莲都区教育局于2013年开始研究监测结果的运用。2018年成为首批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应用实验区。十年来,通过学校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有效运用,建构了层级多元的反馈机制,形成了监测结果“双闭环”运用路径,打造了一支专业的校级评价员队伍,促进了区域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学校教学质量。
一是构建监测结果三级反馈机制。莲都区建立的监测结果三级反馈机制涵盖行政、学科和学校三个层面,有效提升了反馈的精准度和实践效果。行政反馈由教育局负责,重点在于宏观层面的教育投入和管理效果分析。学科反馈则由教研员执行,将监测结果融入教研活动,实现“循证教研”。学校反馈则侧重于管理层、教师和家长的多维度反馈,强化教学质量的微观管理。将监测结果向政府、教育行政部门、教研机构以及学校、教师和家长等不同层面、不同主体反馈,便于各主体明晰自身问题和责任,有利于在自己的权能范围内解决主要问题,打通义务教育质量监测工作的“最后一公里”。
二是形成监测结果“双闭环”实践路径。教育监测结果是评价教育质量、探索教育影响因素并提出改进教学建议的重要依据。基于关注师生校协同发展和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经过不断探索,莲都区形成了两条闭环式实践路径,确保了监测结果的有效运用并持续推动教学质量的提升。第一条路径侧重于监测数据的诊断和改进,包括报告解读、归因分类、诊断、策略制定和成效检验,形成可持续改进的循环。第二条路径则侧重于监测结果中亮点的提炼,同样通过解读、归因、梳理、经验总结和成效检验五个步骤,确保教育优势的最大化。比如,在2021年国家义务教育质量监测中,莲都区“八年级学生语文学业表现校际差异比大于30%”,分析发现主要原因是农村学校师资力量比较薄弱和城乡学校间教学管理水平差距较大。基于此,全区采取加强骨干教师均衡配置,推进优质教育资源共享、加大学科教学督导等措施推动城乡学校优质均衡发展,取得良好成效。2023年浙江省综合评价监测报告显示莲都区同一学段校级差异比降至18%。
三是打造一支专业的教育监测评价队伍。针对专业评价机构的缺乏,莲都区通过制定培训计划、组织专题培训等方式,强化评价队伍建设。2012年首建专职评价教研员,2013年成立“莲都区教育评价联盟”,2016年确立了校级评价员制度,并在2018年建立“青年教师评价学习团队”,这支队伍在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中起到核心作用。为提升评价员的专业能力,莲都区设计了专业培训课程,定期举办培训活动,并采用多种方式促进评价员的专业成长,如数据微解说评比、数据达人类竞赛等。校级评价员享有中层待遇,确保了专业技能和数据分析能力。
义务教育质量监测结果的运用是一项需要持续推进的系统工程。莲都区的实践表明,通过监测结果的有效运用,可以促进教育质量的持续提升,实现教育均衡发展,以实证数据赋能教育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