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健康是一切之本,是个人、家庭、社会稳定和谐、持续发展的基石。由于健康服务业快速增长的需求、巨大的产业规模及吸收就业、稳定社会的突出作用,其在产业结构中地位急速上升。大力促进莲都健康服务业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有着重要意义。
[关键词] 莲都;健康服务业;需求
伴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和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健康服务业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国家出台政策支持健康服务业的发展,2013年10月14日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意见》作为我国首个健康服务业的指导性文件,从我国国情出发,借鉴国外经验,明确提出了健康服务业的内涵外延,即以维护和促进人民群众身心健康为目标,主要包括医疗服务、健康管理与促进、健康保险以及相关服务,涉及药品、医疗器械、保健用品、保健食品、健身产品等支撑产业。健康服务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内容,也是目前服务行业中的薄弱环节。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对保障和改善民生、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内需、促进就业有重要意义。在这种大背景下,如何发展健康服务业成为提高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的不可或缺的崭新课题。莲都区作为丽水市辖区,丽水市人民政府所在地,浙西南地区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应抓住机遇,关注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培育新的消费热点,加快健康服务业的发展步伐。
一、健康服务业发展现状
(一)总体发展情况
根据国家统计局《健康服务业分类(试行)》分类标准,整理汇总莲都区服务业统计网上直报数据,莲都健康服务业发展基本情况如下:
1.健康服务业分行业规模差距较大。
近年来,丽水一直以“秀山丽水,养生福地”为主题,作为地处核心区域的莲都区,依靠独有的地理优势,不断做大做强健康产业。2013年,莲都健康服务业在报单位共计328家,占全区在报服务业总量的30.3%。其中,医疗卫生服务业58家,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数的17.7%;健康管理与促进服务业249家,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数的75.9%;健康保险和保障服务业9家,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数的2.7%;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12家,占健康服务业单位数的3.7%(见图1)。
2.健康服务业企业发展不均衡。
2013年,分行业看,医疗卫生服务业企业营业收入3277千元;健康保险和促进服务业营业收入94378千元。(具体见表1)
表1 2013年服务业部分行业状况
行业 |
营业收入(千元) |
从业人员(人) |
医疗卫生服务业企业 |
3277 |
29 |
健康保险和促进服务业企业 |
94378 |
495 |
其他与健康相关的服务业企业 |
286888 |
167 |
分企业看,全年营业收入高于2000万的有6家,10万-60万元之间的有12家,60万-700万元之间的有16家,也有近20家企业的营业收入低于10万元。
3.医疗资源空间分布不均衡。
据市卫生局提供资料表明,莲都区共有6家公立医院(床位3756张),9家民营医院(床位385张),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9家(床位9张),卫生院14家(床位40张)。莲都区(包含市直、开发区)每万人口(常住人口46.08万人)拥有的卫生机构床位数和卫生人员数分别为90.93和152.15。尤其是优势资源主要集中于中心城区(紫金街道、白云街道、万象街道、岩泉街道)。中心城区集中了全区47.37%的医院、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站)、卫生院,93.7%的医疗机构床位位于中心城区;5家大型医院全部位于中心城区。
4.医疗健康服务层次单一。
一方面体现于面向特殊人群的医疗健康服务供给没有体现出应有的特色;另一方面在于缺乏满足个人定制化需求、质量高、服务好的健康咨询和医疗服务。
(二)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状况
