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中国生态第一区”,莲都区孕育了纷繁多彩的生态资源和生态物种,拥有良好的生态产业基础,我们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莲都最大的优势就是拥有好山好水好空气。虽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但是绿水青山要换成金山银山,就必须想方设法把好山好水好空气“卖”出去,把产业的生态价值挖掘出来,才能把财神“请”进来。我们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在哪里呢?那就是把生态产业发展作为实现莲都高质量绿色发展的主攻方向和战略选择。
目前,莲都生态制造业、生态服务业两大生态产业已具备较好发展基础,但作为“养生福地,长寿之乡”,莲都生态产业整体比较薄弱,既无知名品牌,规上企业也很少,离“百姓有收入、企业有利润、政府有税收”仍然有差距。产业生态发展瓶颈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生态产业规模不足。目前,莲都区有大小工业企业400余家,规模以上工业企业70家,产值亿元以上企业17家,其它均属中、小、微企业,生态产业规模明显不足。这些中小企业往往抗风险能力低、资金不够雄厚,员工素质较低,管理和技术人才更是匮乏,存在经营管理水平不高、业务能力不强等问题。
二是生态产业关联度低。目前我区规上制造业产业主要分布于通用和专用设备制造业、电气机械和器材制造业、非金属矿物采选和制品业、有色及黑色金属冶炼和压延加工业、纺织和皮革及其制品和制鞋业等行业,遗憾的是,这些行业企业与生态元素挂钩的不多。即便是含有明显生态元素的药企,与当地医疗服务机构、生态产品销售与生态管理服务机构之间关联合作也不紧密,药材种植、生产加工、销售服务未形成合作互助、信息互通的局面。
三是生态产业形式单一。生态产品品种和包装都比较单调,生产、加工和服务往往停留在低附加值销售或“有价无区”层面,在深加工、衍生品开发等领域未形成生产力和竞争力,缺乏持续有影响力的宣传,生态优势的品牌价值没有完全被挖掘。像灵芝孢子粉、处州白莲、皇菊、铁皮石斛、西红花等系列生态产品,虽有一定特色,但整个生态产业总体仍呈现低、小、散状态,相关企业和生产基地规模、产品产值都偏小。
四是生态产业发展滞后。由于缺乏高端人才和龙头企业的引领,我区在本地生态食(用)品加工、先进机械开发、特色产品的产业发展相对滞后,更缺乏有竞争力的知名品牌。
由此可见,我区产业要完成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升级,需要继续解决产业经济“从有到好”“从好到优”“从优到强”的高阶问题,在根本性大变局中,要有对实际更深入的认知,要有更宽广的视野和更自觉的反思能力。需要开辟新时代生态产业高质量发展新路径,推动产业实现从价值链中低端向中高端跃升,将生态产业作为发展的主战场,作为经济生态化发展的主展区,作为加快建设现代化生态经济体系的重载基地的硬核支撑。为此我们建议:
一、全面加大招商力度。围绕生态产业和产业链进行顶层设计,以集群化思维理念引领生态产业招商,以精准化要求科学绘制招商地图,开展针对性强的全链条招商。从“产业到产品、从产品到科技、从科技到人才”链条逆向倒推,招商跟着科技走,科技围绕人才转。大力引进高端技术人才,重点引进生态产业领军企业,着力引进生态加工企业,规模化种植营养绿色原材料。
二、培育大企业名产品。通过评价体系,积极引导低效企业转型升级,持续推动“低散乱”企业整治。紧跟国家、省、市生态产业发展的方向,充分挖掘生态优势,重点发展生态产业,积极助推企业做大做强,例如可以像打造“莲都山耕”品牌一样打造生态食品药品。对我区现有生态产业深入开展现状调研和分析,挖掘和发现一批有潜力的生态产业项目,确定一批可重点培育的项目库。培育打造一个生态产业重点园区,建设一个生态产业服务平台,培育一批生态产业重点项目,打造生态产业知名产品或品牌。
三、着力做长做优产业链。要结合生态产业现有企业、现有产品,进一步做好建链、延链、强链工作。生态产业发展的路径不是千篇一律的。不同的产业、不同的企业,要根据技术和外部环境,通过各种各样的试探、突破、创新和跨界,从自身实际出发,探索自身的发展方式和路径。在食品生态领域,开发具有明确量效和功效的生态产品,生产科学、营养、生态、方便的保健、休闲食品,开发以中医药、特色动植物为基础的新型食品。在医疗设备领域,重点发展光机电一体化的诊疗设备、体外诊断试剂、家用便携式医疗器械、生物医用器材、单元制药技术及配套设备、新型中药饮片生产工艺和装备。在生物医药领域,发展具有组织生物相溶性、可降解的高科技生物敷料和新型医用卫生材料。建议确定一个综合部门主抓生态产业发展,准确捕获市场信息,引导生态产业精准定位,错位发展,推动线上线下融合、农旅融合、养生养老融合、一二三产业融合,形成全区生态产业集群及完善的产业链。
四、提升生态产品附加值。依托莲都本地生态资源优势,引进先进生态产品、保健品加工技术,积极开发以皇菊、白莲、山茶油、茶叶、荷花、菌菇、铁皮石斛等为原材料的特色农产品、营养保健品、生态食品。深入研发和生产具有本土特色和养生功效的生态用品,重点发展生态休闲用品、日用保健器具等相关领域产品。加强研发和技术创新,提升产品科技含量,发掘产品多种形态,满足不同类型不同层次消费者需求,有效提升产品附加值。
五、加强产业化信息化融合。立足实际,面向未来,打造与我区经济发展相适应的生态产业互联网体系,以信息化促进产业生态化,推动工业技术和产业结构的升级;以信息化促进企业合作化,整合资源、整合优势,共同降低资源消耗,共同实现经济增长,实现资源效益与生态效应的共赢,在我区经济高质量绿色发展前提下,实现必要适度的高速增长确立发力重点,提供充沛动能,为精彩书写践行“两山”理念的时代答卷提供强大产业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