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浙江省农村文化礼堂建设示范县(市、区)示范乡镇(街道)名单公布,莲都区碧湖镇坚持聚焦“制度、队伍、活动、创新”四个关键词,建好、用好文化礼堂成功入选全省“示范生”。截止目前,碧湖镇文化礼堂已实现43个行政村全覆盖,其中上赵、堰头、沙岸、郎奇、碧一、红圩等6家礼堂已成功创成省五星级文化礼堂。
一、聚焦制度机制,压实各级主体责任。
一是完善理事会制度。理事会是农村文化礼堂的自主管理机构,碧湖镇各村理事长以村党组织书记为主,村干部、网格员为理事会成员,同时吸收乡贤、致富能人、文体骨干、志愿者为理事会成员。同时制定出台文化礼堂各项规章制度,组织成立管理服务团队,筹措运行经费,推行村民自我组织、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发展的良好运行管理机制。二是完善监督考核机制。将文化礼堂管理工作纳入碧湖镇党委对村社党风廉政和意识形态年度考核,作为村社、村干部评先评优重要依据。实行“周督查、月通报、季点评”的督查机制,对工作不力的礼堂,采取通报批评、停发运行资金、降星降薪等处理。三是完善激励机制。对使用效能突出的文化礼堂和工作尽心尽职的管理员进行正面报道。出台“最美文化礼堂”“最美礼堂人”评选表彰机制,提高村社工作积极性。
二、聚焦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服务质效。
一是建好镇级“两员”队伍。镇级层面,镇宣传干事、文化员作为碧湖镇文化礼堂工作的指导员,做好村内文化活动的培育和指导工作,帮助村里队伍做好舞蹈的编排、文艺作品创作等。村级层面,43个村的驻村干部作为碧湖镇文化礼堂工作的宣传员,开展礼堂活动宣传工作,同时向群众做好上级政策的宣传指导。充分发挥镇级“两员”在文化礼堂日常管理、活动开展方面的统筹协调作用。二是抓好村级“当家人”队伍。实行理事会制度,落实好“村级组织是责任主体,村主要负责人是具体责任人”的工作要求。以村干部、网格员为主体,吸纳一批乡贤、致富能人、文体骨干、志愿者等加入到礼堂管理队伍,充实村级管理员队伍的力量。不断提升他们的“主人翁”意识,激励他们行使好“当家人”的角色,做好礼堂各方面的组织管理。三是用好新城“志愿者”队伍。依托文明创建工作,碧湖新城辖区内的许多基层站所、企业均已成立了志愿服务队,如莲都区人民医院、碧湖消防救援站、碧湖派出所、市场管理所、鱼跃酿造、瓯宝安防等。我们将整合资源,引导碧湖新城的志愿服务队积极到碧湖的各个文化礼堂开展活动。
三、聚焦实践活动,构筑群众精神家园。
一是积极开展理论宣讲。让文化礼堂成为党的创新理论学习新课堂,通过整合主题党日、基层党课、“青年干部宣讲团”“共富带头人宣讲团”等宣讲资源,以“粘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宣讲,让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走进群众心坎。二是积极开展文体活动。以传统节日和现代节日为载体,广泛开展“我们的节日”“我们的村晚”等文艺活动,开展球类、棋类、拔河、跳绳等体育活动。通过举办群众喜闻乐见的活动,为群众搭建展示自身才艺的舞台,激发群众参与礼堂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同时,要特别注重挖掘和培养各村的特色文化活动,如:堰头村的“双龙庙会”、上赵村的女子舞龙、竹溪村的鱼灯、保定的处州乱弹等,让这些优秀的传统文化在文化礼堂得到展示和传承。三是积极开展文明实践活动。积极开展“最美”家庭、“好媳妇”“好婆婆”、优秀学子等评选展示活动,用身边的先进人物和感人事迹培育“最美”风尚;积极开展公筷行动、光盘行动、节约水电行动,推进移风易俗,开展家风家训评选活动,培育农村文明新风尚;积极举办开蒙礼、成人礼、敬老礼仪、祈福迎新礼等礼仪活动,培育礼仪文化。四是积极开展优质公共服务。根据群众日常需求,整合各类资源,推动医疗健康、反诈禁毒、法治宣传、农技宣传、科普宣传、心理咨询、矛盾调解等常态化进礼堂,为群众在家门口提供便利的服务。
四、聚焦创新突破,探索高效发展路径。
一是深化特色文化礼堂创建。“书香”“红色”“墨香”“活力”“古韵”“律动”等主题围绕,打造符合村庄文化特征的特色文化礼堂,为群众提供特色化、品牌化、精准化文化服务。碧湖镇已将上阁村打造成体育特色文化礼堂,古井村廉政主题文化礼堂正在实施,计划将保定村打造为传统文艺为主题的文化礼堂(跑马灯、舞龙、处州乱弹等)。二是强化礼堂数字赋能。充分利用网上资源,为群众开展文体、养生、农业生产等各类线上培训。通过数字化技术,将理论宣讲、红色党课、形式政策等内容融入礼堂,群众可随时点播观看。打造数字六栏,增加各板块的内容和可看性,同时便于及时增减。三是谋划村企结对模式。依托辖区企业多的优势,推动企业与村社结对,实现礼堂共建共管。一方面为礼堂带来资金、人员和活动,另一方面为企业提供了新的家园。
碧湖镇将一体化推进文化礼堂的建设、管理、使用和培育,真正实现礼堂门常开、人常来、活动常有,让文化礼堂从“物理空间”升华为农村群众的“精神文化空间”,在推进碧湖新城建设、乡村振兴、共同富裕新征程中发挥出更大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