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知公告
您当前位置:

关于征集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提案致全体委员和政协各参加单位等的一封信

发布日期:2022-01-18 11:11:11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区政协各参加单位、专委会、界别活动组,全体委员:

提案是政协委员履行职能的重要方式、重要载体和重要渠道,是人民政协的一项全局性工作。自十五届一次会议以来,全体委员、参加单位、界别活动组、专委会聚焦区委区政府中心工作,提交提案形式的意见建议1154件,经审查共立案869件,现已全部办理完毕,为莲都经济、政治、文化、社会和生态文明建设高质量发展贡献了政协智慧和力量。

2021年是贯彻落实区第十五次党代会精神,推动实现“四个跃升”、落实“十四五”规划、迈向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破局起步之年。为使更好地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发挥专门协商机构作用,希望各政协委员、参加单位、界别活动组、专委会,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紧扣区委、区政府决策部署,主动加强沟通协商,深入开展调查研究,积极运用提案建言资政、献言献策,努力展现新时代人民政协新样子。

经研究,确定从20221月11日起,开始接收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提案。20221月11日至全会提案截止时间(由大会秘书处另行通知)提交的,作为全会提案处理;超过全会提案截止时间提交的,作为闭会后平时提案处理。因十六届一次会议期间,大会提案审查委员会工作任务多、时间紧,提倡在会前提交提案。提案请以电子文档+纸质”形式提交。电子版可通过U盘拷贝提交至区政协办公室(解放街51号409办公室,刘巧:13676507112),或发送至区政协邮箱:2018115569@qq.com,或上传至提案系统。纸质版应打印一式一份,并在全会报道期间,交至现场工作人员处。

附件:1.提案封面

2.提案参考格式

3.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提案选题方向参考

政协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办公室    

2022111    

附件1

第号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丽水市莲都区委员会

(十六届一次会议)

 

案由:

所属类别:□政治建设  □经济建设  □文化建设  □社会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

是否经过调研:  □是   □否                 是否同意公开:  □是   □否

领衔提案人

(包括集体)

界  别

通讯地址(邮编)

联系电话





附 议 人





























建议由                 (单位)主办,由                             会办

集体提案召集人(负责人)签名


初审意见

主办:         会办:            审查人:

复审意见

主办:         会办:            审查人:

终审意见

审查人:

注:1.提案内容请使用A4打印稿附后,全会报到时连同U盘的电子稿提交大会提案征集处(提案组)或电子邮箱发送至2018115569@qq.com;

2.党派、团体、政协专委会的集体提案需加盖公章并写明具体执笔人。

附件2

(题目)关于………………………问题的建议

(提案背景)………………

(存在问题)………………

(意见建议)………………

注意事项:

1. 提案应简明扼要,一事一案,原则上不超过1500字,并按“三段”固定格式撰写:①提案背景,即议题的意义或基本情况;②存在问题;③意见建议

2.请务必注明提案内容所属类别、是否经过调研、是否同意公开、希望办理的承办单位,并注明提案人的通信地址、邮编和联系电话,以便办理提案时联系沟通。

3.委员联名提出的提案,发起人签名应当列于首位;以党派、团体、政协专门委员会名义提出的提案须有该组织的负责人签名并加盖公章。

4.有下列情形之一的提案,不予立案:(一)涉及党和国家秘密的;(二)国家明令禁止的;(三)中共党员对党内有关组织、人事安排等方面有意见的;(四)民主党派成员反映本组织内部问题的;(五)已进入民事、刑事、行政诉讼程序或行政复议、仲裁程序的;(六)执纪执法机关正在审查的违纪违法问题的;(七)超出莲都区职权的;(八)属于纯学术研讨的;(九)为本人或亲属解决个人问题的;(十)宣传、推介具体作品、产品的;(十一)指名举报、揭发问题的;(十二)内容空泛、没有具体建议的;(十三)其他不宜立案的。

5.提案请以“电子文档+纸质”形式提交。电子版可通过U盘拷贝提交至区政协办公室(解放街51号409办公室,刘巧:13676507112),发送至区政协邮箱:2018115569@qq.com,或上传至提案系统。纸质版应打印一式一份,并在全会报道期间,交至现场专门工作人员处。

附件3

区政协十六届一次会议提案选题方向参考

一、经济建设方面

1.接续高质量发展建设百万人口大城市

2.全省同步迈向共同富裕

3.“一带三区”发展规划

4. 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

5. 大力弘扬践行浙西南革命精神,高扬“丽水之干”行动奋斗旗帜

6.在招引战略级项目、“链主型”企业上奋力突围

7.勇当头雁、大步跨越,无愧于丽水“首位之区”和“市域发展核心带”的定位

8.聚焦聚力城市能级提升

9.聚焦聚力未来产业发展

10.聚焦聚力人口规模增长

11.聚焦聚力民生优质共享

12.到“十四五”末,规上工业实现翻两番

13.加快推进新型城镇化

14.碧湖区域高质量发展建设

15.碧湖区域成为全市新发展格局中的硬核支撑

16.传统产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

17.基本确立“一脉三城”发展格局

18.充分彰显中心城区的辐射力、带动力和影响力

19.实践“城市精明增长”理念

20.聚焦生产力布局加快战略

21.人口和产业向优势区域集聚

22.新型工业化取得突破性进展

23.数字经济聚变效应显著

24.美丽经济呈现极速增长

25.市区一体化发展

26.年轻的人口、年轻的产业、年轻的资本融合聚变,成为“丽水经济建设的主战场”

