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史园地
您当前位置:

【毛传书特辑】1981年“4·4”大风灾害记

发布日期:2021-06-18 17:26:51     文章来源:莲都 访问次数:

公元1981年4月4日(农历辛酉年三月初一)晚7时20分。丽水城南瓯江两岸突然遭受狂风暴雨和大冰雹袭击,人民生命财产遭到严重损失。一场浩劫,历时只数分钟,祸从天降,犹如梦幻。

当时正是清明前夜。俗话说:“麦吃两年水,最怕清明头夜雨。”开春以来连续数月下雨不停。人们都盼望能在清明前一天开一开“天眼”,清明“明”一天,好去扫扫墓。可雨还是嘀嘀嗒嗒下。人们都骂“这天漏了”。晚上我正在机关办公室,突然雷声大作,狂风呼啸,暴雨倾盆,冰雹四溅,瞬间电灯熄灭,一片漆黑。只听空中有“呜——呜——”恐怖怪声,使人心惊。约十余分钟,风声渐渐隐去。一会儿电灯亮,雨渐稀。只见街上积水成河,行人皆高卷裤脚淌水行走。谁都不知道此时此刻,一场罕见的大风灾害已经在城边瓯江两岸发生。

次日,笔者登临万象山,只见江边方向,树木倒翻无数,有的连根拔起,有的半腰斩断,有的虽未刮倒,亦东歪西斜,挺不起腰。据后来统计,山上被风刮倒刮断的树木有一千八百多株。我来到烟雨亭,见亭基上只留下几个断柱树桩,亭顶已被刮到后面山上。登上山顶,被刮倒的松树更是多,横在路上无法行走。我绕道下山坡来到小卖部前面,发现临江亭也已被风摧毁,顶盖仰天倒卧在旁边的山坡上。石柱均被砸断。四条石柱原是天后宫拜亭的柱脚。上面刻有遂昌百岁老人书写的对联。天后宫被拆后,城建部门搬来此处建亭。当时我还庆幸总还有一点天后宫的古物留存。如今见毁于天灾,实在心痛。临江亭本是观赏山光水色之胜地,而此刻映入眼帘的是令人痛心的惨状:化工厂大烟囱倒塌,厂房毁坏,不见生机;缫丝厂新大楼被刮去一角,尚未开张,便是累累伤痕;而山下的民房,瓦片多数被刮一空,椽骨显露,满目疮痍……

我顺洞天楼而下至小水门,只见街上人来车往,十分拥挤。车上装的,肩上挑的尽是瓦片、油毛毡和塑料布等遮雨之物。其时雨还在继续下着不停,满地尽是瓦砾和泥浆。一位旁观者对我说,受灾户有三种情况:一种人开来公家的汽车运砖瓦,这是他认为有办法的一种人;第二种人是用手拉车拉的,帮忙的人也多,这种人办法也不小;第三种自然是那些肩担人挑的了。我仔细观察,发现有的单位特意派车帮助受灾的职工,而所有这三种人当中都有既非亲戚又非朋友,而是出于一种精神来相帮的。

一出小水门外,给人印象最深的是一户人家的新房子依城墙而建,应说很牢固,未想到被风吹倒砖墙,掀翻屋顶,房间朝天淋雨。行人至此都止步观看,皆惊异不已。

从小水门至大水门江边新路,是筹建中的江滨公园基础。到处可见水泥电线杆被折断或翻倒。沿江被毁坏的多数是新建的砖墙屋,木结构建筑的老屋一般只掀去瓦片。从小水门水障至大水门一片皆如此。江对面则从上水南至下水南均在袭击之内,仅水南一地因房屋倒塌而丧生的就有16条人命。城墙缺口下面溪滩上有许多小船七零八落地躺着。有的背朝天,有的支离破碎,有的似退潮搁浅。那些船离水面均有几十米。我到江边访问了几位船工。他们告诉我,昨晚停在江边的船有六十多只。风暴起时,像做梦一样,只见身边一条船飞起来,接着自己的船也飞起来了。转眼之间,几乎所有的船都飞了起来。最远的飞上溪滩近百米。据后来县航运公司报告,这个公司被毁坏报废的船有12只,损坏要大修、中修的有30只。

当日得悉丽水气象台来实地察看,此次大风系局部突然形成,乃属飑线过境形成强对流之故。气象台事先未观察到,而且仅数里之隔的气象台所在地后甫村亦无大风暴雨,据分析中心风力有12级左右。据说县搬运公司有一辆装满货物的八吨汽车被风力推前8米。群众目击小水门外冰雹有鸡蛋那么大。有一户人家,一颗冰雹穿过屋瓦滚落到床上,一秤重达12小两。还有人说厦河村的竹林里被强风掷死的麻雀被人拾去有几箩筐。有关方面调查分析,风起西北方向,受灾范围从上水南相公潭开始沿江15华里一线。县人民政府后来统计,此次灾害,死亡17人,重伤32人,房屋倒塌154间,严重损坏1300多间。化工厂、缫丝厂、工具厂、粮油化工厂、造船厂被严重破坏,无法生产,大小麦无收1400亩,油菜500亩,合计直接经济损失20141万元。

“四·四”大风暴为丽水历史上所未见,百岁老人惊呼:“活到这样老未曾见闻!”昔日丽水人从不畏风,“台风警报”不当回事。今谈风色变.灾后幸政府采取有力措施进行安抚救济,各界人民募捐相帮,社会仍安定如常。江边居民皆从此次灾害中得出经验:今后屋内得备些瓦片和其他防雨之物,以防风妖再起。

198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