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湾碧水,满目翠色,“山水黄村”一直是莲都区黄村乡的金名片。但农业面源污染却持续影响着其含金量,如何治污控污,让金名片成色更足,是黄村乡持续思考的命题。
近日,黄村乡的文化礼堂热闹非常,库区土地流转协议正在签署;村庄外的河道旁,穿着志愿者红马甲的乡贤护水队在绿水青山间开始巡河;无人的蜿蜒小道上,技术人员扛着仪器进行踩点勘测,准备安装水质监测设备……
近年来,黄村乡作为丽水市区主要饮用水源黄村水库所在地,聚焦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着力源头管控、生态修复、长效防护三大重点,全力守护丽水市区人民饮用水安全。
黄村水库水源范围内原有黄岭村等自然村,水库建成后,部分原居民不理解水源保护禁种政策,仍会进入库区范围进行农业种植,污染风险较高。
“我们是农民,如果连地都不让种了,生计怎么办,收入从哪来?”村民们议论纷纷。
“我乡组织了专业测绘人员,全面摸清隐患地块底数,以土地经营权集体流转的形式将土地进行集中管理,除了村干部外,还邀请侨胞侨属、商会成员、知名乡贤等具有较高威望的人员参与动员工作。”黄村乡党委书记虞旭萍说,他们已先后三批对水库周边农业用地进行现场调查及勘测,共计确定流转土地180余亩,涉及农户150户,年租金15余万元,在帮助村民稳定增收的同时有效加强源头管控。
丽水市水资源开发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黄村水库生态复合湿地采用堰坝饮水工程将水流引进湿地,通过系统种植高吸收有机、有害物质的本地种木本、草本植物,将溪水中的农业污染物转化为生物质资源,形成控污有效、生物多样、环境优美的生态湿地系统,不仅修复了原有的污染影响,还美化了村居环境。
“现在这里环境确实好了很多,我们饭后都喜欢围着湿地散散步,周末的时候还有不少年轻人来拍照呢!” 当地村民陆庶月表示。
目前,黄村乡正在黄村水库河口建设37亩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生态修复及缓冲带建设项目,在严溪沿岸受损河漫滩建设生态缓冲拦截区,提升河流生态缓冲带的养分截留、污染物拦截、水土保持和生物多样性维持等功能,系统构建河流水生态安全格局,并出台《优化黄村乡绿色发展生态奖补机制》,根据水质检测结果发放奖补资金,让群众对护水治污工作有实感、能认可、同参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