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统计局 >统计数据 >专题调研
首页
莲都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索引号:      发布机构:      发布时间: 2020-09-09 09:14:11
 服务业是指除第一、第二产业外的其他各业,亦称第三产业,其发展水平是衡量生产社会化程度和市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与其它产业相比,服务业潜在需求大,发展空间广阔,在拉动经济增长、扩大就业等方面的作用越来越突出。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显示,改革开放以来,莲都区(即丽水市区)服务业已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深刻认识当前莲都服务业发展的现状与问题,对加快服务业的发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由于受有关历史数据难以考究限制,势必存在一些不足,本文主要根据2004年经济普查资料对莲都区的服务业发展状况做阐述和分析。
莲都区服务业发展的现状
  近些年来,莲都区在继续发展批发零售贸易业和社会服务业等传统产业的同时,规范和发展金融、保险业;引导房地产业健康发展;积极发展旅游、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产业;改革管理体制,建立适应市场竞争的运行机制等等。政府部门制定了一系列发展服务业的计划和政策,使莲都区服务业稳步增长,显示出以下五个方面特点:
  一、在国民经济中比重不断扩大,促进了三次产业结构的优化调整与升级
  2004年,莲都区服务业全年完成增加值 32.51 亿元,约相当于1978年的16.5倍。1978年莲都区三次产业增加值构成为50.8:22.2:27,到2004年构成变化为11.8:41.0:47.2,三次产业结构由“一三二”转变为“三二一”,服务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逐步提高,已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从业人员不断增加,成为社会就业的主渠道
  2004年底,莲都区服务业从业人员8.24万人,是1978年的4.4 倍。服务业从业人员占全部从业人员的比重为39.3%,与1978年相比提高了22.1 个百分点。1978年以来全区从业人员共增加 10.9 万人,其中服务业吸收了6.7万人,占61.4%。1978年莲都区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比为68.1:14.7:17.2,发展到2004年,三次产业从业人员构成为38.3:22.4:39.3。服务业已经成为吸纳劳动力就业的主渠道,为农民转产转业,减轻社会就业压力做出了贡献。
  三、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发展后劲不断增强
  2004年莲都区服务业限额以上固定资产项目投资达 17.59亿元,占总投资额的36.0 %。“十五”期间莲都区固定资产累计投资232.78亿元,其中服务业(限额以上项目)累计投资143.57亿元,占61.7%。服务业固定资产投资的快速增长,投资规模的不断扩大,为“十一五”期间服务业进一步发展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四、传统服务业稳步发展,服务水平持续提高
  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规模明显扩大。2004年末莲都区共有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539个,就业人员5966人,全年销售额45.76亿元;批发零售业个体户8691户,就业人员14648人,营业收入达19.92亿元。2004年末,莲都区住宿和餐饮业法人单位60个,就业人员2433人,全年营业额1.56亿元;住宿业个体户462户,就业人员1211人,营业收入4700万元;餐饮业个体户1609户,就业人员5742人,营业收入2.61亿元。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继续发展。2004年末莲都区拥有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法人单位55个,就业人员4860人;交通运输业个体经营户2269户,就业人员3332人。全年莲都区公路、水路货运周转量102279万吨公里,增长27.6%。公路、水路客运周转量39751万人公里,减少2.5 %。铁路货运量 114.16万吨,增长21.9%,客运量56.18万人,增长24.0%。2004年底莲都区拥有邮政局(所)19处,全年邮政业务收入 2474 万元。
