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区政府委托,丽水市莲都区政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办公室向区人大常委会报告2019年度全区企业国有资产管理情况,主要内容如下:
一、企业国有资产基本情况
(一)国有企业户数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区共有各级国有企业32户。其中:区国资办监管企业 29户,区属文化企业 2 户,其他区级企业1户。
(二)国有企业资产负债及运营情况。截至2019年底,全区国有企业资产总额836548.75万元,负债总额544745.97万元,净资产291802.78万元,资产负债率65.12%,形成国有资本及权益246961.53万元。2019年,全区国有企业实现营业收入18652.25万元,利润总额4391.89万元,收入利润率23.55%。
二、国有企业资产管理工作情况
一是在推动发展上培育“新动能”。1.坚持市场导向,壮大企业经营。鼓励国企自主谋划、参与经营性项目和产业。去年以来,我区国企投资了“中核基金”“帮邦行”“综合供能服务站”等市场化竞争项目,并成立了恒玖置业、义乌莲义、乾道商贸、浙石油能源销售等4家经营性公司,分别从事房地产开发、山海协作项目建设和旅游业态发展等市场化经营项目。目前,全区国有企业市场化经营项目的总投资额达1.791亿元。2.坚持问题导向,释放企业活力。面对“工资机制不成熟、国企编制障碍、国资监管职权不明”等短板问题,坚持问题导向,积极转变监管理念,从“管企业”为主转向以“管资本”为主,大力推进“简政放权”,全面赋予企业在用工、人事、薪酬分配等方面更大自主权,最大限度释放企业活力和改革潜能。3.坚持效益导向,加大融资力度。积极搭建平台,进一步拓宽企业融资渠道。去年以来,区属三大平台公司完成融资13.8亿元,彰显了“顶梁柱”作用。今年5月,区国资公司5亿旅游产业专项债券正式获得国家发改委核准批复,该企业债是我市9个县(市、区)自2016年以来成功获批的第一支企业债。
二是在顶层设计上实现“新突破”。理顺国企体制机制。以机构改革为契机,及时成立区国资办,理顺体制机制,优化监管体系,为国企改革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大力开展出资人变更及股权划转工作,共完成18家企业的出资人变更及股权划转。加快国企接收重组。归并重组部分职责相近的企业,加大对于下属企业的接收工作,进一步优化现有资源,瘦身增效。目前已完成19家企业的接收任务。分类推动企业改制。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分类对经营情况不良、改善无望且不具备发展前景的2家企业进行整合归并,5家全民所有制企业依法改制成国有独资公司。同时,为加快推进经营类事业单位的企业改制和丽水工业园区管委会体制机制调整,及时组建了丽水工业园区建设发展有限公司和丽水市莲城宾馆有限责任公司两家国有企业。
三是在制度供给上增添“新动力”。出台实施方案。出台《莲都区国有企业市场化改革的实施方案》,明确本轮国企市场化改革的重点为推动企业在深化监管体制与劳动、人事、薪酬分配等四大领域19项内容的改革,为全区国企改革工作提供制度保障。同步出台《莲都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工作实施方案》,确保10月底前全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全面移交街道(乡镇)和社区(村)实行社会化管理。完善配套制度。制定《莲都区国有企业人事管理办法(试行)》、《改革区属企业工资决定机制实施办法(暂行)》等一系列国企改革的配套制度,进一步规范国有企业劳动用工、人事管理与薪酬分配。深化劳动、人事、薪酬分配三项制度改革。全面改革推行市场化用工制度,畅通选人用人渠道,鼓励企业加大专业紧缺人才和高层次技术人才的招引,建立全员考核机制,实现考核结果与员工退出、选拔使用、薪酬待遇相挂钩。加强工资总额预算管理,并实现员工工资与劳动力市场价位相接轨。组织对国有企业员工开展定员定编工作,结合各国有企业现有编外人员,开展分流工作,实现企业减员增效,降低人工成本,提升经营效率。
四是在规范监管上构筑“新格局”。加强资产监管。规范资产处置,盘活存量资产,2018年开展专项整治行动,组织对全区所有闲置资产进行清查,对国资公司名下的469处资产进行了分类处置。截至目前,已完成处置450处,完成率95.9%。今年腾房回收原油泵厂内地质科普馆的国有资产,完成了18户经营户的腾空搬迁。月前组成工作专班,着手原油泵厂、碧湖啤酒厂的房产被占问题的清理工作。规范监管事项。厘清监管职责,规范企业监管事项,对区发改局、丽水工业园区、区机关事务局和区国资办等几个监管部门的职责进行了规范和明确;制定《莲都区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在企业变更、章程管理、人事管理、财务管理等事项上作进一步明确与细化,严把重大事项审批关。2019年以来,我办以“最多跑一次”改革为契机简化审批流程,共审批国有企业重大事项230余项。健全治理体系。重点推进董事会、监事会人员的清理与配备工作,落实董事会一人一票表决制度。加强董事会建设,建立权责对等、运转协调、有效制衡的决策执行机制。加强对企业财务、资产、生产经营管理等方面的全面监督。出台《规范莲都区属企业实施企业年金的十三条意见》、《莲都区国资办关于进一步规范区属企业职工福利、职工教育经费管理的意见(试行)》、《莲都区国有企业重大事项管理制度》。
