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丽水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擦去“雀斑”焕新颜
作者:   来源: 莲都   发布时间: 2020-08-17 13:56:07

    中新浙江网11月16日电(记者 奚金燕 通讯员 吴立库)16日记者获悉,在2016全国创新社会治理典型案例颁奖典礼上,由浙江省丽水市莲都区推荐选送的“小烟头大文明——浙江丽水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成功入选国内十大最佳案例。

  捡烟头,这一看似再平常不过的举动,为何能一跃成为全国样板?这要从去年在莲都区启动的“烟头垃圾不落地,家园环境更美丽”主题实践活动说起。

  自“烟头歼灭战”打响以来,丽水市、区从领导干部到基层民众,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孩童,从新生代企业家到普通工人……上万人参与其中,主动扮靓城市。伴随着烟头的销声匿迹,当地环境更靓了、干部作风变好了、老百姓的文明素养也提升了。

  小小的烟头背后凝聚了当地党委政府独具一格的社会治理智慧。捡烟头,捡起的是城市文明,重拾的是文化自信,“一座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必然是一座整洁、美丽、文明、祥和的城市。”

  全民行动擦亮生态文明底色

  烟头虽小,危害却大。正是一个个烟头,给城市道路点上了“雀斑”,成了城市文明一大“弊病”。当生态文明的浪潮席卷中国大地时,“生态第一市”——丽水,发出了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承诺。

  2015年5月31日,第28个世界无烟日,莲都区百家单位千名群众庄严承诺,“烟头垃圾不落地”。此后,这支队伍不断壮大,志愿者纷纷加入,城市“美容师”日益增多,一场声势浩大的“烟头歼灭战”在莲都大地上展开。

  他们给自己的这场行动起了一个雅号——“马路高尔夫”。全城30万人俯拾之间,构成了这座城市最美的风景。

  这一年来,丽水市、区领导干部捡烟头捡出了好作风。为提升在全国文明城市创建中的干群合力氛围和获得感,2015年4月底以来,在丽水市、莲都区主要领导带头弯腰捡烟头的示范引领下,党员干部积极投身参与“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创建工作。每月逢九,领导带头上街捡烟头,通过语言、思想、行动,展开了良性的、双向的、务实的“干群互动”,让万人上街捡烟头成为了新风尚。

  市、区81家机关事业单位党组织主动认领82个共产党员文明创建实践区,排定“捡烟头值日表”,利用节假日、上下班时间到认领路段捡拾烟头,达到“无烟头”文明倡导、绿色出行、工间锻炼三者兼具的效果。

  截至目前,共30余万人次党员干部民众参与“马路高尔夫”活动,涌现出了一批又一批的捡烟头“达人”和“美丽故事”。看似不起眼的烟头,却在党员干部中刮起了一阵“勤政之风”。

  厉志华是莲都区法院的一名工作人员,也是活跃在“莲都志愿者服务网”上的资深党员志愿者,目前以2889的积分高居该区志愿服务网10500多名注册志愿者的榜首。

  这一年来,干部民众捡烟头捡出了好生活。丽新畲族乡吾赤口村、大港头镇利山村、联城街道港口村、雅溪镇岱后村等一批农村创成“无烟头村庄”,古堰画乡成了“无烟头景区”,市区花园路初步建成了“无烟头街”,城区已建成120家“无烟单位”,全区所有中小学校均建成“无烟校园”……

  如今,无论是在丽水市的乡村还是城区,一个个“无烟头示范点”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2015年度全国文明城市创建测评和国卫巩固测评中,丽水分别位居国内(100个提名城市)第21名、浙江全省第1名。

  文明,是一座城的精气神,是一座城的幸福底色,是一座城的内在气质。捡烟头,捡起的是城市的大文明,传递的是一种真善美。

  “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丽水以烟头为切口,破解的是一座城市的发展之题。从持有抵触,到怀疑、观望,最后主动参与,越来越多的丽水人,在俯拾之间,掀起了文明的巨浪。

  30多万人次上街捡拾烟头

  深秋时节,细雨霏霏,走进浙江省丽水市,沿街随处都能看到头戴小红毛、身穿红马甲的志愿者,他们手持垃圾钳、垃圾袋,认真地捡拾着路面上的垃圾、烟头。

  自去年启动“烟头垃圾不落地,家园环境更美丽”主题实践活动后,受到了广大干部、民众的热情支持和参与,并成立“小荷”志愿服务队。

  记者了解到,“小荷”志愿服务队将每月的9日、19日、29日定为志愿服务日,组织开展文明劝导和捡拾烟头等活动,成为打造“一个捡不到烟头的城市”形象品牌的主力军。

  “今天我做小荷志愿者”已逐渐成为丽水市民的一种生活方式,不仅有机关事业单位的工作人员,有老人,也有学生。他们主动承担社会责任,奉献个人的时间及精力,身体力行地为文明建设贡献着自己的力量,领跑一座城市的精神前行。

  在东银苑小区,每天清晨5点到傍晚5点,小区居民们都会看到一个瘦弱的身躯,一手摇着三轮车,一手用火钳夹烟头,他就是季炳岳。

  季炳岳身患小儿麻痹症,随着年纪增加,身体一年不如一年,人也变得郁郁寡欢,但是今年3月,听说社区组织“阳光志愿者-净化美丽家园”活动,他便主动到社区办要求参加活动,精神有了寄托,整个人也变得活跃起来。

  “每天早上去防洪堤锻炼,都要经过他家门口,看到小季每天捡烟头,羞愧呀,不抽了。”季炳岳“捡烟头”的事迹感动了邻居钟柳标,即使已经50岁了也毅然开始了戒烟。

  今年92岁高龄的陈炉法见不得地上有烟头,几乎每天都会带着曾孙子房前屋后巡一遍,能捡到不少烟头。陈炉法的孙子林化在杭州生活,回到丽水时看见有人在捡烟头,渐渐被身边的正能量所感染。现在每次回丽水,他都会和家人一块“捡烟头”。如今,老人一家祖孙四代都成了“捡烟头志愿者”。

  从领导干部到基层民众,从耄耋老人到稚嫩孩童,从新生代企业家到普通工人……自2015年10月19日成立以来,“小荷”志愿服务队志愿者人数已由16人发展到102支分队10289人,先后开展了1000人以上的捡烟头活动47次,万人以上的活动8次,日常志愿服务活动4000余次,全城共30多万人次上街捡拾烟头,其中不乏一些外地人士的身影。

  浙江隐居集团董事长黄严参与捡烟头活动后感触颇深。在黄严看来,捡烟头这个润物无声、滴水穿石的举动,不仅改变了环境,更改变了人们的内心,“我要把马路高尔夫的‘ 球杆 ’和莲都志愿者的精神带回杭州,在杭州开展捡烟头活动。”

  那么捡烟头活动实践一年多来,效果如何?这在莲都区离休干部朱人军心里有本谱。从今年2月开始,他记录着每天在小区捡的烟头数量变化,“最多的一天捡了182个,最少有58个,总的来说一直在下降,大街小巷变得越来越干净整洁了,市民的文明素质在不断提升。”

  “捡起小烟头”,温暖一座城,文明一座城,涵养一座城。如今,丽水良好的生态优势和美丽洁净的环境正吸引越来越多的人来创业、生活,也获得了社会各界的关注、点赞。

 
( 文章来源:中国新闻网 编辑:周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