标准化是一个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标志,也是创新发展的引领和推动力量。近年来,莲都区市场监督管理局立足实际,直面差距,对标先进,找准不足,创优发展环境,创新标准化举措,全面推动标准化融入经济社会发展各方面,探索县域高质量发展新路径。
一、聚焦顶层设计,完善体系,优化标准化发展环境。
一是规划先行,明确发展路径。出台编制《莲都区质量与标准化“十四五”规划》并成功完成中期评估工作,以一系列有力措施切实改善高质量发展环境。制定发布《莲都区阀门产业质量提升实施方案》,打开标准化助力特色产业发展新格局。
二是统筹推进,形成部门合力。成立了由区政府主要负责人任组长的标准化战略领导小组,区直相关部门为成员单位,建立了标准化工作协调推进、协商议事机制,实现不同领域的标准化工作合力推进。
三是紧跟步伐,完善工作机制。加强与国家、省、市标准化政策相衔接,修订《莲都区推进品牌创建与质量建设的若干意见》,在全市率先增设“浙江标准”、“标准领跑者”等奖励条款,进一步加大对经营主体标准创新方面的扶持力度。制定《莲都区标准创新贡献奖管理办法》,设立全市首个县级标准创新贡献奖。成功入选2023年浙江省标准化创新发展试点名单,实现新突破。
二、聚焦特色领域,激发活力,展现标准化创新成果。
一是标准助力生态工业转型升级。充分发挥标准化对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和引领性作用,实现了标准化与科技创新、产业发展的有机结合。围绕绿色制造业、生态农业等领域,累计参与制定了国际标准3项、国家标准27项、行业标准16项,制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水平“浙江制造”标准19项,发布国家级质量分级及“领跑者”评价团体标准3项,提升企业自主创新能力和竞争力,抢占了行业“话语权”。
二是标准助力社会治理提质增效。从解决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入手,将标准融入群众生活的方方面面,提升社会治理科学化、精细化和规范化水平。发布全国首个《村级重大事项票决工作规范》市级地方标准,规范全市范围村级重大事项决策程序,有力推动基层民主健康发展。累计参与制定了省级地方标准24项、市级地方标准56项,全国全省首发标准达10多项。
三是标准助力共同富裕走实走深。开展红色乡村标准化建设,成功完成红色乡村建设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带动红色旅游业发展,为改善农村面貌和提高农民素质提供动力。同时,基于莲都扎实的农业基础,助力丽水山耕梦工场、百兴菇业、鱼跃酿造等企业高质量打造“标准化+”三产融合标准化试点项目。全区累计建设省级标准化试点项目15个、市级标准化试点项目25个。
三、聚焦技术力量,整合资源,提升标准化支撑水平。
一是优化基础服务降成本。聚焦质量基础设施建设,为破解碧湖阀门企业送检远、成本高等难题,成功引进全市首家阀门检测机构,加强适应标准创新发展需要的高能级质检平台建设。创新标准技术服务模式,大力推动“质量管家”入企帮扶,累计服务80余次,解决标准化相关20余项,为企业节省各类费用40余万元。
二是厚植培养沃土育人才。着力培养专业优势明显、实践经验丰富的复合型标准化人才,梯度培养企业标准化人才,锻炼标准化人员科研实践能力,形成高素质的标准化人才队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标准化专(兼)职人员242人,标准化相关培训覆盖500余人次。
三是借助专业外力争先进。充分调研本地优势企业在各行业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任职情况,推动企业与对应标技委对接沟通,全面了解各项标准研制情况,引导企业积极参与标准化活动,发挥企业影响力。目前,已推动参与14项国家标准、3项行业标准成功立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