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推进诚信建设和志愿服务制度化,强化社会责任意识、规则意识、奉献意识。随着丽水一举创成全国文明城市,丽水又多了一张金名片。让文明城市发挥长期效应,需要深化社会志愿服务制度体系,为经济持续发展构筑强有力的文化软实力和精神动力。
志愿服务具有志愿性、无偿性、公益性、组织性等特点,对于促进社会发展、增进社会和谐具有重要的意义。在香港,志愿者被称为“义工”,志愿者行动叫做义务工作,在台湾,志愿者称为“志工”。国际摄影节、世界丽水人大会等大型节庆活动等都对城市的志愿服务工作提出了新的要求。然而当前我区志愿服务工作水平与新时期形势发展要求相比,仍然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
(一)以行政式推动为主,缺乏社会化规范化运行
志愿活动的开展基本都需要一定程度的行政推动、志愿服务活动的持久性得不到保证、志愿服务的内容始终比较单一。比如“志愿汇”的信用时数纳入每季度创建考核内容,“志愿汇”的社会群体普及率并不高,党员社区志愿服务活动也主要吸纳了机关单位党员,小荷志愿服务团队虽然有“爷爷奶奶队”等少量的社会力量,大多数还是以行政事业单位人员为主。出现这些情形的主要原因在于,集中领导与行政推动的体制虽然一定程度上规范了组织、加强了监管,但也制约了活力、影响了创新。
(二)主动参与热情度不够,缺乏志愿服务激励与保障措施
随着人们物质生活水平和思想道德水准的不断提高,主动发起或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的热情逐渐显现,但制约这种热情进一步延续和传递的障碍也一直没有被消除,社会各界人士整体参与度不高。例如,社会上对志愿者的评价和宣扬还比较保守,一些人要么是将志愿者视为没事找事、爱出风头的一群人而加以冷嘲热讽,要么是将其视为廉价劳动力而恶意索取,严重伤害了志愿者志愿服务的积极性。在组织管理上,对志愿者的奉献和成长没有一个可以量化的体现标准,不利于持续调动一部分志愿人员积极性。在法律和政策上对志愿服务活动的支持和保障措施还不够完善,一旦志愿人员因志愿服务而受到伤害,很难得到相关的救助。
(三)志愿服务比较单一,缺乏志愿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由于现阶段的志愿服务工作仍然是部门开展、行政推动,相关的志愿服务内容也主要是与本职工作相关,比如法律工作者的法律援助、医务工作者的义诊、教育工作者的支教等等,由于组织者与参与者都在一个机关内部,还有就是小荷志愿者团队组织的大多数是文明劝导、捡拾垃圾等活动,易于组织和管理,也不需要大量的培训。但随着以后志愿工作的推进,越来越多不同阶层和职业、不同年龄和知识水平的人参与到志愿活动中来,相对来说,组织的难度更大,培训的需求更强。对这些职业不同、水平不一的人,如何及时组织到一起,如何合理安排服务事项,如何开展志愿服务培训,如何建立长效的交流和反馈机制等问题迫切需要研究解决。
鉴于此,特提出完善我区志愿服务工作的几点建议:
(一)建立健全志愿服务的法制体系
加快志愿服务的法制化建设,制定符合实际的《莲都志愿服务管理办法》,明确志愿者、志愿者组织、政府的权利和责任等,依法构建政府和社会紧密合作的志愿者管理新模式。根据具体情形,采取到民政部门注册登记或者挂靠相关职能部门、人民团体的办法,成立各种类型的志愿服务团体。这些新成立的社会团体,既可以从行政上对其予以规范、引导和监督,也能够在事务上保证其相对的自主性和灵活性。在组织职能上,这些公益性、非营利性的组织既避免了一些营利性服务机构造成的民众经济负担问题,又能弥补政府行政推动不能全面化、常态化的不足。
(二)实行有效的志愿服务评估激励和保障机制
建立全区性志愿服务评估激励和保障机制,具体业务可由全区性志愿服务协调机构主推,构筑全区统一的志愿服务激励制度和配套政策措施,从物质和精神上给予志愿者实实在在的回报和鼓励(如规定按照志愿服务达到一定时数的志愿者可以免费获取看电影、停车、旅游景点、免费度假等举措),引导广大市民积极投身于志愿服务当中。设立“志愿者日”,如台湾将每年的月20日定为“志工日”,专门设立了一个最高的奖项“金驼奖”,对有成就、有贡献的志工予以奖励。建议莲都区把每年的(公布全国文明城市名单的日期)定为莲都区的“志愿者日”,当天召开全区性志愿者表彰奖励大会,对全区最优秀、最有成就的志愿者进行奖励,区委区政府主要领导亲自颁发奖章,营造“志愿光荣”的良好社会氛围。实行人性化、规范化的保障措施,全力保障志愿者的合法权益,如志愿服务运用单位必须为志愿者办理人身意外事故保险、对志愿者发给志愿服务证及服务纪录册、提供培训、补助交通、午餐及特殊保险等经费。
(三)强化志愿服务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依托全国志愿者队伍建设信息系统志愿服务信息平台,为有意愿、能胜任的市民进行登记注册。利用现代网络技术,建立多元化的志愿管理体制,推广完善“志愿汇”APP,建立高效及时的信息发布、报名审查、任务分配、在线交流等机制。鼓励公共部门运用志愿服务,并制定严格的操作流程和工作要求。凡涉及公众利益的机构都可以申请使用志愿者,但需按流程规范透明操作。坚持培训与服务并重的原则,由社区、志愿服务组织、公益慈善类组织、社会服务机构等,根据志愿服务项目的要求,通过集中辅导、座谈交流、案例分析、一对一和远程培训等方式,对志愿者进行相关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服务意识、服务能力和服务水平。加强志愿者骨干的培养,使他们成为志愿服务的中坚力量。同时,结合学校,大力培养青少年志愿服务者,培养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建议莲都区在中小学中,推行学生志愿服务制度,制作全区统一的“学生志愿服务卡”,将一定量的志愿服务作为学生评优的必要条件,让青少年群体成为社会志愿服务的带动者、参与者和获益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