构 |
6.5:42.0:51.5 |
6.6:43.4:50.0 |
6.7:43.6:49.7 | ||||||
农业总产值 |
24.29 |
6.7 |
22.77 |
9.3 |
20.82 |
13.6 | |||
工业总产值 |
447.29 |
2.8 |
434.94 |
10.6 |
404.14 |
15.3 | |||
服务业增加值 |
128.29 |
8.5 |
116.21 |
10.1 |
103.80 |
11.2 | |||
固定资产投资 |
159.98 |
21.5 |
131.65 |
23.8 |
106.34 |
18.2 |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50.58 |
13.4 |
139.09 |
15.5 |
120.47 |
20.2 |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12283 |
13.3 |
10841 |
13.5 |
9551 |
18.9 |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1008 |
10.4 |
28087 |
11.1 |
25278 |
12.4 |
注:GDP、服务业增加值增速为可以,其他均为现价增速。
2013年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249.15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增长7.0%,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2个百分点;农业总产值24.29亿元,同比增长6.7%,与全市增速持平;工业总产值447.29亿元,同比增长2.8%,低于全市平均水平12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实现工业总产值84.6亿元,同比增长20.8%;固定资产投资159.98亿元,同比增长21.5%,高于全市水平0.6个百分点,其中区属实现固定资产投资90.25亿元,同比增长38.1%;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50.58亿元,同比增长13.4%,低于全市平均水平2.0个百分点;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和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分别达31008元、12283元,同比分别增长10.4%、13.3%,基本与全市持平,城乡收入差距从上年的2.59:1缩小为2.52:1。
莲都区土地面积1502平方公里,仅占丽水市总面积的8.7%,2013年常住人口46.08万人,占全市总人口的21.7%,人均生产总值54205元,高于全市平均水平,GDP总量占全市25.3%,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占全市35.8%,服务业增加值占全市32.0%,两个收入总量均高于全市平均水平。(表2)
表2: 2013年莲都区各经济指标及全市占比
指标 |
2013年 | ||||
莲都区总量(亿元) |
莲都区增幅(%) |
全市总量(亿元) |
全市占比(%) |
全市平均增幅(%) | |
GDP(初步核算) |
249.15 |
7.0 |
983.08 |
25.3 |
9.2 |
三次产业结构 |
6.5:42.0:51.5 |
8.6:50.6:40.8 | |||
服务业增加值 |
128.29 |
8.5 |
400.56 |
32.0 |
8.0 |
人均生产总值(常住,元) |
54205 |
6.4 |
46383 |
— |
9.1 |
农业总产值 |
24.29 |
6.7 |
129.68 |
18.7 |
6.7 |
工业总产值 |
447.29 |
2.8 |
2195.51 |
20.4 |
14.8 |
#区属工业总产值 |
84.6 |
20.8 |
2195.51 |
3.9 |
14.8 |
固定资产投资 |
159.98 |
21.5 |
570.42 |
28.0 |
20.9 |
#区属固定资产投资 |
90.25 |
38.1 |
570.42 |
15.8 |
20.9 |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 |
150.58 |
13.4 |
420.80 |
35.8 |
15.4 |
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元) |
12283 |
13.3 |
10024 |
— |
13.2 |
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元) |
31008 |
10.4 |
29045 |
— |
10.4 |
常住人口(万人) |
46.08 |
— |
212.2 |
21.7 |
— |
二、制约莲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主要问题
近年来,在区委、区政府高度重视下,大平台、大项目、大统筹等措施逐步得到落实,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运行平稳。但经济社会发展还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突出表现为:产业层次偏低的问题依然存在,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政策处理、土地、资金等制约依然突出,经济发展活力还需增强;干部“四风问题”不同程度存在,公务人员的服务能力、决策能力、执行能力与现实需求还有差距,机关干部作风不够扎实等等。