莲都区2004年服务业增加值构成表   单位: 万元、%
行      业
增加值
各行业所占比重
合  计
325132
100.0
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
23135
7.1
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
25383
7.8
批发和零售业
46358
14.3
住宿和餐饮业
13105
4.0
金融业
41602
12.8
房地产业
30170
9.3
租赁和商务服务业
22420
6.9
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质勘查业
13612
4.2
水利、环境和公共设施管理业
2865
0.9
居民服务和其他服务业
8348
2.6
教育
34031
10.5
卫生、社会保障和社会福利业
21834
6.7
文化、体育和娱乐业
4470
1.4
公共管理和社会组织
37799
11.6
 
  五、现代服务业正不断形成并快速发展,服务层次不断提升
  传统的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保持较快发展的同时,金融保险业、科学教育事业、社会服务业及新兴的服务业正成为莲都区现代服务业发展极具潜力的新兴行业。
  ——金融、保险业规模扩大。2004年莲都区金融业法人单位28个,从业人员5620人。年末莲都区金融系统存款余额103.0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8.5%,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47.68亿元,比上年末增长6.7%。贷款余额112.34亿元,比上年末增长17.5%。共有保险公司 8家,保险市场已初步形成多家保险公司竞争的格局。全年莲都区保费收入3.06亿元,增长1.7%,已决赔款11560万元。
  ——教育文化事业全面发展。2004年莲都区从事教育的法人单位125个,就业人员6308人。莲都区高等学校在校学生15615人,成人高等教育学校在校学生3657人;普通中学在校学生2.23 万人;小学在校学生3.03万人。义务教育学龄人口入学率达99.99%,初中升学率99.72%。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为社会培养和造就了大批高素质的人才,提高了就业者的素质,优化了劳动力就业结构。
  ——旅游产业日趋旺盛。2004年莲都区拥有旅行社8家,旅游接待人数由2000年的39万人次增加到2004年的85万人次,增加1.2 倍,旅游总收入也由2000年的1.66亿元增加到2004年的4.68亿元,增长了1.8倍。
  ——房地产业迅速崛起。近几年,随着城市建设步伐的加快,莲都区房地产业迅速崛起,步入一个快速发展的轨道。2004年莲都区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企业有 95 家,从事房地产开发的人员有 1807 人。2004年莲都区完成房地产开发投资12.49亿元,比2000年增长2.65 倍。2004年底莲都区城镇居民人均住房使用面积已达21.9 平方米。
  ——信息产业实现了跨越式发展。2004年莲都区邮电业务收入3.52亿元,是2000年的 1.5 倍。年末本地电话用户(含小灵通)达16.11万户,比2000年净增9.61万户,主线普及率由2000年的 15 %上升为37%。年末移动电话用户达25.92万户,比2000年净增20.78万户。国际互联网用户3.44万户,净增 2.74 万户。
莲都区服务业发展存在的问题
  虽然近年来莲都区服务业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总体来说服务业发展仍相对滞后,存在总量不足、就业不够充分、结构不尽合理、市场化程度较低、竞争意识不强等问题。
  一、 总量仍显不足,发展水平有待提高
  2004年莲都区服务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虽然达到47.2%,略超英克尔斯现代化标准(45%以上)。这并不代表莲都区经济已经达到现代化水平,因为莲都区整个经济总量不大,二产水平也不高,因此三产比重显得较高。必须注意到,发达地区中高比重的服务业是以第一、二产业的极高生产率为条件的。与西方发达国家60%—80%的水平相比,更显较大差距。长期以来,服务业的许多领域被当作非生产活动,思想上不够重视,政策上不够倾斜,而且社会保障体系不够健全,人们不得不居安思危,影响了服务性消费需求,这些都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二、结构不尽合理,产业层次有待提升
