阙沛军 刘樟树
浙江省第二大江瓯江自西向东流径莲都区境内,干流总长46.2公里。瓯江之水育莲都,曾经繁荣的航运促进了莲都的发展。莲都区分布瓯江中段南北两岸,江水也阻隔了两岸,长期以来过往只靠舟楫摆渡和一条浮桥,一旦发生洪水,南北交通中断。1967年6月22日,城区大水门渡口,渡船倾覆,乘客入水,淹死9人。祖祖辈辈的莲都人期盼能在瓯江上架桥铺路,南北畅通。直到上世纪70年代,才梦想成真。丽水县委、县政府在省委、省政府“建设大交通,促进大发展”的战略思想的指引下,于1970年建成了瓯江桃山大桥。之后随着交通事业和城市建设的迅猛发展,莲都境内瓯江干流上先后共建成了15座大桥,其中铁路大桥2座、高速公路桥梁3座、城市道路桥梁3座、公路交通大桥6座、通村公路桥梁1座。一座座大桥屹立在江面上,宏伟、壮观、靓丽,各具特色,造型别致,极大地促进了莲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
我们沿瓯江干流自上而下收集了每条大桥的基本情况。
1.北埠大桥(龙丽高速公路通行桥)
大桥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境内,北端为北埠村,南端为均溪村。桥长518米,桥面宽24.5米,净宽21米,跨境长510米,主孔12孔,为龙丽高速公路通行大桥。2005年8月动工,2006年11月30日竣工。
2.北埠村大桥(通村桥梁)
大桥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北埠村境内,南端与53省道丽浦线相接,北端为北埠村。桥长210米,桥面宽8.5米,路基与桥面同宽。工程建设资金由省交通厅补助和当地镇、村筹措组成,为通村公路桥梁。1997年11月12日动工,1998年12月24日竣工。北埠大桥未建成前,仅靠简易铁索桥通行。
3.玉溪大桥(龙丽、丽龙高速公路分离立交桥)
大桥位于莲都区大港头镇境内,南端为北埠村,北端为玉溪村。桥长394.5米,桥面宽24.5米,净宽21米,跨境长382.5米,主孔11孔。2005年10月动工,2007年10月30日竣工。
4.碧湖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莲都区碧湖镇境内,南连上南山村,北接碧湖镇区。桥长421米,接线长1245米,路基12米,路面宽9米,为水泥混泥土结构路面。主桥工程加接线工程造价800余万元,为50省道(龙丽线)连接碧湖镇的交通大桥。1992年5月动工,1994年1月竣工通车。碧湖大桥的建成结束了莲都区的汽车轮渡。
5.九龙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碧湖镇境内,南端为碧湖镇下南山村,北端为碧湖镇上赵村村。桥长622米,宽27米,全桥共3联(5*35+(80*140*80)+(4*35))。主桥采用(80+140+80)米预应力砼V型连续钢构,下部采用承台接群桩基础。引桥采用35米先简支后连续T梁,桩柱式桥墩。拼宽桥136米/3座。为莲都区丽龙高速公路南山互通至丽新公路建设工程中的一座大型公路桥梁。于2016年11月16日开工建设,2020年1月14日全面建成通车。
6.石牛大桥(城市道路桥梁)
大桥位于南明山街道和碧湖镇境内。南端为南明山街道东岸村,北端为碧湖镇石牛村。总长1408.38米,其中主桥长328.04米,大桥在南明山街道境内接线长460.98米,碧湖镇内接线长619.36米。桥宽度按六车道设计荷载-A级,人群3.5千牛/平方米,设计洪水频率为1/100.通航净空标准按Ⅵ级航道要求设计,设计通航水位为58.15米(黄海高程),通航净高大于等于4.5米,通航净宽大于等于22米,主桥宽31.5米,桥幅布置为2×2.22米人行道+2×12.0米车行道和3.0米绿化带,为水泥砼路面。大桥于2004年1月开工,2007年11月竣工,为碧湖镇通往市区重要桥梁。
7.白岩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联城街道、南明山街道境内,南端为南明山街道白岩村,北端为联城街道苏埠村。桥长426.5米,桥面宽23.5米〔2×(0.5+10.50+0.75)〕。桥涵设计荷载标准公路-1级。桥梁跨径为25米(边跨)与35米(中跨)组合。大桥于2008年3月动工,2010年10月竣工,为绕城公路西北线大型桥梁。
8.大溪大桥(金丽温高速公路通行大桥)
