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定主动公开内容
+
政府信息公开年报
>政务公开 >政府信息公开专栏 >部门信息公开 >区建设局 >公开年报
首页
莲都区建设局2019年上半年工作总结及下半年工作思路
索引号: /2019-30610      发布机构: 区建设局      发布时间: 2019-10-18 09:32:13

  一、工作进展

  (一)大力推进小城镇环境综合治理。2019年,我区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项目建设计划总投资约7600万元(碧湖镇),实施项目12个。截至目前,已完成投资额的94%,共整治乱停乱占1767起、乱堆放2775处、乱张贴912处、乱搭建3042起,拆除违章房屋2112处、蓝色铁皮棚216处,整治马路摊位500余个,拆除面积达18.5万平方米。交办问题点位7145个,整改点位7145个,各网格内自查自纠点位3210个。

  (二)持续做好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目前,在建的美丽宜居示范村有雅溪镇洪渡村、峰源乡赛坑村、大港头镇官岭村、联城街道汝河村4个村。其中,雅溪镇洪渡村2016年获省厅批准列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目前尚有新村美化项目未完工;大港头镇官岭村、峰源乡赛坑村为2017年获省厅批准,已结合传统村落保护,重新编制了美丽宜居示范村提升方案;赛坑村村口绿化村民活动中心、公厕项目已完工;官岭村完成投资65万元,修缮了2栋传统建筑和抢救性修复了部分破损传统建筑,完成露天旱厕、牲畜棚拆除,完成河道垃圾清理。联城街道汝河村刚被列入省级美丽宜居示范村试点,即将委托开展提升规划编制。

  (三)稳步开展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对全区九个中国传统村落(雅溪镇西溪村、联城街道官桥村、大港头镇官岭村、峰源乡赛源村、雅溪镇库川村、雅溪镇龚山村、峰源乡库坑垟村、峰源乡夏庄村、碧湖镇堰头村)进行了现场调研,和村两委干部及属地乡镇工作人员进行了现场对接,检查项目实施进度、确定部分项目实施细节。目前已完成投资250万元,共向乡镇拨付资金800万元,乡镇完成资金支付77.8万元。

  (四)有序开展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农村生活污水运维单位入围招标已完成,乡镇已与运维单位签订运维服务合同,并在515日全部完成移交,目前莲都556座农污治理设施全由浙江爱迪曼环保有限公司负责运维。2019年农村生活污水新建与改造项目均已完成初步设计,等待发改批复。今年省市的农污标准化运维点位任务为10个,目前已完成5个。已完成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监管平台的优化提升,在原有监管的基础上,加快构建包括市政、液化气、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的联合数字城管平台。同时,有序开展丽阳坑巡河工作,今年以来开展巡河工作20次,共计巡河里程32.23公里。

  (五)全面实施老旧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和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2019年,老旧社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二期)计划续建、开工8个区块。截至6月底,8个区块全部开工建设,完成投资3249万元。大洋河南区、海潮老村周边区块、平安小区周边区块、玫瑰家园东侧区块已完工,实验小学周边区块完成总工程量的98%;阳光新村完成工程量99%;水东新村完成总工程量的27%;灯塔四村及周边区块完成总工程量的16%

  市区北城区块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方面。截至6月底,局部改造和末端改造已完成初步设计方案的编制,市发改委已于424日召开方案审查会,经多次对接,基本同意按照设计单位编制的方案实施。6月底,市区北城区块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工程(3073幢房屋截污纳管不到位整治)一期初步设计已获市发改委批复,施工图已报审;基础改造和综合改造已基本完成初步方案编制,大部分项目已完成方案公示,目前根据居民反馈的意见和建议,充分考虑合理诉求、修改完善方案后,报市发改委审批。从2018年下半年开始,利用老旧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市区截污纳管全覆盖攻坚战等行动,莲都区已对3073个存在截污纳管不到位的点位开始进行整治,截至目前已完成约359个点位的整治工作。

