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政务公开 >建议提案办理结果公开 >政协提案答复
首页
关于区政协十五届五次会议第36号提案的复函
索引号: 002650306/2021-43067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发布时间: 2021-07-27 08:59:19

文号:

索引号 002650306/2021-43067 公开方式 主动公开 文号
发布机构 区农业农村局 成文日期 2021-07-27

郭赛军委员:

你提出的第36号《关于在碧湖平原建设丽水城区后菜园的问题的建议》收悉。您在提案中的问题很中肯,相关建议非常具有代表性。根据提案内容,我们对碧湖平原建设丽水城区后菜园的建议作了摸底和调研,经研究,现就有关事项答复如下:

一、关于科学谋划蔬菜种植园区,丰富蔬菜种植种类的建议。

碧湖平原是丽水三大平原之一,是丽水粮食生产和现代农业发展的主要基地,素有“处州粮仓”之称。近年来,莲都区非常重视碧湖的发展,在结合碧湖大环境发展规划的前提下,联系碧湖实际,积极探索谋划蔬菜产业的发展融合。一是科学谋划基地。随着国家级农高区建设的推进,丽水生态农业科技园区、千亩钢管大棚蔬菜基地、千亩嫁接西瓜基地和万亩无公害长虹豆基地等一批农业产业平台落户碧湖。同时,按照田园城市的建设理念,充分发挥碧湖山水隽秀、田园风光旖旎的天然优势,通过多中心、绿网化的布局方式,在镇域各组团之间穿插廊道式的绿地和水系景观,形成“田城交融、大开大合”的城市空间格局。推动农业与二、三产融合发展,打造集绿色农业、休闲农业、体验农业、研学农业等于一体的现代化田园城市,实现“让居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二是积极引导种植。2021年浙江种业博览会新品种展示示范分中心在原有5个的基础上增加2个单位,其中之一的丽水分中心落户莲都,实施地点在碧湖镇。分中心集中筛选、展示一批我省近年育成或引进的绿色、优质、市场竞争力强的瓜菜新品种,鉴定和评价新品种的生产和市场价值。2021年,共展示瓜菜新品种175个,包括番茄、苦瓜、南瓜、辣椒、茄子、西甜瓜六大类及关联的新设施和新技术。通过组织现场观摩会、培训会、新闻媒体宣传等途径,展示品种的特征特性和适用栽培技术,积极引导合作社、家庭农场、种植大户们选用新优品种、新优技术,结合市场效益合理布局,科学种植。

二、关于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建议。

民以食为天,食以安为先。近年来,莲都区农业农村局非常重视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通过多措并举,积极致力于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的提升。一是强化源头监管。加强农药等农资生产经营、农产品生产等环节的执法监管,加大违法案件查办力度,2020年立案查处农业违法行为35起,查获数量1.3万公斤,货值金额22.85万元,罚没款金额10.25万元。深化“对标欧盟·肥药双控”工作,全面推进“肥药两制”改革,农资经营店规范化信息化、禁限用农药自律退市、农药实名制购买等覆盖率均达100%。集成推广肥药减量增效政策和技术,农药化肥施用量降10%。全面落实农作物秸秆综合利用、农药废弃包装物市场主体回收、专业机构处置、公共财政扶持机制,推动废旧农膜纳入农村生活垃圾回收处置体系。二是有序开展农产品质量监测。制定全年农产品质量安全监测计划,认真组织完成上级和区本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任务,近年来,每年区级农产品质量安全抽检任务400批次,其中蔬菜有110批次;市级、省级、部级每年抽检任务200余批次以上,其中蔬菜抽检批次占半数以上。抽检区域、品种重点是碧湖镇辖区的长豇豆、茄子、丝瓜等,2020年蔬菜抽检合格率96%。三是严格落实质量安全追溯制度。根据省市主管部门的统一布置,进一步严格落实食用农产品合格证使用制度。我区共441家规模生产主体纳入省级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主体库,可自行或委托打印合格证,实现规模主体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覆盖率100%。其中126家生产主体已配备二维码打印机,可自行打印合格证并粘贴在上市农产品上,全区11个乡镇农技站均已配备二维码打印机,并要求各乡镇农技站主动为辖区的生产主体提供免费委托打印服务工作。今年以来,开具合格证共40101张,附证上市产品2906.43 吨。四是标准化生产提升质量安全水平。以标准以引领,制定并发布《蚕豆生产技术规程》《蔬菜与晚稻轮作模式技术规程》《长豇豆和水稻轮作栽培生产技术规程》《处州白莲生产技术规范》等5个区级农业地方标准,规范指导我区农业生产,进一步提升农产品品质和质量安全水平。开展绿色食品认证,农产品地理标志认定,提升我区农业品牌影响力,提升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目前,全区获得绿色食品认证12个,新申报中6个。五是大力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提升生产主体安全生产意识水平。结合“三联三送三服务”、科普活动进乡村等活动,通过举办培训、发放资料等形式,宣传普及农产品质量安全政策和生产消费知识,提升生产经营者质量安全意识,严格遵守农药安全间隔期。今年以来,开展农产品质量安全现场培训3次,开展宣传10余次,发放宣传资料600余份。今后,莲都区农业农村局还会继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力度,形成人人知晓,人人监督的质量安全氛围。

