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有很多种打开方式,徐老师的选择就是去贵州黔东南贫困山区自费公益支教。
初心不改,一路“黔”行
从2014年开始,徐老师先后三次参加了杭州第九世界组织的“走进桃花源”西部支教活动。从从江县黄岗小学到寨坪小学,再到今年的黎平县平天小学,出发时乘坐的绿皮火车换成了高铁,原先通往村寨的泥泞小路变得宽阔平坦,还铺上了柏油或水泥,村寨里通往家家户户的小路也都铺上了水泥。快捷方便的物流可以把大量物资直接送到学校,原先简陋的教室变得宽敞明亮,还装上了一体机和其他多媒体设备......一次次支教经历让她看到了西部贫困地区的发展与变化,感受到了国家实施精准扶贫的显著成效,也让她看到了山里孩子的乐观向上和对知识的渴求。
坐着火车从祖国的东部穿越丛山峻岭来到祖国的西部,乘坐装满物资的大巴车一路颠簸来到黔东南偏远山区的小学。村民们敲锣打鼓,学生们盛装打扮,用当地迎接最重要客人的礼仪欢迎徐老师和其他支教队员的到来。因山区条件有限,徐老师和支教队员们不是住学生寝室,就是在教室打地铺。这么多人吃饭也是个大问题,队员们就制定厨房烧饭帮厨洗碗工作安排表,轮流进行。2016年在寨坪支教时,因参加夏令营的多数学生离家比较远,早饭中饭来不及在家吃,支教队员就集资购买学生早饭中饭所需的食物并出资请当地村民给学生烧饭。
坚定梦想,传递爱的力量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徐老师深爱着她的教育事业,她的心中一直有一个梦想:如何发挥自己的专长温暖更多的孩子,传递爱的力量,温暖他人,充盈自己。最初,她只是想让大山深处的孩子学到更系统的知识,现在,她初心未变,且更加热血昂扬。针对支教学校没有专业英语老师,很多学生没有上过英语课的问题,她从学生实际出发开设了趣味英语课程,提高学生对英语学习的兴趣。当她知道学生想学习英语,又没有英语学习资料时,她就购买英语字典和辅导书寄给学生。2016年她在寨坪小学支教时帮扶的王小妹同学,今年考上了贵州师范学院,小妹说徐老师送给她的字典,她现在还一直在使用。她说她也想成为一名像徐老师那样的老师,尽自己的力量努力拉起每一个可以更好成长的人,这可能就是爱的传递吧!
今年,徐老师和一支二十几人的支教队来到黎平县双江镇平天小学。 当了解到有很多学生想学习英语拼读方法,特别有7位六年级的女生,想法更为急切。因闭营仪式上按团队要求需要呈现一台较高质量的闭营晚会,全村的村民都会前来观看,所以授课内容一定少不了英语节目的排练。在不影响团队教学计划开展的前提下,徐老师和领队商量,决定增加英语课时数,再通过成立英语学习小组利用每天中午的时间开展课后辅导。考虑到拼读法的学习需要较长时间的训练和巩固,而这7位女生都有微信,徐老师就建立了一个微信群,采用线下与线上相结合的方式,还利用微信群在支教结束的更长一段时间里对学生进行指导。徐老师每天给学生布置相关的任务,对学生进行示范指导,检查学生的任务完成情况并及时反馈。因疫情影响,黎平县教育局安排提早10天开学,所以学习活动提早结束,正好一个月。过程中会时常出现学生各种原因不能坚持的情况,徐老师就主动多次联系她们,了解她们的难处,并给予一定精神上的支持。通过设立奖学金,鼓励她们坚持学习。
除了上课之外,支教老师还需对学生进行全员家访,深入每个孩子的家中去了解他们的家庭情况。家访时,聊到孩子父母什么时候回来,平时嘻嘻哈哈的孩子们眼里总会浮现一丝的落寞,甚至是泪水。每当这时,徐老师总会给孩子们一个拥抱,给孩子们一份温暖。家访时也会发现家庭条件特别差的学生,徐老师通过联系结对帮扶的爱心人士,或者自己拿出一点钱给学生。希望一份爱心,一份温暖,能让她们更勇敢的面对困难。
每一次支教结束时,全村的村民前来送行。那一声声带些方言口音的“谢谢”,和学生们的“徐老师,明年你再来好吗”,让徐老师更加坚定了要把公益支教一直做下去的想法。
路虽远,行则将至,事虽难,干则必成。支教在徐老师心中是一场双向奔赴的爱,温暖他人,充盈自己,她会一直坚持做下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