(一)经济转型升级任务仍然艰巨。一是服务业转型突围困难重重。2013年,全区服务业比重达到51.5%,服务业首位经济的格局已经初步显现,但服务业内在结构中非营利性服务业比重过大的问题仍然不容小觑,2013年莲都区非营利性服务业占服务业增加值比重达30.2%。行政事业整体行业增长缓慢,必然会影响全区服务业的增长。传统消费增速有所放缓。2014年前三季度,我区石油及制品类商品零售额同比增长2.7%,增速比上年同期和上半年分别回落8个和1.9个百分点,受石油及制品类消费的快速降温影响,我区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11.7%,比去年年底回落1.7个百分点。文化产业合作交流、产业服务、人才培养引进、形象宣传等软实力平台建设仍需加强。新兴产业的培育力度需进一步加大,我区生态农业、生态旅游和休闲养生(养老)产业、电子商务、节能环保等产业发展规模较小。二是工业经济发展滞后。第一,融资难度加大。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影响和制约着中小企业的进一步发展。一方面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的政策扶持力度不够,另一方面中小企业经营稳定性差,可用于抵押担保的资产不足,信用等级低,银企关系恶劣等因素造成中小企业融资难度加大。第二,生产成本增加。原材料价格不断上涨、用工成本不断上升、运输成本不断提高等都是困扰企业经营的种种难题。第三,企业创新能力不强。我区传统制造业多数处于产业链低端,产品附加值不高,核心竞争力不强,企业自主创新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转型升级任务依然艰巨。
(二)机关干部作风不够扎实。当前,我区正处于加快发展、营造和谐稳定发展环境和为“十二五”攻坚的关键时期,是全面深化改革的开局之年,是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的深化之年,形势复杂,任务繁重,但仍有少数机关干部在作风建设上存在不少问题,有的甚至比较突出。一是宗旨大局观念意识淡薄,缺乏民本思想和责任意识,在其位不谋其政、不尽其责,遇事推诿扯皮,有利的就执行,不利的就不执行。二是改革创新精神不足,思想守旧,惰性严重,明哲保身,工作缺乏主动性和紧迫感。三是作风漂浮、脱离实际,只有“唱功”没有“做功”,执行力不足,干事虎头蛇尾,不真抓实干,甚至热衷形式主义。四是工作粗放、工作本领不强,不讲标准、不讲效率,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标准不高、得过且过。五是纪律松弛,擅离职守敷衍塞责,不作为甚至以权谋私乱作为,违反机关禁令,办事效能低、服务质量差。
三、深入推进莲都区域经济科学发展的对策建议
(一)突出经济转型,全面构建生态产业新体系。一是以高新技术先进制造业为龙头,加快提升工业竞争力。牢固树立绿色GDP、生态工业理念,努力把生态环境优势转化为生态产业优势,把生态产业优势转化为生态经济优势。落实“四换三名”等转型升级举措,鼓励企业加大技改投入,优先发展先进装备制造、生物医药、节能环保、新能源等新兴产业;引导企业运用信息化技术对传统设备、工艺进行改造提升。二是以生态服务业为主体,加快壮大服务业规模。立足于莲都区现状和经济发展水平,大力发展各类生产性和生活性服务业,促进服务业与新型城市化的融合发展。完善电子商务统计体系,支持传统优势产业发展电商,促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以“电商换市”推动我区经济转型升级。要进一步完善服务业发展环境,出台相关服务业发展规划,明确服务业发展目标、思路和重点领域,实现服务业产业链的整体发展。从财税、信贷、土地和价格等方面进一步完善促进现代服务业发展政策体系,加快制定我区加快生态服务业发展实施办法,着力培育生态服务业成为主导产业。三是做大做强生态休闲文化产业。把生态休闲养生(养老)产业和文化特色产业作为生态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有力支撑。深化“五养”行业标准的研究与制定,加快养生文化园等养生(养老)基地和养生乡村建设,科学整合辖区资源,积极推出各具特色的观光型、体验型、避暑型养生(养老)项目。加快文化产业园区集聚化、特色化建设,推进古堰画乡油画产业基地等重点文化产业项目,培育特色鲜明的文化点。四是加快提升生态旅游经济。明确生态旅游业是第一支柱产业的战略定位,推动“旅游全域化”发展,推动更多的旅游景区、度假区提升“晋级”,深化瓯江风情旅游度假区规划,细化古堰画乡景区功能分区规划,做亮“美丽乡村”品牌。加大旅游对外宣传推介,提升旅游服务水平。五是以生态农业为方向,加快彰显农业产业特色。狠抓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农业现代园区建设。转变农业发展方式,实现农业经济、社会、生态效益协调发展。提升水果、蔬菜、畜禽、食用菌等传统主导产业效益,推动“两白一黄一草一鲵”等生态特色产业提升规模。推进农产品质量安全可追溯体系建设,全力打造生态农业区。
(二)突出职能转变,全面打造全面发展新队伍。一是塑造勤政为民形象。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省委“六个严禁”,坚持“群众想什么,我们就干什么”的理念,把满足群众的需求、解决群众反映的问题、让群众满意作为努力方向,立说立行、见诸行动,让群众看到实实在在的成效和变化。二是提升政府执行能力。深化政务公开和信息公开,加强行政执法监督和行政复议,切实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稳步推进新一轮机构改革,优化机构设置,理顺权责关系,提升服务效能。制定并不断完善政府工作目标责任制和监督检查考评机制,推进政府工作项目化、项目目标化、目标责任化、责任考核化。三是切实加强廉政建设。深入开展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坚决整治“四风”问题,扎实推进惩防体系建设,严肃查处各类违法违纪案件,打造一支“想干事、肯干事、会干事、干成事、不出事”的机关干部队伍。
课题负责人:戴旭伟
主要参与人员:王 洁 王恩莹 蓝 芳
执笔: 赵群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