委员风采
您当前位置:

崂山寻道

发布日期:2018-09-12 10:35:03     文章来源:区政协 访问次数:

   好也好,不好也罢,崂山道士总是名扬四海的! 

  仙骨神术、奇人异士也好,偏门左道、江湖骗子也罢,崂山道士总是名扬四海的! 

  关于崂山道士,记忆最深刻的,当数我小时候爸爸妈妈给我讲的住在海边能穿墙的神叔叔。 

  来青岛,看碧海蓝天外,探寻崂山、寻找能穿墙的神叔叔,也是极其必要、极其好的。 

  去崂山的路上,沿海边而行。满眼是碧绿的海,海的远处还是还是海,广阔无垠。海的尽头是蓝天。海天一色,绿蓝相连,真是简单极了,真是单纯极了。在这绿蓝间,偶尔出现一片红色屋顶,给人视力冲击的同时,也告诉我们这是人间,而非天上仙境。这样的海会孕育出什么美来呢?车刚好到一海滩,几首木质渔船停在岸边,沙滩上几个渔民正在装一袋袋的贝类。我真想冲下车…… 

  坐太清索道而上,让人印象最为深刻的就是崂山的松和崂山的石了。 

  崂山90%以上被松树盖着,这些松树很有特色。他枝干遒劲但却矮小、针叶粗壮而坚硬。如果说丽水的松是普通人的话,崂山的松就是一个长期被哑铃压过的举重运动员,身材矮小但有的是力量。压在崂山松身上的便是这海边的气候,尤其是常年吹着的海风和随时会落的暴雨。我和同行的人做了一个假设,如果丽水的松树来到崂山,那么就只有两种命运,一种是死了,另一种是变成现在的样子。 

  除了崂山的松之外,能看到的就是崂山的石了。都说山无石不险、不峻、不奇、不美。崂山的石非常的多,大块大块的裸露着,圆润光滑而不险,像蟠桃像瑶池像老人而奇美。多、裸、圆,奇形怪状,我想也是崂山靠海所赐。 

  坐完索道,沿山而上,来到明霞洞。山雨细细飘来,空中雾气蒙蒙,仿佛真的来到仙境。此处有道观,我们猜测是当年崂山道士修炼的地方,也就是能穿墙的神叔叔生活学习工作的地方。有人说,这里山险路差,道士是怎么找到这儿来修炼的呢?我说,是穷山恶水,道士们才来这里修炼,能清静身心。其实更重要的是这些道士往往是因为身背各种问题怕官府追赶,而来这里。而后为了得到更多人的施舍求生,方练法术(此点纯属个人乱猜胡诌)。不管什么原因,道士来到了崂山,听说张三丰也曾来此修炼。于是,我觉得明霞洞的仙气更足了。 

  回到山脚,来到了太清宫,这里是道教圣地。一颗颗银杏高大至超出我的认知,这些被引进的非原生树的数百年历史,述说着这里的悠久。一座座宫宇,巍峨肃穆,展现着施舍者之众、施舍金额之大,侧面印证着道法之深广。最高处塑着最大老子像,高大壮观、冲击视觉;下刻《道德经》,内容丰富,冲击思想。 

  太清宫中给我感触最多的还是正在做的道场。数十位道士穿着道士服,跪在三位仙人雕塑面前,敲着木鱼、已磬、丁帝钟等乐器,唱着听不懂的歌曲,在这树木、宫殿的衬托下,似乎有一种独特的氛围。 

  崂山寻道,道法自然。明霞洞、太清宫,崂山的海、崂山的松、崂山的石、崂山的道士,都道法自然,都是崂山独有的显像,都是崂山自然的独特的馈赠。 

  崂山寻道,道法自然。美也好、丑也罢,福也好、祸也罢,一切有道、凭己、随心,道法自然。 

  "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 !” 

  一切有道!凭道则荣则盛则昌,逆道则难则凋则亡!明道则太清! 

  (供稿人:陈林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