  (六)持续强化房屋安全管理。推进源头治理,市区青林村、丽东一村、灯塔村北郭桥弄等危旧房集中区块已列入2019年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完善农村危旧房治理政策,启动莲都区农村危旧房治理改造政策修订。同时,积极开展危房网格化巡查特别是汛期安全巡查,未发生因房屋倒塌引起的人员伤亡事故。开展第二轮农村危旧房治理工作,共鉴定出CD级危房152户,已陆续开展治理改造工作。

  (七)扎实推进困难群众住房救助。上半年主要对2018年度未完成的工作进行扫尾,检查督促各乡镇街道完善“一户一档”农户档案,对验收不合格需要整改的农户进行指导。对我区目前仍然存在住房困难的低保户、低保边缘户、分散供养的五保户、贫困残疾人等四类对象进行了摸底统计。将全年300户四类对象危房改造任务分解下达至各乡镇街道,目前各乡镇已完成名单上报,正等待民政、残联复核。

  (八)稳步开展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稳步开展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优化审批事项,全面梳理政府投资房屋建筑类、企业投资民用建筑类等五类工程项目审批流程,按照“能精则精、能减则减、能合则合”的原则,进一步削减审批环节、精简申报程序、简化申报材料、压缩办理时限,积极推进并联审批。同时,强化责任落实,督促相关部门按规定时限要求完成任务。实现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为86个工作日,达到一般政府投资项目全流程审批时间90个工作日以内的工作目标。

  (九)不断提升建筑业房地产。建筑业方面,一季度建筑业总产值约33.82亿元,同比增长9.6%,实现“开门红”;二季度建筑业总产值约53.6亿元,同比增长-2.2%。一是万洋等招商引资项目产值未能纳统;二是其他县市地方招投标保护政策又加码,导致本地企业业务量受影响;三是企业总体竞争力不足,到市外承接业务不理想。房地产业方面,1-5月商品房销售面积45.93万平方米,同比增长-4.5%,总量全市第1,增长率全市第7,与去年相比,主要差距在保障房项目。

  (十)扎实推进物业管理规范便民。一是优化行业发展环境。上半年共办理11个前期物业招标和9个中标备案、21个物业服务合同备案,签订12个项目“三金一房”提取合同,对5个项目物业用房进行了现场验收。“三金”管理方面,上半年共收取物业专项维修资金1513.43万元,保修金696.29万元,首次业主委员会筹备金15.06万元。截至目前,全区住宅项目共归集物业专项维修资金3.6亿元,累计拨付使用资金2413.3万元;共归集保修金1.2亿元,累计使用资金435.58万元,退还资金465.61万元;共归集首次业主大会筹备金191.58万元,累计使用资金53.55万元。制度建设方面,制定和出台《关于开展莲都区物业管理优秀住宅小区考评有关事项的通知》;以《丽水市物业管理条例》为契机,草拟和修订了《丽水市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丽水市住宅物业保修金管理办法》、《业委会成立指导规程》及《丽水市区住宅小区物业管理规范》等配套文件、示范文本和规范标准,并提交研究。主委员会指导方面,上半年共指导了10个小区业委会成立和换届工作。二是提升物业服务水平。完善数字城管件处置机制,加大数字城管件处置力度,上半年共处置物管区域数字城管案件2107件,结案率、及时结案率均达到100%;完善物业安全生产管理机制,通过与物业企业签订安全责任书、召开专题部署会、开展日常巡查等,督促企业开展自查自纠,压实主体责任,保持常态长效。同时结合“三服务”活动、平安建设、高层建筑消防安全治理等工作,对物管小区消防安全、消控室值班、电动车充电等问题进行重点检查,对发现的消防设备运行不正常、用电不规范、私拉乱接等问题300余个,并落实物业整改。此外,完善物业纠纷协调机制,上半年共协调和处理市民电话、网络舆情、效能投诉、信访件等物业投诉600余次。三是推进物管小区生活垃圾分类工作。今年城区共有85个物管小区列入垃圾分类小区名单,其中新建省级高标准垃圾分类示范小区6个、省级“定时定点”投放小区4个。目前,各垃圾分类小区均已配备物业专管员,并组建物业行业协会垃圾分类宣讲队伍,新建 “定时定点”投放和高标准示范小区积极推进分类收集亭、宣传栏、点位改造等设施优化和提升工作。