  莲都区的服务以劳务型服务为主智力型服务比重低;产业较为分散,服务业链条不长;服务品种不丰富,服务业的科技含量不高,计算机研发和应用业、投资咨询业等现代服务业发展缓慢;服务业企业规模不大,缺乏大型骨干企业,市场竞争较差,整体层次有待提升。社会服务业发展滞后,莲都区社会服务业占服务业的比重为11%,不仅远低于发达国家平均水平,与发展中国家韩国、印度相比,也相差约十个百分点。
  三、市场化程度低,发展环境有待优化
  由于市场机制不健全,众多服务业行业形成事业单位管理体系,竞争不够充分,市场化程度都比较低,行政管理色彩重,行业准入限制多,市场准入的障碍比较严重,使得一部分潜在的服务业需求不能得到实现。目前有些传统服务业,如批发零售贸易餐饮业、交通运输业和部分社会服务业市场化程度还是比较高的,不存在垄断问题,准入门槛也不高,但在实际工作中,仍存在着多头收费、收费过高等问题。这些名目繁多的收费,使一些小本经营的创业者特别是下岗失业人员望而生畏、不敢进入,既不利于促进民间投资、扩大内需、增加就业,也容易滋生腐败,损害党和政府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在鼓励经济发展的土地、税收、信贷、能源以及其他方面的政策措施中,偏重鼓励投资而不是消费、偏重鼓励工业而轻视服务业的问题依然存在。要素资源价格上,服务业明显高于工业,高成本投入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服务业的发展。
莲都区服务业发展的潜力
  虽然莲都区服务业发展过程中还存在诸多问题和困难,但同时也应该看到莲都区服务业发展还有其自身的优势和潜力。
  一、宏观背景为发展服务业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党的十六大明确提出,要“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经济全球化、全球经济信息化、国内经济社会发展加快等,为发展现代服务和改造传统服务带来了新的机遇,服务业发展趋势是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现代服务的比重将逐年增加。
  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和城乡消费的较大差距为服务业拓展新的发展空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居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居民服务消费需求将从基本的生存资料过渡到发展性资料和享受性资料,教育、文化娱乐、旅游、医疗保健、交通通讯、居住等支出将明显上升,将给面向居民消费的现代服务业发展带来更大的空间。
从城乡差距看,2004年莲都区城镇居民家庭平均每人消费性支出10391元;农村居民家庭平均每人3314元。城乡居民之间的消费性支出的差距很大。随着城市化建设尤其是小城镇建设步伐的加快,城镇人口会大幅度增加。同时,随着各项增加农民收入政策措施的落实,农民的收入会稳步增长。必将推动全社会消费水平尤其是服务性消费水平的提高,促进服务业的发展。
  三、地理区位和生态上的优势为服务业提供了强实的发展平台
  莲都区位于浙江省西南部,浙江第二大河——瓯江中游,距东南方向的温州市121公里,距北面的金华市122公里。莲都区是丽水市政府驻地,是丽水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是浙西南的交通枢纽,330国道、省道丽浦线和丽龙线、金温铁路、金丽温高速公路纵贯全区,随着龙丽、丽龙高速公路的全线开通,其区位优势将进一步得以显现和强化。得益于其区位优势,莲都区商贸相对发达。2004年莲都区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8.95亿元,约占全市零售总额的三分之一。
  莲都区是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天蓝、水清、山绿、景美”的自然生态环境,都为我区现代服务业提供强实的发展平台。
  四旅游资源为服务业提供了丰富的发展内涵
  莲都区有着丰富的历史文化遗存,文化底蕴深厚。境内有大小景点225处,摩崖石刻58处,秦观、陆游等历代文人墨客都留下手迹。南明山——观音岩风景带、东西岩风景区是省级风景名胜区,区内还有三岩寺摩崖石刻、吕步坑古窑遗址、厦河塔、天妃宫后寝、刘祠堂背历史街区、清式建筑谭宅等文化遗址。1999年12月被授予“中国摄影之乡”,富岭摄影创作基地、大港头芭比松油画基地远近闻名。境内的通济堰,是国家级文物、浙江最古老的水利枢纽工程,始建于南朝,距今已有1500年的历史。生态休闲度假中心“古堰画乡”更是集美术写生基地、创作基地,行画生产基地为一体。
莲都区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为充分挖掘莲都区服务业发展的潜力,努力解决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必须在全力推进“生态立区、绿色兴区、工业强区”建设过程中,抢抓机遇,解放思想,调动全社会的积极性和创造性,大胆吸收有利于服务业发展的新理念、新机制、新举措,增强服务业发展活力,实现服务业的跨越式发展。