三、关于畅通服务市区的销售渠道的建议。

碧湖按照“一带三廊五园”规划布局莲都省级现代农业园区,支持创建国家级农高区和国家农业公园,壮大农业主体规模,提升销售环节品牌效应,发挥袁隆平国家水稻育种基地作用,提高农业生产综合效益。做强优势特色农业,借助“丽水山耕”数字化产业发展平台,实施农产品品质提升工程,加快推广雾耕农业、云境农业等农业新业态新模式。加大科技创新和产学研合作力度,加快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兴技术与农业现化化深度融合,构建农业实时监测系统,积极破除传统农业“小、散、弱”困境。

四、关于完善服务体系,有效突破生产要素瓶颈的建议。

为加快推进蔬菜产业转型升级,巩固提升“全国蔬菜产业重点县”、“浙江省蔬菜产业强县”的产业地位,打造长三角地区重要的“放心菜园”。莲都区积极完善服务体系,多举措支持莲都蔬菜产业发展,力争最大化突破发展瓶颈。一是出台产业扶持政策。2021年,莲都区出台了《莲都区关于加快蔬菜产业发展实施方案(试行)》、《莲都区关于加强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培育和农产品品牌建设实施方案(试行)》等政策。按照“区域化、规模化、标准化、省力化、精品化”的“五化”要求,大力推广蔬菜集约化穴盘育苗、设施化栽培等技术,形成“一藕两茄三豆四瓜五带”的布局(一藕:莲藕;两茄:番茄、茄子;三豆:豇豆、鲜食蚕豆、鲜食毛豆;四瓜:八棱瓜、苦瓜、南瓜、黄瓜;五带:豆类、瓜果类、叶菜类、水生蔬菜、高山蔬菜五个产业带)。到2025年,建成“浙西南农产品集散中心”1个,培育省特色农产品优势区2个,省级现代化产业化育苗中心1个,省级“放心菜园”示范基地5个以上,建立产业技术服务团队1个。二是挖掘产业潜力、运用科技助力发展。碧湖镇《莲都区碧湖镇小城市培育试点三年(2020—2022年)行动计划》。其中提到:要挖掘田园特色文化内涵。传承农耕文化,建立农耕博物馆,恢复开展传统劝耕、开犁、丰收和尝新活动,打造以“诗酒茶”为名义的碧湖农耕节,探索开发碧湖农耕小吃品牌,营造农耕作文化氛围。加快建设丰收广场、碧湖公园等,融入碧湖田园风光的生态景观公园,构建城乡居民15分钟文化圈。同时,以数字化推动“智慧碧湖”建设。加快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布局,推动5G基站建设,探索物联网基础设施的初步布点,构建稳定、高速的网络环境。促进城市管理和云计算平台的有机融合,利用视频监控和传感技术采集数据,通过云计算平台保障碧湖城市运行实时监测和智能安保应急,提高政府精准管理能力,至2020年建成区数字化城市管理全覆盖。加快产业发展智能化建设,探索建设智能制造工厂、数字车间、企业大数据平台等。另外,至2022年,农村承包耕地流转率力争实现22%。

感谢你们对农业农村工作的关心,希望你们一如既往支持我们的工作。

(联系人:雷霏霏  联系电话:15157826898)


丽水市莲都区农业农村局

2021年6月21日



主送:郭赛军委员

抄送:区政协提案委员会,区府办。

莲都区农业农村局办公室                        2021年6月21日印发


附件:
附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