  (十一)不断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市政设施维护维护方面,通过公开招标,政府采购确定了本年度维护单位,进一步加强对社区市政基础设施巡查频率。上半年共计完成各项设施维护修复405件,修复路灯及故障排除500余次,对社区公共绿地、行道树进行了日常养护和病虫害防治,对社区12座桥梁进行了常规安全检测,基本保障了我区基础设施完好率和亮灯率。同时,积极组织防汛期间应急演练,在汛期共计投入巡查和值班人员80余人。工程项目方面,今年以来,完成了12公里绿道项目的施工图设计,目前正在编制预算,预计8月份进行施工招标。完成了莲都区绿道网规划编制并召开了审查会,目前正等待规委会通过。

  二、存在问题

  (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由于项目前期谋划不足,导致重点项目建设进展缓慢,尤其是全域整治EPC项目进展滞后。

  (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总体进度滞后。赛坑村由于村双委人员变动,新任村集体对整个示范村项目了解不深,对村庄发展方向缺乏思路,加上村民希望进行整村搬迁,主动性积极性欠缺,2018年底才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确定了建设内容。官岭村原计划结合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统筹进行规划建设,但由于传统村落资金使用问题一直未能解决,整个项目陷入停滞。联城街道汝河村因宣平溪上的水利项目是否实施及如何选址一直未有定论(可能涉及搬迁),考虑可能的资金浪费,未委托规划编制,项目没有实质性进展。

  (三)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进度滞后。

  各乡镇街道分管领导对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项目重要性与紧迫性认识不足,部分村庄村双委干部战斗力不强,因政策处理问题导致部分项目无法实施,变更实施项目,造成进度滞后。

  (四)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一是由于设施建设质量不过硬,管网破损、湿地堵塞、接户不全等问题突出,维修及改造需求量极大,安排维修及改造资金严重不足。二是我区自然村农污新建项目供求不平衡,各乡镇街道上报新建项目所需资金远大于财政安排资金。2019年各乡镇街道上报所需新建农污设施的自然村有25个,但根据区里安排资金情况仅能完成6自然村的农污设施新建工作。三是农户存在私接乱接混接、违规倾倒酒糟和豆腐水等不正当使用情况,对农污设施有所破坏。

  (五)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424日,市发改委组织对5个街道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工程初步设计进行审查,审查会上,市发改提出不同意见,认为末端改造和部分局部改造不必实施,建议由执法部门责令乱接业主自行整改。后经区政府多次与市发改委协调沟通,已于5月底同意按照131日莲都区政府向市政府上报省委巡视组反馈问题(市区截污纳不到位)整改方案进行审批,至6月底完成发改批复,比原计划时间滞后40天左右,预计导致项目整体滞后。

  (六)房屋安全管理。一是撤离腾空不彻底。部分市区城镇D级危房由于家庭经济困难、涉及房改等历史遗留问题等原因回搬居住。二是源头治理进度慢。目前仍有大量危房未采取拆除、修缮加固等治理措施,特别是D级危房腾空后长时间无人维护打理,危险程度加剧,给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和社会公共安全带来严重危害。

  (七)困难群众住房救助。部分四类人员确实存在居住困难、存在救助的需求和意愿,但上级补助经费有限,仍然无力改善居住条件。

  (八)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人员不足。我区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试点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只抽调了一名工作人员,按照上级部门对此项工作的高要求、高难度、高期望相比,人员力量严重不足。二是机构改革不到位。根据机构改革安排,我局规划职能划转自然资源部门,但自然资源部门至今没有承接。消防部门工程消防审查和验收职能的划转和相应人员的划转以及人员编制等也未落实。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工程建设项目审批制度改革的推进。

