峰源乡地处莲都区西南部山区,距市区58公里,林地面积 12932.21公顷,是莲都区最偏远,海拔最高的乡镇,峰源乡郑地村海拔800米,森林覆盖率达到86.3%,是个典型的“九山半水半分田”的村庄。近年来,莲都区结合高山生态、林地资源优势,在郑地村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拓宽山区富民增收新路径。
一、闲置林地“用起来”。郑地村具有独特的高山小气候,生态环境优良,昼夜温差大,气温比市区低5℃左右,年降雨量比市区多200毫米左右,平均负氧离子达8000-10000个/cm3,具有独特的高山气候、资源、环境,属于野生黄精的分布区域。境内有杉木林、毛竹林等林地7517亩,林业发展基础较好,但存在杉木林、毛竹林经济效益低和经营模式单一等问题,农民收入不高。郑地村叶忠平于2018年成立了丽水市莲都区笨笨家庭农场,承租周边林地和荒芜的农田;2019年开始,先后投资180余万元,在杉木林、竹林、红花油茶林下套种多花黄精300余亩。走进莲都区峰源乡郑地村高山仿野生黄精种植基地,一幅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呈现在眼前。农场主叶忠平说:“黄精等种子成熟了自然掉落土地里,次年又会长出新苗,做到挖大留小,种一次就会有长久的收获。”林药栽培将中药材种植和林业资源有机结合起来,既可以大幅拓宽中药材产业发展空间,又可以有效巩固生态林业发展成果,完美实现双赢目标。
二是专家学者“请进来”。为全面提升林下黄精种植效益,莲都区邀请浙江农林大学斯金平特派员团队及省林科院专家多次到仿野生黄精种植基地实地考察,开展种植技术培训。斯金平教授是全国铁皮石斛、黄精首席专家,其团队也是省科技厅派驻莲都区的团队科技特派员之一,他从事黄精研究10余年,攻克了种苗繁育难题和栽培关键技术。斯金平教授从林下种植、林下立体养殖、林下采集等方面详细培训指导,传授黄精林下种植关键技术,并配置药物除治地老虎。省林科院专家实地指导培训多花黄精种对毛竹林分密度控制、人工经营措施及季节等对多花黄精地下块茎活性成分含量的影响等技术。通过指导培训,种植户掌握新的科学经营方法,增强黄精种植经营过程中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抗风险能力,提高了种植效益。省科技特派员及省、市林科院相关专家开展现场技术培训5期,受训农民100余人次,发放《多花黄精林下栽培技术要点》100余份。依托省科技特派员、当地科研部门专家和技术人员的跟踪支持,开展规模化、集约化经营水平的林下多花黄精基地建设和管理,实现了莲都区林下多花黄精基地零的突破,有力促进了“林下经济”的发展。2021年,笨笨家庭农场获《浙江省示范性家庭林场》。
三是共富腰包“鼓起来”。截至目前,林下黄精种植项目投资已经超过100万元,亩产超过1800株。为推进持续项目发展,莲都区积极向上争取政策资金支持,2022年笨笨家庭农场林下套种黄精200亩,经验收合格,获省级林下经济专项补助资金每亩2000元,共补助40万元。多花黄精生长周期为五年,主要用于加工成中药材以及保健品原料,仿野生种植的黄精,使用价值更高。2019年种下的第一批黄精约50亩,目前长势良好,预计亩产约400公斤,按现行收购价每公斤25元计,50亩黄精基地可实现产值50万元,真正带动了本地农民增收共富。可以说,种下的是“黄精”,收获的是“真金”。
笨笨家庭农场除发展林下多花黄精300亩外,另建有高山仿野生茶叶园100亩,猕猴桃基地50亩,高山观光基地100亩。常年吸纳劳动力人数1500人次,从业人员人均增加收入2万元;同时,带动周边村低收入农户18户,每户年收入增加3万元。峰源乡高山仿野生黄精种植项目,目前已成为当地农民增收共富的主导产业之一,是偏远山村实现脱贫致富的莲都样本。
下一步,峰源乡高山仿野生黄精种植项目还将扩大培育多条生产线,丰富黄精附加产品多样性;并发挥千米海拔的景观气候优势发展生态旅游,通过建设黄精采摘园、配套黄精文创基地、养生食品手作体验馆等文旅载体,实现一二三产融合发展,进一步拓宽绿水青山向金山银山转化通道,切实带动全体村民“钱袋子”越来越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