1、随着老龄化趋势的加重,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旺盛。据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资料表明,我区15-59岁人口为32.8万人,占72.66%,60岁以上人口为5.87万人,占13.01%,65岁以上人口占4.03万人,占8.92%(见图2)。随着高龄人群的增多,享受型的娱乐休闲消费,发展型的文化服务消费有所提高,特别是健康需求日趋旺盛。医疗保健、养生等涉及健康的产品和服务更加受到消费者的重视。据全球市场研究机构----益普索(Ip-sos)独家提供《第一财经日报》调研结果显示,18-25岁的消费者关注就业环境(47%)和工作与生活(29%);三成以上26-30岁的消费者关注房地产;孩子的受教育环境和条件以及股票市场吸引31岁以上消费者的关注度;36岁以上的消费者开始注重健康和养生。
图2
2、占居民家庭全部消费支出的比重较低。我国居民家庭全部消费支出按统计口径分为八大类,即食品、衣着、设备用品及服务、医疗保健、交通与通信、娱乐文教服务、其他商品和服务。其中,医疗保健消费支出较低。2013年,莲都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八项构成中,用于医疗保健的支出仅占8.3%,比2012年仅提高了0.6个百分点。这一方面说明人们所希望的用于医疗的刚性消费支出低,另一方面也显示用于保健方面的健康消费不足(见表2)
表2 莲都区城镇居民家庭消费支出构成
项目 |
2013年 |
2012年 | ||
年人均支出金额(元) |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
年人均支出金额(元) |
占消费支出的比重(%) | |
消费支出 |
20062 |
100 |
18615 |
100 |
其中:(一)食品 |
6087 |
30.3 |
5977 |
32.1 |
(二)衣着 |
2274 |
11.3 |
1943 |
10.4 |
(三)居住 |
1629 |
8.2 |
1423 |
7.6 |
(四)设备用品及服务 |
1586 |
7.9 |
1422 |
7.6 |
(五)医疗保健 |
1653 |
8.3 |
1426 |
7.7 |
(六)交通与通信 |
3616 |
18 |
3519 |
18.9 |
(七)娱乐文教服务 |
2589 |
12.9 |
2386 |
12.9 |
(八)其他商品和服务 |
628 |
3.1 |
519 |
2.8 |
二、当前制约健康服务业发展和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的主要因素
(一)我区健康服务业产业规模偏小,档次较低,产业化程度不高。
健康服务业相关产业多数在市场导向作用下自发形成,发展处于起步阶段,没有形成相应的规模,技术科技含量低,竞争能力普遍较弱,规模化、集约化企业尚没有形成。
(二)行业监管不到位,运行机制不规范。
政策法规不配套,准入管理缺乏依据,产业发展及监管有待政策法规的推进。个别服务业行业运作规范化程度不高,服务质量参差不齐,甚至鱼龙混杂,如医疗广告、医疗中介服务等领域,虚假宣传屡禁不止,误导消费,影响了健康服务业的发展。
(三)居民的健康素养不高。
有专家指出,只有健康素养的同步发展,才是城市完整的持续意义上的发展;然而,我国居民健康状况,尤其是健康素养较低,严重滞后于我国当前经济和城市的发展水平。
健康素养是指个人获取和理解健康信息,并运用这些信息维护和促进自身健康的能力。主要包括三个方面:基本知识和理念、健康生活方式与行为、基本技能。现在人们的健康意识逐渐增强,对自身和他人的健康关注度在提高,但是,所掌握和拥有的健康素养却并不高。这导致健康消费存在盲目性。健康知识的匮乏、厂家夸大产品功效的宣传等,导致消费者盲目消费。这种现象在保健品消费市场比较突出。这不仅影响了身心健康,而且也制约了正常的健康消费。
(四)健康产品和服务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层次单一。
有效的供给是满足居民消费需求的重要因素。但在现实中,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供给数量不足、质量不高、供给结构不合理已对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构成重要约束。
1.数量不足。随着高收入人群的增多和中产阶级的壮大,特别是老龄化社会的到来,人们对身心健康的重视在消费中得以体现。这无疑需要需要健康产品和服务的有效供给。但同时,当前以医院为核心的医疗设施机构,以及以疗养、养老等为重点的健康服务行业,越来越难以满足健康服务业市场发展的需求。
2.质量不高。主要表现在:一是药品安全问题被频频暴光,医疗美容事故常常出现,假冒伪劣产品、“三无”产品依然存在;二是服务的水平不高。目前我区居民需要的健康服务业的规模、种类不能适应消费的需求;服务的专业化、标准化程度还不高。
3.层次单一,供给缺乏针对性。当前健康服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不仅产品同质化、服务同质化,而且宣传也同质化。供给与消费之间出现了空档与错位。当居民对医疗保健等健康产品和服务的品种、质量、方式等呈现出多层次、多样化需求时,产品和服务供给方的市场反映不够灵敏,使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缺乏针对性和差异化特征,难以满足不同收入群体、不同区域、不同年龄段消费者的差异性和多元化的消费需求。如随着我区人口老龄化程度的不断增加,老年群体的健康消费需求是一个新的市场机遇,中低收入群体的健康消费需求和消费能力也需要特别重视。