大桥位于联城街道、南明山街道境内,南端为南明山街道白岩村,北端为联城街道敏河村。桥长699.17米,桥面宽24.5米,净宽22米,跨境长690米,主孔3孔。2000年11月开工建设,2002年12月竣工。
9.桃山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街道、万象街道境内原53省道上,北端为街道桃山,南端为万象街道吕埠坑。桥长278米,桥面净宽8米,桥高20米,系钢筋混凝土双曲拱高水位公路桥梁,主孔8孔,每孔净跨30米,为境内第一座跨越瓯江的公路通行桥。始建于1968年11月20日,1970年1月25日建成通车,结束了桃山汽车轮渡。1994年12月因桃山大桥拱筋上部移位坍塌,一度造成交通中断。1995年2月19日,对大桥进行修建,将原双曲线拱桥改成T型桥,桥高由9米增加到10米,同年8月8日修复通车。
10.溪口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街道、万象街道境内,北端系街道西口,南端为万象街道琵琶圩,是市区经丽阳街连接南明山街道、金丽温高速公路的重要桥梁。桥长666.73米,桥面净宽26米,车行道宽15米,桥下净高12米,引道线型为缓和曲线。桥面铺装采用8厘米中立式沥青砼+100cm40#水泥砼。2000年1月6日动工,2002年12月竣工通车。
11.小水门大桥(城市道路桥梁)
大桥位于万象街道境内,北起括苍路,南连大桥路。该大桥先后经过两次建设,第一次建设于1981年11月14日动工,1983年元旦建成通车。桥长351.7米,桥面宽10.74米,设置7米车行道,两边人行道各1.62米,0.25米栏杆。结构为主孔5孔,每孔径跨42米,加两悬半波组成。随着社会经济发展,人流物流不断上升,原小水门大桥越来越不适应,故予以拆除改建。改建工程分两期实施:第一期保留老桥通行,在下游拼一幅新桥;在完成桥拼幅通车后,实施二期改造工程。改建后的小水门大桥长338米,宽26米,设计21米车行道,两侧各设人行道和栏杆2.5米,结构为7孔跨境46米钢筋砼肋拱桥。为市区内南北沟通的大型桥梁。改建工程于2002年1月动工,2004年4月竣工。
12.紫金大桥(城市道路桥梁)
大桥位于紫金街道境内,南端为绕城公路南线与高速公路富岭枢纽连接线交叉口,北端为紫金路与大猷街交叉口。长736.7米,其中桥梁长526.7米,宽30.6米,6车道,两岸接线长210米,路幅宽48米。为城市主干道一级标准。是城区车辆通过城市主干道紫金路出城的快速通道,是连接城市南北区块的重要桥梁,同时也是连接高速路网的主要大桥。2003年4月1日动工,2006年1月25日全面建成通车。
13.塔下大桥(公路桥梁)
大桥位于紫金街道、南明山街道境内,东端为绕城公路南线终点紫金街道塔下村,西端为南明山街道中岸村。大桥设计造型独特,充分利用了瓯江干流汇入好溪支流后改为北南走向形成的地貌特征,自西向东成Y型结构。大桥融交通功能和观赏于一体,是绕城公路主要标志性建筑,展现了山、江、桥、塔、岛、城一体的迷人景色。桥长411.7米,其中通往金华方向的桥梁,桥长340米(含引线),通往温州方向的桥梁,桥长360米,主桥跨境90米。为丽水市第一座下承式哑铃型系杆钢管拱桥。拱梁钢拱管直径1.1米,拱顶距水面净高40米。该桥2002年6月动工,2004年9月15日竣工通车。
14.金温高铁莲都瓯江塔下大桥
大桥位于紫金街道、南明山街道境内,北端为紫金街道塔下村,南端为南明山街道中岸村。全钢架结构,与金温铁道莲都瓯江塔下大桥基本平行,是金温铁道扩能改造工程专供高铁、动车通行的桥梁,于2015年12月26日与扩能铁路通车时同时启用。
15.金温铁道莲都瓯江塔下大桥
大桥位于紫金街道境内,北端为塔下村,南端为开潭村。全钢架结构,是金温铁路火车专行桥梁,于1998年6月11日与金温铁路同时通车启用。
丽水市莲都区瓯江段桥梁的建设成就,反映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所发生的翻天覆地的变化。50年实现了过去4000年所没有办到的事,中国梦,伟大的梦,一切都在变化中实现!
作者简介:
阙沛军,民革丽水市祖统委副主任,丽水市政协文史专员、莲都区政协文史编审员。
刘樟树,丽水市莲都区交通局退休干部,曾任丽水市(县级)总工会办公室主任、莲都区交通局办公室主任。
桃山大桥(20世纪80年代)
丽水瓯江大桥(小水门大桥)通车典礼(1983年元旦)
小水门瓯江大桥(20世纪80年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