三、国有企业党建工作情况
一是党建进企特色开展。各企业以规定动作+自选动作为手段,党建工作总体要求纳入公司章程。三大公司各自出实招、出新招做特色党建,分别制定2020年党建工作方案。建投公司——党建+红色工地,弘扬“把支部建在连上”,推进党建工作向工地延伸,在丽水恒玖置业有限公司、丽水花街片区莲都安置小区项目部、长岗背小学新建工程项目部成立项目工作党支部。国资公司——党建+走村联心,结对太平乡长乐村,理清包村帮村“七个包+六个一”清单。旅投公司——党建+红色旅游,依托现有的党群服务中心等红色点位,对区内红色革命遗址开展分批保护修缮,开辟红色之旅,促进党建活动多样化。
二是主题教育同步深入。自“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主题教育开展以来,区属国企紧扣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这一条主线,全面把握主题教育的根本任务与目标要求,紧紧抓住四项重点措施,推动主题教育活动往深里走、往心里走、往实里走。各党员支部坚持读原著、学原文、悟原理,系统抓学习教育;坚持以“摸实情、解难题”为目标聚焦“八大领域”、“三服务”,深入抓调查研究;坚持以刀刃向的勇气、直击痛处的决心不断检视问题、查摆问题,全面抓检视问题;坚持问题导向,以严实措施具体抓问题整改。
四、下一步工作安排
(一)突出抓好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建设。企业党委(党组)要把方向、管大局、保落实,结合不同层级、不同类型企业实际制定党委(党组)前置研究讨论重大经营管理事项清单,厘清各治理主体权责边界;董事会要定战略、作决策、防风险,全面依法落实董事会各项法定权利;经理层要谋经营、抓落实、强管理,逐步推行建立董事会向经理层授权的管理制度,充分发挥经理层经营管理作用。开展企业管理提升行动,推进管理流程再造,优化资源配置。进一步理顺国企党委、董事会、经理层之间的联系。
(二)突出抓好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围绕服务莲都战略,积极鼓励国企聚焦主业主责,在完成政府性项目的基础上,鼓励支持企业整合优化资源,自主谋划、参与经营性项目和产业。更好发挥国有企业的引领带动作用,整合结合资产隶属关系和行业板块关联性,以现有资产隶属关系为基础,逐步进行成建制的整合归并,通过整合使公司由小变大、由弱变强,使国有经济在基础性、公共性、公益性行业中发挥引领和主导作用。2020年10月底前,完成全区国有企业退休人员社会化管理移交工作。
(三)突出抓好健全市场化经营机制。持续推动区属国有企业深化劳动、人事、分配等方面改革,全面建立健全企业员工能进能出、管理人员能上能下、收入能增能减的科学机制,企业劳动用工、人事管理、薪酬分配与市场全面接轨,全面推进用工市场化,完善市场化薪酬分配机制,推动薪酬分配向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和紧缺人才倾斜。灵活开展多种方式的中长期激励,全面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增强国有企业的活力、创造力和市场竞争力,实现企业的劳动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明显改观。
(四)加快形成以管资本为主的国有资产监管体制。国资办将进一步深化职能转变,更加注重基于出资关系,更加注重国有资本整体功能,更加注重事中事后、分层分类,更加注重提高质量效益,把监管重点聚焦到管好资本布局、规范资本运作、提高资本回报、维护资本安全上来。优化管资本的方式手段,对不同功能定位、行业领域、发展阶段的企业,实行差异化的分类考核、分类监管、分类授权放权,逐步形成一套客观公正的成熟的评价机制。在三大国企建立了纪律检查委员会,进一步提升国企及其职工干部队伍的拒腐防变能力,加强关键岗位的风险防控,强化事中、事后监管。
(五)突出抓好党的领导和党的建设。进一步加强对企业党建工作的指导,提升党在国有资本运营中的政治领导,充分发挥国有企业的政治优势,把党的领导深度融入企业的决策管理,推进党建工作与生产经营深度融合,把好决策关和发展方向,确保国有资本分布到哪里,党建就覆盖到哪里。把提高企业效益、增强企业竞争力、实现国有资产保值增值作为企业党组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