  (九)建筑业房地产。建筑业方面,一是万洋等招商引资项目产值纳统不乐观,万洋集团目前尚未向我局提交资质申报材料,祥生白桥康养小镇项目目前仅0.6亿工程量由本地企业承接,其他项目暂无意向,如果没有后续措施,预计对我区建筑业产值贡献不大。二是景宁等其他县市地方保护政策又加码,除了加大税收返还力度,又制定2000万以下预选承包商制度,导致我区4家小企业外迁,且本地企业业务量也受影响。商品房部分,由于今年安居房项目按政策不能纳统,形势不容乐观。

  (十)物业管理。一是物业服务水平整体不高。物业企业数量虽可观,但整体实力和管理水平良莠不齐,本地知名品牌和龙头企业数量偏少,少数企业只有1-2个服务项目甚至长期没有承接服务项目,管理能力、服务水平普遍不高,呈现出“小、弱、散”的局面,社会上对物业管理的认可度也待提高。二是物业纠纷矛盾还较多。由于物业企业自身服务能力、房产开发商前期遗留问题及业主自身素质和意识等因素,致使当前物业管理中的纠纷和矛盾还呈现频发的现象。除数量增长外,随着业主维权意识的不断提高,业主关注的权利也呈现出更为细节化、专业化、扩大化的特点。

  (十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社区基础设施维护经费存在较大缺口,维护范围界限不清,市政设施管理处目前未将市区主街道人行道上的雨污水井及管道纳入其维护范围,要求区建设局进行维护。同时,城市主道路人行道与住宅之间的道路存在管理维护空白。

  三、下步举措

  (一)小城镇环境综合整治。一是加快项目建设进度。督促碧湖镇在7月底之前完成所有施工任务。二是推进全域专项环境整治。继续开展好专项整治主题月活动,全域开展环境整治。加强问题点位整治,实现旧貌换新颜,确保整治效果巩固提升。三是全力打造特色亮点。深挖碧湖特色,利用项目设计等方式对细节进行提升改造,突出亮点打造。努力迎接7月底的省级考核验收。

  (二)美丽宜居示范村建设。一是强化督查。要求相关村庄、属地乡镇街道根据时间要求倒排计划,确定相关工作流程的关键时间节点,督促各乡镇街道加快推进项目实施。二是考核导向。要求各乡镇街道每周上报项目实施进度,进行通报排名,形成比学赶超的竞争氛围。同时,将项目实施速度作为我局对乡镇考核的重要依据,实施加扣分,运用好考核指挥棒。

  (三)中国传统村落保护利用。建立微信通报群,将各村完成情况定期点评通报,拟通过“表扬先进、鼓励后进”的方式加速推进。建议区委、区政府层面也能够给予支持,督促各乡镇加快进度,确保年底前全面完成建设并支付完款项。

  (四)农村生活污水运维管理。2019年农村生活污水治理设施改造项目涉及全区12个乡镇(街道),重点是对移民村、公路沿线、水源地以及国控断面等敏感地区进行重点改造。下一步将尽快进入施工阶段,科学部署,突出重点,有针对地安排建设时序,向标准化运维的建设点位倾斜建设力量,安排优先施工。针对农户私拉乱接、雨污管错接以及将未经处理的生活污水直接接入管网等影响设施正常运行和破坏设施的行为,加强监管和指导、并联合执法部门、村镇组织积极协调处理。同时,加强丽阳坑巡河力度,配合白云街道引导区域内餐饮、商铺、居民在进行室内装修和改造时,不乱接管、错接管,确保污水治理成效。

