隋朝开皇九年,处州设州建县时,州名与天文有关。当时江浙一带,少微处士星分野,故以处士名州,少微名山。州曰处州,山曰少微。
处士,即隐士,高人也。处士星分野,则贤士举,预示处州人才辈出,科甲兴隆。对此天象吉兆,历代都很重视。北宋以来,建有少微阁、应星楼、少微星君祠三处纪念和祀奉地方。
少微阁在今万象山烟雨楼西侧,唐宋州治边上,是古处州标志性建筑,当年这座山叫小括山、莲城山,又叫九盘岭。从唐贞元六年(790)到元代至元二十七年(1290),处州州治在山上长达五百年之久。少微阁北宋郡守关景晖建,现已无存。从北宋处州太守钱竽的《七律·少微阁》诗中可窥其雄姿:“少微阁应少微星,点点云间分外明。过雨晓来添练水,好山晴后见莲城。昔年人物不常有,近世英豪多间生。顾我把麾渐坐稳,落霞孤鹜看题名。”清代诗人毛桓的《游少微阁》诗更形象:“郡应天文处士星,入云高阁迥含灵。好云波静浮青镜,苍岭山迥拥翠屏。沙外柳深莺度曲,岩前花满鹤梳翎。使君好亊留名迹,海岳千秋寄典型。”少微阁三字是北宋大书法家米芾写的,两位诗人的诗中都写到。毛桓还写明“阁为米元章书额”“阁在处州西门外”,可见清代还在。前些年讨论万象山规划时,曾采纳本人建议,将重建少微阁列入规划项目。而今多年过去未见有动静,却发现少微阁的名字又被占用了。在新建的溪口水闸仿古建筑上,竟然有一块写有 “少微阁”三字大扁,这就滑稽了。历史文化是有”根”的,少微阁是对应天文的庄严建筑,名字哪能挪到这个角落地方用?
历史上曾有过的人文建筑,是一种资源,也是文化遗产,应该得到保护。江滨新建的现代仿古观光塔楼,占用了应星楼的名字,已导致真的古应星楼不能复建,连遗址地块都被卖掉开发房地产,造成无可挽回的遗憾。
原应星楼在处州中学前面,内河出水口。南宋开禧三年(1207)郡守王庭芝建。有叶宗鲁撰文、何澹书《应星楼记》碑拓本存世。楼早无存。清光绪二十七年郡守赵亮熙原址重建。高三层,顶层供奉少微星君。1944年被侵华日军烧毁。原址一直在。
2014年6月8日至7月21日,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会同丽水市文物保护所对应星楼遗址进行了考古勘探,出土了10只南宋韩瓶,挖出建筑遗址和宋代排水管遗存,确认为宋代原址。古应星楼原址地块,是2009年整个行春门区块保下之后还被卖给绿城房地产公司的,让人无法理解。经据理力争,才保下一小块遗址地块。现在虽然已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但再也难以重现古应星楼的风姿了。
少微星君祠在少微山,又名神仙宅。建于元代至正丙午年(1366),为高道章思廉羽化200周年时而建。有明代刘基《神仙宅记》、宋濂《神仙宅碑》文献存史。章思廉于宋乾道丙戌(1166)冬坐蜕后,先是其弟子于眉岩“岩旁作室”以祀。元至正丙午年(1366)因“坏于风雨”,道士王有大与其师粱惟适谋“自墓左开曲径一千余尺,直至岩巅,诛榛翦荆,造祠七楹间,名之曰‘神仙宅’。中祠处士星及仙翁诸像,东室曰芸香,藏书其中,西室曰桔乐,为娱宾奕棋之所。宅之前二石岩拔起,其蟠若龙,其踞若虎,各构亭其上,左曰来鹤,右曰留舄 ,而山之景愈胜矣。”(宋亷《神仙宅碑》)由此可见其规模和由来。
少微山是文化山,《辞源》有条目。早在唐代就是道教名山,因为上直少微处士星,为神仙道士向往之地。晋代葛洪曾在此山练丹。历史上有著名的妙成观、紫虚观。妙成观则为叶法善住过。叶法善,松阳人,历唐代高宗、武则天、中宗朝50多年,常被召入宫中尽礼问道,尊为上宾。他活了105岁,唐玄宗李隆基为其作碑铭并序。紫虚观为杜光庭修练地。杜光庭,缙云人,为唐禧宗朝道门领袖,曾随唐禧宗入蜀,后事蜀王王建、王衍父子。晚年辞官隐居青城山白云溪。他是唐代著名道教理论家、文学家、诗人,今四川青城山有塑像供奉。元代大文学家虞集有著作《处州路紫虚观记》收入《四库全书》。
2005年做丽龙高速富岭接线时,政府要把少微山炸掉。本人得知后,向市政协报了《紫金大桥南岸的少微山应予保护》社情民意信息,力陈不能炸的理由。市政协以《社情反映》内刊上报,时任市委书记楼阳生很快作了批示。后经多方努力特别是丽水学院副院长吕立汉鼎立支持,终于保住了这座山。历史上曾有的少微星君祠可望有一天也会再现。
2017.4.11