27.高水平对外开放,融入长三角向各领域深度拓展

28.山海协作全面升级

29.人、地、钱、势等制约得到有效破解

30.中小企业发展、双创经济生长等蝶变升级、

31.人才和研发投入领跑山区26县

32.基本建成浙西南科创中心

33.城乡居民收入倍差逐步缩小

34.推动城市首位度实现整体跃升

35.用好“跨山统筹”金钥匙,统筹“一脉三城”一体发展、联动发展、同步发展

36.推动“三城”在时空、功能、产业、美学、生态等方面紧密协同、相得益彰

37.突出精品精致,提高精细化、智能化空间治理水平,完善城市建设管控体系

38.推进公园、绿道、城市阳台等项目建设,建成丽阳街、花园路、丽青路城市迎宾道

39.优化联城片区、城东片区功能布局,推动未来社区、花园邻里中心建设

40.联通高铁片区、青田县西北部及缙云县南部区域,合力建设华侨“双创”试验区

41.推进老旧小区改造和历史街区保护与利用

42.创新实践“一园两区”体制机制

43.打造全省高能级战略平台

44.重大项目“统筹招商、协同推进”、惠企政策“‘园’‘区’联动、协调整合”

45.科学谋划和布局空港经济,完善创新平台体系

46.协同建设科创中心、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综合保税区

47.推进产城融合发展与城市功能提升

48.打造高端服务、未来产业、创业创新、现代金融、高能人才、品质教育、优质医疗、城市美学等融为一体的新高地

49.以“多规合一”实施为契机,主动谋划松阳、云和毗邻区域协同发展,建设郎奇白口、高溪区块、九龙湿地、碧湖镇区、古堰画乡“五大聚落”

50.以“未来城市”标准去发展,运用充分介入的造城方式,把牢市场化导向,探索“高能窄地”的经济形态

51.推进碧湖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与生态修复工程,系统重塑空间、产业与人口

52.加快革命老区振兴发展

53.以东西岩高铁站为依托,谋划发展高铁经济

54.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推进乡村活化和退化并举,提升公共资源配置效率

55.全面实施数字乡村行动和“古村复兴”“畲寨复兴”计划

56.推动乡村自然资源、产业结构和社区传统“深层更新”,加快实现高质量的乡村振兴

57.培育发展半导体集成电路、新能源、美丽经济、数字经济等高新低碳产业

58.努力在招引“大好高”项目上实现大突破,推动产业向价值链高端跃升

59.突出打造“桃花源般的创新第二空间”

60.建设以服务全域孵化为基本特征的浙西南科创中心

61.持续加大人才科技、研发创新投入强度,构筑集产业链、人才链、资本链、创新链、服务链于一体的创新创业生态

62.加快高端生态、高端产业和高端人才融合聚变,努力推动城市经济质量变革、效率变革、动力变革

63.坚定不移推动制造业发展由粗放型向集约型转变,深化丽水工业园区平台“二次创业”

64.推进强链补链延链

65.实施新一轮制造业“腾笼换鸟、凤凰涅槃”攻坚行动

66.加强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改造,提升生产和管理水平,努力培育更多“专精特新”“隐形冠军”企业

67.积极探索合作园区“存量不变、增量分成”、合作项目“成本共担、利益共享”

68.尊重城乡发展的客观规律,始终把进退的辩证统一作为以城带乡、城乡融合的大策略

69.坚持把数字经济作为“一号工程”来抓,抢抓数字变革的时间窗口,实施数字经济高能聚合计划

70.大力发展数字化实体经济,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产业数字化,推进园区数字化转型和企业“上云用数赋智”

71.把数字基础设施建设作为数字经济的“催化剂”,打造“双千兆”网络示范城市

72.发挥世界丽水人大会莲都分会平台优势,培育专业精干的招商队伍

73.吸引更多的工商资本、民间资本、外商资本投资莲都、投向创新领域,实现要素汇聚、活力涌动、创客云集的繁荣图景

74.强化“经营城市”理念,加大政银、银企合作力度

75.深化国资国企市场化改革和投融资体制改革

76.规范推广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模式

77.做大国有资本、激活体制机制、提升经营业绩,最大限度盘活用好现有资源

78.主动融入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内国际双循环相互促进的新发展格局

79.以“亲清关系”推进情感空间的联通

80.聚焦更优营商环境

81.以“山海协作”推进发展空间的联通

82.抢抓““一带一路””和长三角一体化发展的机遇,加强与上海黄浦区、宁波江北区、金华义乌市的资源共享

83.打造北上广深“飞地”