  一、加强规划,明确目标,提高服务业总体水平
  “农业是基础、工业是主导”的原则在经济发展的一段长时间内仍然有效。但服务业也是一个重要产业,必须注重服务业的发展,而且要加快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发展现代服务业是一项较复杂的系统工程,必须加强规划,明确目标,形成市区联动推进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新格局。建立相应的组织领导机构,制定发展规划和政策意见。做到规划先行,项目带动。一是要加快做好现代服务业的总体发展规划,把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列入国民经济的社会发展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要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题研究,进行高起点规划,通过规划进一步明确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总体思路、总体目标、基本原则和发展重点。二是要在总体规划的基础上责成相关单位和部门做出发展重点的分规划或行业发展规划,与总体规划相配套。三是要进一步明确我区现代服务业的重点发展项目,每年由相关单位或部门按照总体规划、分规划或行业规划的要求,提出当年重点实施和推进的项目,主动出击,扎实推进。指导思想和目标上要根据我区实际,增强城市功能,为建设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服务,不断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进而使服务业成为我区经济快速、健康发展的强大动力和重大支撑。
  二、突出重点,全面推进,推动服务业产业层次的提高
  我区在发展现代服务业上应立足自身特色,立足莲都实际,立足区位优势。一要根据莲都是丽水市会城市,文化人才和资源较为丰厚的特点,突出抓好文化产业的发展,着力加快现代旅游业、文化传播、旅游、文博会展业、中介服务、商贸饮食业发展。二要根据莲都是全市政治经济文化中心的特点,着力加快广告、会计、设计、律师等专业服务业、现代金融业、房地产经营业、会展业、投资咨询业、信息软件业等的发展;三要根据莲都交通枢纽的区位优势,着力加快现代物流业的发展,尤其要加快第三方物流业的发展。总之,在发展过程中,要加快培育发展新兴业态,重点推进现代物流、现代中介、信息服务和社区服务等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服务业结构优化与提升。要特别注重培育现代服务业与提升改造传统服务业相结合,培植龙头鼓励创业相结合,多创税收与鼓励就业相结合,实现打造现代制造业重要基地与发展现代服务业两轮驱动。
  三、优化政策,大力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
  与国内发达地区比甚至与周边同类城市比,目前我区现代服务业的发展水平相对落后,必须要有更为有效的政策。建议在制定优惠政策、加大引资力度、放低服务业门槛、完善管理体系等方面有较大倾斜,强化政府采用贴息、担保、奖励、引导性补助等方式,对现代服务业发展的扶持。放宽准入,加强引导,建立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其做大做强。加快服务业行业管理体制改革,转变观念,突破体制障碍,打破垄断,引入竞争机制。要按照加入世贸组织以及加快发展服务业的要求,对服务业各行业的市场准入条件、资质及审批程序等进行重新评估,形成统一、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制度。从本地区实际出发,在地方政府职权范围内,选择若干领域,在如何放宽市场准入方面开展扎实有效的工作。作为面广业多的服务业,更应大力发展非公有经济。要探索用少量政府资金引导,主要依靠市场机制募集资金发展的新机制,发挥政府投资“四两拨千斤”的作用,更多地调动和吸引银行信贷资金及民间资金投向服务业,积极发展和规范我区民营服务业。
  全面推进职业资格证书制度,建立服务业职业资格标准体系,有序扩大实施范围和领域,提高服务业从业人员的职业素质,使他们能够适应多种市场需求。
 
 
                                    课题负责人  吴春健
                                    课题组成员  吕慧萍  张继敏  朱杭庆
                                    执      笔  吕慧萍
                                                         二OO七年三月十五日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