  (五)老旧社区雨污分流改造和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老旧社区雨污分流改造项目(二期)计划实施在建的4个项目,计划完成年度投资5500万元;由市发改委明确暂停推进的与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或其它项目征迁计划重叠交叉的6个区块(天宁工业区生活区块、市机关二幼周边区块、油泵厂及儿童公园周边区块、宝马4S店东侧区块、市邮政中心东侧区块、中医院东侧区块),待市区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和其它项目征迁计划确定后视情况启动。市区北城区块住宅小区截污纳管整治工程(一期)计划9月开工建设,(二期)计划年底前完成项目前期。

  (六)房屋安全管理。一是全面督促搬离腾空。建议区政府加强组织领导,督促各乡镇(街道)全面排摸、坚决腾空D级危房和涉及公共安全C级危房。对于不配合搬离腾空的住户,启动房屋使用安全应急处置预案,采取强制措施,强制搬离腾空。二是加快实施征收回购。位于未列入城中村拆迁改造计划的D级危房,建议政府尽快启动回购程序。三是修订危房治理政策。启动《莲都区危险房屋治理改造实施办法》修订程序,对补助对象、“证据保全”、补助适用时间等问题进行研究明确,鼓励引导农户尽快采取修缮加固、拆除等措施解危。

  (七)困难群众住房救助。拓宽工作思路,改进工作方法,积极联系农业农村局、民政、残联等部门,争取相关资金项目支持,探索开展农村集体房屋安置、集中供养、投靠亲友等多种方式,解决农村困难群众的住房问题。

  (八)工程项目审批制度改革。一是健全审批体系。主动与市直相关部门做好沟通对接,全力推进“一张蓝图”建设,建设“多规合一”的业务协同平台。全面深化“一窗受理、集成服务”改革,完善前台后台联动机制,切实提升办事效率。二是加强要素保障。切实加强人员、政策、技术、经费等要素保障,继续落实专职人员,做好项目跟踪与监督。为了确保项目审批时间不超时,对各个审批节点设置专人进行跟踪与监督,实现审批流程全覆盖。三是建立部门考核机制。为了实现改革试点工作长效化,参照试点工作任务分解,对各涉及单位开展情况进行考核评价。四是加强部门协调合作。建立部门间协调配合制度,加强部门间互相协调,形成工作合力。五是进一步完善系统。继续收集项目审批过程中遇到的问题,与系统组密切沟通,不断完善审批系统。

  (九)建筑业房地产。一是进一步加强莲都区建筑业企业扶持力度。我局已提出扶持建筑业发展政策修订意见报区政府决策。拟修订内容主要包括制定国有投资项目预选承包商制度、鼓励民间投资项目优先选择本地企业、对企业年度税收增长部分给予一定奖励、进一步鼓励外地企业迁入莲都等。二是要求重点招商引资项目建筑业产值纳统。要求万洋集团尽快办理新成立企业资质申报工作;要求祥生集团尽快明确方案,落实产值纳统工作。三是督促指导企业做好统计数据报送工作。建立健全预报制度,提前排摸项目存量数据情况;加强业务指导,要求企业做到应报尽报;强化部门联动,联合区统计局、市建设局、开发区建设局,督促市本级、开发区企业和项目做好统计报送。

  (十)物业管理。一是推进项目长效管理。以《丽水市物业管理条例》及配套制度出台为契机,进一步完善检查考核机制,抓好物管项目日常监督和管理,督促物业企业落实质价相符的管理服务,并做好经常化文明城市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安全生产以等重点工作,全面提高物业服务整体水平。二是加大宣传培训力度。通过主题宣传活动、举办专题培训班等形式,加大物业管理宣传和培训力度,尤其是对《丽水市物业管理条例》等新出台的政策法规的宣传和普及力度,提高居民知晓率和认同感,提升物业从业人员的综合素质和业务能力,营造物业管理良好氛围。

  (十一)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继续对管理维护范围内的市政基础设施进行全面摸底排查,积极和上级相关部门对接,争取增加我区基础设施维护经费。同时,进一步加强对维护单位考核,提升各类处置件的处理效率。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