84.融入丽水大花园核心区“1﹢3﹢N”工程,打造一批“耀眼明珠”,建设一批“多彩廊道”,创成省大花园示范县

85.实施中等收入群体和居民收入双倍增计划

86.开展村级集体经济巩固提升五年行动,打造“八个万元”助农增收升级版

87.促进低收入农户增收减支

88.提高审计监督效能

二、政治建设方面

1.实践“人民城市”理念

2.以中心城区“西进”战略为契机,深化碧湖区域体制机制改革

3.以理念、机制、政策、服务创新打造“最佳在地政府”

4.坚持和发展新时代“枫桥经验”

5.做实街道“大工委”、社区“大党委”制

6.完善“一肩挑”后村社治理体系

7.推进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落实万村善治工程

8.全面推动信访积案化解

9.健全党员干部理论学习教育制度体系

10.开展中心组巡听旁听制度、重大决策前专题学习制度

11.发挥党校(行政学院)学习的主阵地作用

12.分层分类分级开展教育培训

13.健全党员领导干部理论宣讲体系、基层理论宣传宣讲工作体系

14.打造8090新时代理论宣讲等品牌

15.推进“县乡一体、条抓块统”改革

16.推动数字化改革“152”体系与基层治理“141”体系衔接贯通

17.建强社会治理中心

18.建立健全与数字化时代相适应的变革型组织运行方式

19.实施“一把手战略储备工程”、年轻干部“火线练兵”计划

20.深入实施“红色根脉强基工程”

21.统筹推进各领域党建工作

22.实施基层党建“亮度”提升攻坚行动

三、文化建设方面

1.营造山水花园意境,留住城市的“生态”“文脉”和“乡愁”

2.完善城市功能,厚植城市文化,涵养城市气质,有效激发老城新活力

3.推动大港头镇、峰源乡打造文旅融合发展区

4.推动老竹镇、丽新乡打造畲乡民俗经济区

5.雅溪镇、太平乡、仙渡乡、黄村乡打造“红绿融合”发展区

6.打造可阅读、有温度、高品质的城市影像

7.加快农业、文化和旅游产业转型发展

8.融入瓯江山水诗路建设

9.发展户外生活、户外运动、户外休闲新业态

10.构建“山水陆空”四位一体的户外运动产品体系

11.围绕创建国家农业高新技术产业示范区、国家全域旅游示范区和丽水古堰画乡国家级旅游度假区,实施农业“双强行动”

12.推进乡镇、3A级以上景区5G全覆盖

13.在“招才引智”上要舍得大投入,办好人才科技峰会,升级人才服务“政策包”

14.加快应用型、基础型、技能型人才增量引进,突出高层次人才栖息集聚

15.支持和鼓励高校毕业生来莲就业创业

16.国家中医药基层先进区

四、社会建设方面

1.探索集聚型创新社区和连片型美丽田园相结合的城市开发模式,塑造好新城的叙事结构、叙事策略、叙事方式

2.建设数字社会,推广数字生活,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提供强有力的底层支撑

3.畅通人口链接

4.营造“近悦远来”的城市人才生态

5.建立面向全市的人口集聚政策体系

6.打好“一户多宅”清理整治、安置小区建设、公共设施配套、转移就业等系列组合拳

7.莲都成为市域转移人口市民化的核心区域、城乡年轻人的首选集聚地

8.以“交通先行”推进地理空间的联通,加快谋划和实施一批综合交通项目

9.推动实现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10.健全养老保险和医疗保障体系

11.优化健全“浙丽保”政策

12.分层分类精准救助,确保老弱病残等特殊群体有基本保障、低保对象应保尽保

13.加强城市社区建设,完善15分钟生活圈服务体系

14.公共服务均衡起来,构建育儿友好型社会

15.争创全国学前教育普及普惠区、全国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区

16.统筹抓好疫情防控、安全生产、交通安全、防汛防台、森林防火、食药品安全等工作

17.完善全域信用体系建设

18.深入践行“为民办实事长效机制”,打造“三服务”2.0版

19.初步建成浙西南综合交通枢纽

20.开展未来乡村建设试点

五、生态文明建设方面

1.生态涵养水平持续提升

2.生态环境质量公众满意度继续保持全省领先

3.创新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

4.打造沉浸式体验经济,切实把生态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竞争优势和发展优势

5.全面落实“三线一单”生态环境分区管控方案,统筹山水林田湖草系统治理

6.加快水系连通建设,推进瓯江沿岸森林生态保护和修复项目

7.深化“两非”整治,实施植树造林、“增花添彩”等工程

8.高标准推进“蓝天、碧水、净土、清废”行动,实施二氧化碳排放达峰行动,创成“无废城市”

9.争创国家级生态文明建设示范区

10.完善政治生态评价体系

11.构建“生态﹢”“文化﹢”“数字﹢”相互促进的数字生态产业体系,牢牢掌握新一轮发展的主动权

12.引进5G应用、区块链、人工智能、云计算等新业态,让数字生态产业极速生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