(五)居民收入水平不高,产品和服务价格偏高。
消费能力是影响居民非刚性健康消费需求增长的重要因素之一,收入水平越高,消费能力越强,用于非刚性健康消费支出越多。我区属于欠发达地区,2013年莲都区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为31008元,虽然收入列全市9县(市、区)第一,但仍低于全省平均水平,过低的收入水平,制约了莲都区居民的健康消费需求的增长。相对于居民的收入水平,健康产品和服务的价格虚高、性价比较低也不利于居民的健康消费,更是对健康服务业发展的一种严重障碍。
三、促进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对策
(一)发挥政府主导作用,大力扶持健康服务业企业发展。
通过制定相应政策规划和措施,组织、引导、支持、规范健康服务业的发展,研究制定相应准入条件,扶持政策,强化监管,优化服务,着力创造良好的体制、政策和市场环境,引导其按照现代企业经营方式,走产业化、规模化发展之路。
(二)优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环境,规范运行机制。
健康服务业作为新兴产业,其发展除了政策支持还需要良好的发展环境,以保证其健康发展,增强发展后劲。
1.要培育健康服务业发展的法制环境。强化法制建设和服务监管,健全服务标准体系,规范服务行为,完善监督机制。要把统一服务规范和制定不同的服务标准结合起来,不同的消费者需要提供的服务也不尽相同,政府相关部门应出台相应的服务标准,保障服务质量。
2.要给民营企业同等的发展环境。民营企业是健康服务业发展的重要力量,应在税收、土地、信贷等各方面给同属于健康服务业的民营企业、国有企业同等的扶持和优惠政策,使其处于平等的竞争地位。
3.要引进和培养健康服务业专门人才,提高专业人才的待遇,吸引高级研发人才聚集莲都,同时,要用政策和待遇吸引大医院的人才到社区医院。
(三)注重培育全社会健康理念和意识。
大力支持健康知识传播机构发展,培育健康文化产业。充分利用广播电视、平面媒体及互联网等新兴媒体深入宣传健康知识,鼓励开办专门的健康频道或节目栏目,倡导健康的生活方式,提高公民健康意识和健康素养,开展心理咨询活动,开展全民健身运动,把医保工作的重点由花钱治现病转向健身防未病上来,在全社会形成重视和促进健康的社会风气。
(四)抓好健康服务业供给的重要环节。
提高健康服产品和服务的供给能力,满足居民健康消费需求,涉及很多方面,当前应重点抓好以下环节:
1.对健康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健康消费市场的主要消费群体有:疾患群体、保健群体、健康提升群体等,消费群体不同,对健康产品和服务需求不同。居民消费需求的差异化、多样化、要求供给环节对健康服务业进行市场细分,改变目前健康消费市场产品、服务、宣传的同质化现象,根据多元化的市场需求提供多层次的健康服务和产品。如细分治疗康复、健康体检、健康保险、健康养老、健康指导与咨询、全民健身、休闲养生、健康文化和旅游等多样化健康服务业的居民消费需求特点、主要人群、发展潜力及趋势等,搭建一个完整的健康服务业链条,既要有前端的疾病预防和健康维持等,中端的疾病治疗、健康康复类,也要有后端的健康促进、提升类。如休闲养生作为健康产业产业链的重要一环,随着居民生活水平明显提高人们对此会越来越重视,特别是经济实力较强的消费者针对休闲养生等方面的需求将越来越旺盛。
2.建立多层次、多元化的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把健康产业的各个领域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其集医、药、养、学、研于一体化新型健康服务模式,围绕居民健康消费需求的服务业各个行业,各个领域可以优势互补、集聚发展,是高端化、现代化健康服务业发展的典范。了。莲都区应借鉴其他发达城市经验,发展壮大特色健康服务业产业体系。
发展壮大健康产业,形成绿色健康产业新优势。充分利用莲都生态环境优势,推动包括休闲养生、绿色健康保健品等健康产业与相关产业的融合发展,发展健康产业集群,形成莲都绿色健康产业优势和拉动经济增长的新引擎。
(五)大力发展医疗、健康养老、商业健康保险服务
1.鼓励社会力量举办医疗机构,优化医疗服务资源配置,积极发展康复医院、老年病医院、护理院等医疗机构,推进护理服务的专业化、规范化。
2.在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支撑的同时,建立健全医疗机构与养老机构之间的业务协作机制,在养老服务中充分融入健康理念,广泛发展社区健康养老服务,逐步形成规模适宜、功能互补、安全便捷的健康养老服务网站。
3.鼓励商业保险公司提供多样化、多层次、规范化的产品和服务,开发长期护理险,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医疗意外保险等多种形式医疗执业保险。建立商业保险公司与医疗、体检、护理等机构合作的机制,探索健康管理组织等新型组织形式。
课题负责人:吕慧萍
主要参与人员:蓝一强 龚 振 阙海峰
执笔人:汤海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